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目的:探讨乙烯雌酚配合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乙烯雌酚和中药薰洗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乙烯雌酚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8(88.4%),有效5(11.6%),无效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23(53.5%),有效16(37.2%),无效4(9.3%),总有效率90.7%。结论:乙烯雌酚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满意。
作者:张同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88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48周治疗,治疗组(103例)的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及Child-Pugh改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8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对于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乙肝基因组DNA的复制有遏制作用,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具有较好临床价值。
作者:张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胺药效的影响。方法:收治全麻腹腔镜辅助经阴子宫全切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研究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结果: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七氟醚呈剂量依赖性增强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静吸复合麻醉过程中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合理掌握顺式阿曲库铵的应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争取术毕及时恢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及早安全拔管。
作者:李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产后出血在产科当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为主要的原因之一。造成出血的原因有多种,本文就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的护理做一简单介绍,以期望能对之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韦永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MUC2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卵巢癌、16例交界性肿瘤及12例良性肿瘤组织中MUC2和EP-CAM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以及二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UC2和EP-CAM在卵巢癌、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MUC2和EP-CAM蛋白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的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
作者:刘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前瞻性探讨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与治疗中运用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镇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在临床诊疗中筛选64例患者,同一患者短期检查与复查,分别选用常规检查与无痛之间对比,比较前后2次患者血压、心率、血氧、呻吟、肢体动作以及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麻醉镇痛组呻吟、肢体动作显著低于常规组;血压、心率波动不显著;血氧低于常规组。结论:麻醉镇痛术可有效缓解诊治所致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梁秋;张友亮;力士大;陈开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带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评价,研究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试验组,将12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全部采取延迟断脐带;对照组,对同时期生产的1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采取早断脐带,观察复苏成功率、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对新生儿的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延迟断脐带组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延迟断脐带对纠正低血容量、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明显作用,对预后有积极影响。
作者:易海艳;尹明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收治的6246例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近年来收住的急性中毒病例数呈增加趋势,2008-2013年平均每年递增16.01%,2013年比2008年增加了80.03%;患者中男性3040例(48.67%),女性3206例(51.33%),男女比例1:1.05;发病年龄以居住农村(79.91%)的20~60岁(65.00%)青壮年居多;毒物类别以化学物(38.00%),如酒精和一氧化碳为多,农药(23.01%)次之;中毒原因主要为意外(61.98%)和自杀(24.94%);中毒途径主要为经口(76.00%)和经呼吸道(18.36%)。6246例患者中死亡476例,病死率7.62%,死亡病例主要为农药中毒(55.88%)。结论:急性中毒病例逐年增加且发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应针对相关发病特点采取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提高急诊部门诊疗水平等防治措施,减少急性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张国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腹腔镜手术在现代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有较多的优点,受到广大医生的关注,对于腹腔镜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大家尚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本文就腹腔镜手术期间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做一简单介绍,以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所指导。
作者:朱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导致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情重症化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25例,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组(170例)和重症组(5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以上患儿重症诊断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3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差、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3天以上体温>39℃、外周白细胞计数>12×109/L、颈抵抗,以上9个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精神状态差、3天以上体温>39℃、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为重症儿童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对于年龄<3岁,有神经系统症状、精神异常、持续高热的手足口病患儿要高度监视病情的发展,及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在病情恶化早期进行防治。
作者:李树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用6-氨基己酸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8例,联合应用6-氨基己酸与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3天、7天、2周后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98例患者治疗3天、7天、2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69.39%、80.61%、92.86%,全组出现再出血17例(17.35%),出现脑缺血18例(18.37%),出现脑积水19例(19.39%)。治疗中出现恶心3例(3.06%),血压下降4例(4.08%),不良反应发生率7.14%。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症采用6-氨基己酸和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同时能较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及再次出血的概率。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PTA(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于化脓期行扁桃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收治PTA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择期进行手术,试验组脓肿期进行手术。对比两组平均住院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平均住院及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出血发生率更低(P<0.01,P<0.05),效果十分显著。结论: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减住院及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概率。
作者:卢宣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每组各70例,分别采用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并与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分析对比。结果: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DN)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含量及阳性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检测血清中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反映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糖尿病肾病(DN)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检出率,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知均有较深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对照组经腹子宫切除。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个月阴道残端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明显优于开腹子宫切除术。结论: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无新增并发症。
作者:姜晓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住院患者787例,所有受检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前,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CRP),与正常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病原体检测结果:165例培养结果阳性,其中痰培养阳性110例(58.8%),分泌物培养阳性57例(30.4%),血培养阳性20例(10.6%);PCT 和CRP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PCT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3.2719,P=0.005(P<0.01);细菌感染组CRP与对照组比较t=3.951,P=0.005(P<0.01)。结论: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监测指标,它可以弥补细菌培养耗时的缺点,为经验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作者:赵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3D-B-FFE和3D-TOF序列联合应用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均使用磁共振3D-B-FFE和3D-TOF序列进行三叉神经脑池段脑干薄层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从多角度共同观察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及近脑干段与周围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双盲对照。结果:58例患者中,56例发现责任血管,单独用3D-TOF 序列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83.33%;单独用3D-B-FFE序列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93.10%;联合应用3D-B-FFE和3D-TOF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96.55%,并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结论:联合应用3D-B-FFE和3D-TOF序列能够清楚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责任血管的空间关系,对于明确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日晶;杨志宏;常国梁;齐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医疗纠纷是困扰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医生上班时不但受到疾病和技术的挑战,更时时受到医疗纠纷的折磨。解决医疗纠纷迫在眉睫。通过分析医疗纠纷的原因,得到解决的办法。
作者:孟定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及讨论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如何合理用药的举措。
作者:赵雪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00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银杏叶提取物片,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6%。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优于氟桂利嗪胶囊,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钟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骨折患者60例,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和肋骨骨折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8.7±1.3)天,手术时间(91.4±9.6)分,出血量(119.8±13.1)ml。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临床疗效好。
作者:刘双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