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大出血的应用体会

赵桂珍;崔玉萍

关键词: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结扎, 剖宫产, 大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剖宫产术中因出血不止辅以结扎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患者15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施行该方法后,均达到止血效果,无再次出血病例,无1例子宫切除,随访未发现并发症。结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经一般处理及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无效时,辅以结扎双侧或单侧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可达到止血效果,保留子宫,且无并发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干扰素、万托林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γ-干扰素、万托林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毛支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A组加用γ-干扰素及万托林雾化吸入,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滴。观察3组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B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咳嗽、喘憋、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短于 A 组(P<0.01)及对照组(P<0.01);咳嗽消失时间与 A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干扰素、万托林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小儿毛支能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使用安全。

    作者:李春雨;孙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在结核病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使用蛋白芯片系统检测血清结核抗体的病例共3676例,其中结核病例407例,非结核病例3269例。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结核杆菌中5种成分,即ESAT-6、CFP10、LAM、38KD和16KD,分析其结果。结果:407例结核病患者中共275例结核抗体阳性,3269例非结核病例547例阳性,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灵敏度67.56%,特异度83.27%。对222例患者的治疗后抗体动态观察,开始治疗后每隔3个月抗体阳性人数未逐渐下降。结论:结核蛋白芯片是诊断结核病的较有效方法,具有特异性好、快速方便等优点,对结核病快速辅助诊断有积极作用。尤其对肺结核快速辅助诊断有积极作用,但在淋巴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中阳性率偏低,敏感性稍差。对结核病的疗效监测无实用价值。

    作者:吴友根;罗菊华;刘红兵;杨兴萍;王军;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32例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2例患者中,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多。结论:应加强对疾病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王康;梁靓;杨广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同型半胱氨酸和β2-微球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每组各70例,分别采用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并与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分析对比。结果: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DN)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含量及阳性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检测血清中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反映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糖尿病肾病(DN)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检出率,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知均有较深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放疗结合热疗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放疗与热疗配合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晚期肿瘤患者58例,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9例。其中观察组实施放疗与热疗配合治疗,对照组实施放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两组治疗效果4个等级均存在差异,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24例,有效率82.76%;对照组治疗有效9例,有效率31.0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与热疗配合治疗晚期肿瘤能在治疗期间形成互补关系,增进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杜欣;尹明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短程化疗中X线检查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对169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短程化疗,X线下动态观察其病灶变化、化疗效果。方法:收治>60岁老年肺结核患者169例,年龄60~83岁,选择6个月短程化疗方案,并在X线下动态观察病灶变化,分析其X线平片表现特征。结果:169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缩小、纤维化、消散,钙化,显效110例,显效率65.09%。结论:X线动态观察是病灶变化中的间接反应,X线的吸收好转与痰菌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00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银杏叶提取物片,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6%。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优于氟桂利嗪胶囊,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钟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注治疗膝关节积液71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注治疗膝关节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71例膝关节积液患者,行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注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1例痊愈,有效10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48例,2个疗程治愈13例。结论: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注治疗膝关节积液疗效显著。

    作者:张永春;谭光胜;修春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银锌霜治疗烧伤创面38例体会

    目的:总结银锌霜治疗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不同深度的烧伤创面以银锌霜治疗,采用暴露、半暴露或包扎疗法。结果:所有烧伤创面均获得良好愈合,且无感染及延期。结论:银锌霜为一种良好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作者:管进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股骨近端锁定髁骨板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骨股近端锁定髁骨板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12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例,进行股骨近端锁定髁骨板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平均时间8个月,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髁骨板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庭;蔡乔良;李德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UC2和EP-CAM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MUC2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卵巢癌、16例交界性肿瘤及12例良性肿瘤组织中MUC2和EP-CAM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以及二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UC2和EP-CAM在卵巢癌、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MUC2和EP-CAM蛋白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的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

    作者:刘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在癌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目的:解决癌性胸腔积液反复穿刺的缺点。方法:收治癌性胸腔积液患者17例,应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做胸腔留置引流术。结论: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引流较传统反复穿刺引流具有很多优点。本方法引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引流方法及反复穿刺的方法。

    作者:曾少云;陈志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分析前的质量管理

    目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检测结果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人为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筛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近10年在西安市筛查中心的标本做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如采血,标本的储存、运输等)对新生儿疾病筛查检测结果的干扰进行探讨,促使检验人员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保证检测质量,提高阳性检出率,避免发生漏诊误诊。结论:由于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识不足,导致标本不合格、递送不及时等,对儿童的智能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有必要将新生儿疾病筛查检测前影响因素逐一讨论分析。

    作者:孟祥萍;范皎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6-氨基己酸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用6-氨基己酸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8例,联合应用6-氨基己酸与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3天、7天、2周后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98例患者治疗3天、7天、2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69.39%、80.61%、92.86%,全组出现再出血17例(17.35%),出现脑缺血18例(18.37%),出现脑积水19例(19.39%)。治疗中出现恶心3例(3.06%),血压下降4例(4.08%),不良反应发生率7.14%。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症采用6-氨基己酸和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同时能较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及再次出血的概率。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失眠患者的生活干预

    失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失眠患者逐渐增多。本文简要介绍对失眠患者的生活干预。

    作者:邓晓玲;王秀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血清N末端脑型钠尿肽的变化

    目的: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转律前后血清N末端脑型钠尿肽(NT-proBNP)的变化,并评价其对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作用。方法:收治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6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后测定血清NT-proBNP 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及EF、LVDD。结果: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的 NT-proBNP 水平和对照组 NT-proBNP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的NT-pro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的EF、LVDD与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以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T-proBNP的定量检测可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直接病理生理学依据。

    作者:孙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普外科易发切口感染患者的评估与预见性护理

    目的:通过对易发切口感染炎患者的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普外科收治患者200例,对其进行评估,找出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与未给予预见性护理的200例患者比较,观察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患者。结论:找出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的易发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关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方法:收治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0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切口得到了很好的愈合,住院时间10~25天。结论: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手术当中常见术后并发症,要高度重视。

    作者:周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国内慢病管理的研究现状

    当前,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因慢病死亡的人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随着慢病发病率的逐渐增高,慢病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目前研究者对慢病管理做了大量探索,但至今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慢病管理模式,现行的慢病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现就我国慢病管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杨海涛;吕志国;张影;王萍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三仙佛手丸的制备及儿科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自制三仙佛手丸来控制小儿腹泻患者病情。方法:160例小儿腹泻患者,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口服三仙佛手丸,6个月~1岁1.5~2.5g/次,1~2岁3g/次,2~3岁3~4g/次。<2岁者将丸药研成粉末用温热红塘水拌成糊状冲服,>2岁者,用温开水冲服丸药,3次/日,疗程3~5天。对照组给思密达,按说明书剂量服用。两组同时按脱水程度分别给予补液、对症及支持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95.0%,对照组总治愈率75.0%。结论:口服三仙佛手丸治疗小儿腹泻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司成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