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华
目的:探讨妇幼专科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方式方法,提升高危药品管理水平,保障妇女儿童特殊人群用药安全。方法:阐述妇幼专科高危药品安全使用影响因素,分析容易引发危机的常见原因,结合医院的管理方法和实践,探讨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结果:通过有针对性地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干预措施,有效降低高危药品使用风险。结论:妇幼专科医院尤其要重视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对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规范高危药品在妇女儿童特殊人群中的安全使用流程,保障妇女儿童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作者:程宇;张硕;王雨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如给予糖尿病饮食、消除诱因、低蛋白饮食、限制钠盐、正确控制血糖,配合小剂量利尿剂等。另外,对照组给硝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片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观察用药前与用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结果:收缩压、舒张压用药前与用药后比较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黄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回顾性观察分析Picco监测过程中,血管外肺水(EVLW)值对患者预后转归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进行Picco监测的56例患者。观察患者入ICU后监测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EVLW值,并分析患者死亡率情况。结论:通过观察分析,在所监测病例中,血管外肺水指标以10ml/kg为分界,随着EVLW值的增长,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EVLW值的升高,且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判断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意义。
作者:余绍驰;韦虹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收治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眼数46眼,乙组眼数61(两组都有双眼受伤的患者)。甲组使用的是止血促血吸收药物;乙组使用的是止血促血吸收药物+尿激酶。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有效率)和积血吸收时间。结果:乙组的视力恢复有效率86.89%,甲组的视力恢复有效率71.73%;积血吸收时间乙组短于甲组。结论:止血促血吸收药物+尿激酶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甚好。
作者:杨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肝切除后未行胆道镜取石;治疗组50例,术后联合使用胆道镜取石。对取得的数据使用χ2检验。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术后结石复发率以及再次入院手术率分别为16.7%和4.0%、20.0%和6.0%。经χ2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胆管结石进行肝切除联合胆道镜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确有效果。
作者:敖绪军;陈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银锌霜治疗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不同深度的烧伤创面以银锌霜治疗,采用暴露、半暴露或包扎疗法。结果:所有烧伤创面均获得良好愈合,且无感染及延期。结论:银锌霜为一种良好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作者:管进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乙烯雌酚配合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乙烯雌酚和中药薰洗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乙烯雌酚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8(88.4%),有效5(11.6%),无效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23(53.5%),有效16(37.2%),无效4(9.3%),总有效率90.7%。结论:乙烯雌酚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满意。
作者:张同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PTA(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于化脓期行扁桃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收治PTA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择期进行手术,试验组脓肿期进行手术。对比两组平均住院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平均住院及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出血发生率更低(P<0.01,P<0.05),效果十分显著。结论:脓肿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减住院及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概率。
作者:卢宣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骨折患者60例,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和肋骨骨折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8.7±1.3)天,手术时间(91.4±9.6)分,出血量(119.8±13.1)ml。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临床疗效好。
作者:刘双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00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银杏叶提取物片,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6%。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优于氟桂利嗪胶囊,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钟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对照组经腹子宫切除。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个月阴道残端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明显优于开腹子宫切除术。结论: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无新增并发症。
作者:姜晓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带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评价,研究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试验组,将12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全部采取延迟断脐带;对照组,对同时期生产的1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采取早断脐带,观察复苏成功率、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对新生儿的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延迟断脐带组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延迟断脐带对纠正低血容量、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明显作用,对预后有积极影响。
作者:易海艳;尹明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放疗与热疗配合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晚期肿瘤患者58例,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9例。其中观察组实施放疗与热疗配合治疗,对照组实施放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两组治疗效果4个等级均存在差异,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24例,有效率82.76%;对照组治疗有效9例,有效率31.0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与热疗配合治疗晚期肿瘤能在治疗期间形成互补关系,增进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杜欣;尹明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7例,以发病孕周34周为界限,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78例(早发型组)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29例(晚发型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等指标。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越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P>0.05),新生儿死亡率和围生儿死亡率随着发病孕周的延长及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病情严重,围生儿愈后不佳,且发病越早,围生儿愈后越差。严格选择病例行短期的期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任喜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当前,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因慢病死亡的人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随着慢病发病率的逐渐增高,慢病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目前研究者对慢病管理做了大量探索,但至今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慢病管理模式,现行的慢病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现就我国慢病管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杨海涛;吕志国;张影;王萍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导致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情重症化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25例,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组(170例)和重症组(5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以上患儿重症诊断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3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差、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3天以上体温>39℃、外周白细胞计数>12×109/L、颈抵抗,以上9个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精神状态差、3天以上体温>39℃、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为重症儿童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对于年龄<3岁,有神经系统症状、精神异常、持续高热的手足口病患儿要高度监视病情的发展,及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在病情恶化早期进行防治。
作者:李树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剖宫产术中因出血不止辅以结扎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患者15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施行该方法后,均达到止血效果,无再次出血病例,无1例子宫切除,随访未发现并发症。结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经一般处理及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无效时,辅以结扎双侧或单侧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可达到止血效果,保留子宫,且无并发症。
作者:赵桂珍;崔玉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及其防控的情况。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31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并发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几率较高,应加强防控,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袁云华;沈流燕;刘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在临床治疗了1例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致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现将体会简要报告。
作者:王清丽;金向梅;张力;赵激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医疗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前进。疾病从传统的治疗,到现在的预防,经历了巨大变迁。随着慢病防治意识的开启,社区中医服务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又开始有了用武之地。目前中医治疗已经成为健康、预防的标准。本文主要探讨慢病防治为社区中医服务带来的机遇。
作者:石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