万琼知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强化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2011年采用传统管理方法,2012年采用强化管理模式对CSSD进行管理,比较两个时间段医院感染控制各项指标。结果:工作区域人员着装规范,待灭菌器械包质量提高,手术器械清洁数量增加,消毒物品丢失率下降,消毒物品循环时间缩短,因器械问题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各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周豫华;周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方法:收治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0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切口得到了很好的愈合,住院时间10~25天。结论: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手术当中常见术后并发症,要高度重视。
作者:周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门诊患者356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门诊患者299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6%,对照组满意度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
作者:董俊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医院文书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目前,随着医院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医院文书是记录患者诊疗过程的重要依据,特别是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医院文书成为法律的重要依据,随着医疗举证倒置的实施,医院文书的完整性显得更为重要。另外,随着科研工作的逐步加强,医院文书作为诊治疾病的原始资料,对疾病的诊断回顾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的发展,档案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为医院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档案信息,医院文书在医疗救护、学术探讨、学术研究和医疗纠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笔者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和医院工作实际对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进行阐述。
作者:张爱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治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8小时的患者53例,分析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53例患者中VAP患者23例(43.4%)。糖尿病、气管切开患者VAP的发病率增高(P<0.05);VAP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VAP组(P<0.05);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6.7%),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致病菌(21.4%),大多数病原菌出现严重耐药。结论:多种临床因素与 VAP 的发病有关,其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VAP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高;VAP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应加强预防工作,降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和瑞莲;张国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前瞻性探讨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与治疗中运用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镇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在临床诊疗中筛选64例患者,同一患者短期检查与复查,分别选用常规检查与无痛之间对比,比较前后2次患者血压、心率、血氧、呻吟、肢体动作以及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麻醉镇痛组呻吟、肢体动作显著低于常规组;血压、心率波动不显著;血氧低于常规组。结论:麻醉镇痛术可有效缓解诊治所致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梁秋;张友亮;力士大;陈开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3种糊剂输送方式对根管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927例患者中选择1200例根管治疗病例进行分析,按牙位分为4类,每一类按不同输送方式分为3组,每组选择100例,输送方式分别使用日本Mani机用螺旋根管输送针;手用扩大针及光滑髓针输送糊剂,根管充填后观察疗效。结果:使用3种器械输送糊剂在上前牙,下前牙,下后牙分析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上后牙的分析组中螺旋输送针和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机用螺旋输送针输送糊剂在上牙复杂根管中有显著优势,根管充填密实,到位,根充效果佳,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王魁;马海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讨论输卵管三结套扎方法在绝育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1161例经腹输卵管结扎术3种结扎方法结扎输卵管,比较3种结扎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术中出血量:A组和B组均少,C组较多;手术时间:A组、B组较短, C组较长;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内宫内妊娠A组、B组、C组各1例。结论:输卵管三结套扎方法手术时间较短,血管损伤轻、术中的出血量少、输卵管损伤轻,感染的机会和远期并发症均较少,相对另外两种方法是一种较好的输卵管结扎手术方法。
作者:李筱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失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失眠患者逐渐增多。本文简要介绍对失眠患者的生活干预。
作者:邓晓玲;王秀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3D-B-FFE和3D-TOF序列联合应用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均使用磁共振3D-B-FFE和3D-TOF序列进行三叉神经脑池段脑干薄层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从多角度共同观察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及近脑干段与周围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双盲对照。结果:58例患者中,56例发现责任血管,单独用3D-TOF 序列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83.33%;单独用3D-B-FFE序列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93.10%;联合应用3D-B-FFE和3D-TOF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96.55%,并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结论:联合应用3D-B-FFE和3D-TOF序列能够清楚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责任血管的空间关系,对于明确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日晶;杨志宏;常国梁;齐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转律前后血清N末端脑型钠尿肽(NT-proBNP)的变化,并评价其对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作用。方法:收治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6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后测定血清NT-proBNP 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及EF、LVDD。结果: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的 NT-proBNP 水平和对照组 NT-proBNP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的NT-pro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的EF、LVDD与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以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T-proBNP的定量检测可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直接病理生理学依据。
作者:孙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维生素B6治疗痛经的效果。方法:收治120例痛经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维生素B6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84例患者(70%)治愈,28例(23.3%)患者有效,8例(6.7%)患者无效,总有效率93.3%。结论:血府逐瘀汤加维生素B6治疗痛经效果显著。
作者:李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及粪便钙卫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17例U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8例,对照组109例),观察组应用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对照组应用奥沙拉嗪,然后观察两组疗效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的水平。结果:在应用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治疗后,患者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能够有效地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钙卫蛋白。
作者:黎可京;邱小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3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微生态制剂3次/日,2片/次,早晨、中午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疗程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总有效率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分层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比较分析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理质量、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科学管理,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袁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如给予糖尿病饮食、消除诱因、低蛋白饮食、限制钠盐、正确控制血糖,配合小剂量利尿剂等。另外,对照组给硝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片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观察用药前与用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结果:收缩压、舒张压用药前与用药后比较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黄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风湿及类风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往往没有较好而系统的治疗方法,只能应用止痛及激素类药物,而这类药物治标不治本,而且有胃肠及肝肾功能损害,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后导致关节畸形、挛缩,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我科采用护理干预及物理治疗方法,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等方法,疗效确切,无并发症。大部分患者疼痛缓解,肿胀减轻,畸形关节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与自理能力恢复。
作者:袁瑞凡;宋追;史丽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女性AM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2例,其中男219例,女123例,进行性别比较分析。结果:①女性AMI患者年龄偏大,其中56~64岁年龄段女性组和男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女性AMI患者,胸痛发作至就诊时间长,非典型症状多见,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两组间的临床表现有差异;③造影结果:女性多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接受再灌注的比例低于男性;④心脏超声:女性AMI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男性;⑤女性组在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的比例要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女AMI患者在临床特征、并发症、死亡率等方面均有差异,性别是影响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宋芙荣;孙鸿彬;彭旭辉;郭改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及讨论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如何合理用药的举措。
作者:赵雪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88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48周治疗,治疗组(103例)的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及Child-Pugh改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8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对于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乙肝基因组DNA的复制有遏制作用,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具有较好临床价值。
作者:张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