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疾病筛查分析前的质量管理

孟祥萍;范皎娇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 分析前, 质量管理
摘要:目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检测结果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人为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筛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近10年在西安市筛查中心的标本做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如采血,标本的储存、运输等)对新生儿疾病筛查检测结果的干扰进行探讨,促使检验人员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保证检测质量,提高阳性检出率,避免发生漏诊误诊。结论:由于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识不足,导致标本不合格、递送不及时等,对儿童的智能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有必要将新生儿疾病筛查检测前影响因素逐一讨论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输卵管三结套扎方法在绝育术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输卵管三结套扎方法在绝育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1161例经腹输卵管结扎术3种结扎方法结扎输卵管,比较3种结扎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术中出血量:A组和B组均少,C组较多;手术时间:A组、B组较短, C组较长;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内宫内妊娠A组、B组、C组各1例。结论:输卵管三结套扎方法手术时间较短,血管损伤轻、术中的出血量少、输卵管损伤轻,感染的机会和远期并发症均较少,相对另外两种方法是一种较好的输卵管结扎手术方法。

    作者:李筱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银锌霜治疗烧伤创面38例体会

    目的:总结银锌霜治疗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不同深度的烧伤创面以银锌霜治疗,采用暴露、半暴露或包扎疗法。结果:所有烧伤创面均获得良好愈合,且无感染及延期。结论:银锌霜为一种良好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作者:管进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59例,根据眼底荧光血管图片渗漏点的位置及患者意愿分别采取激光和药物综合治疗及单纯药物保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自觉症状,矫正视力及眼底变化。结果:眼底造影图片显示渗漏点离中心凹250μm以外,发病时间短,及早进行激光治疗,激光术后结合药物综合治疗者,视觉质量及眼底情况会恢复得更快,更好。结论:激光光凝治疗可使渗漏点在短时间内愈合,缩短病程,并且损伤小,操作方便,可重复治疗,光凝后结合口服卵磷脂络合碘胶囊综合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孙璁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额面部带状疱疹40例临床分析

    额面部带状疱疹因病毒侵犯部位与程度不同而症状出现顺序差异多样。容易因医生的缺乏认识而误诊。回顾分析24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利于提高认识。

    作者:沈亚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国内慢病管理的研究现状

    当前,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因慢病死亡的人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随着慢病发病率的逐渐增高,慢病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目前研究者对慢病管理做了大量探索,但至今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慢病管理模式,现行的慢病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现就我国慢病管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杨海涛;吕志国;张影;王萍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80例

    目的:探讨对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肝切除后未行胆道镜取石;治疗组50例,术后联合使用胆道镜取石。对取得的数据使用χ2检验。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术后结石复发率以及再次入院手术率分别为16.7%和4.0%、20.0%和6.0%。经χ2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胆管结石进行肝切除联合胆道镜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确有效果。

    作者:敖绪军;陈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对照组经腹子宫切除。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个月阴道残端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明显优于开腹子宫切除术。结论: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无新增并发症。

    作者:姜晓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新生儿重度窒息采取延迟断脐带的作用分析12例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带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评价,研究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试验组,将12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全部采取延迟断脐带;对照组,对同时期生产的1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采取早断脐带,观察复苏成功率、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对新生儿的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延迟断脐带组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延迟断脐带对纠正低血容量、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明显作用,对预后有积极影响。

    作者:易海艳;尹明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注治疗膝关节积液71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注治疗膝关节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71例膝关节积液患者,行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注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1例痊愈,有效10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48例,2个疗程治愈13例。结论: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注治疗膝关节积液疗效显著。

    作者:张永春;谭光胜;修春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手术治疗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骨折患者60例,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和肋骨骨折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8.7±1.3)天,手术时间(91.4±9.6)分,出血量(119.8±13.1)ml。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临床疗效好。

    作者:刘双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药内服并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并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采用针灸及自拟胃愈汤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治愈44例,治愈率73.3%,好转14例,好转率23.3%,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中药内服并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总有效率高。

    作者:梁金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机械牵引、推拿按摩结合射频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机械牵引和推拿按摩。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作者:马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血清N末端脑型钠尿肽的变化

    目的: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转律前后血清N末端脑型钠尿肽(NT-proBNP)的变化,并评价其对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作用。方法:收治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6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后测定血清NT-proBNP 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及EF、LVDD。结果: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的 NT-proBNP 水平和对照组 NT-proBNP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的NT-pro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的EF、LVDD与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以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T-proBNP的定量检测可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直接病理生理学依据。

    作者:孙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及其并发症的探究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诱发因素以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患者89例,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39例存在营养不良症状,对照组50例营养状况良好,回顾性分析两组的病历资料。结果:观察组贫血、低蛋白血症、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老年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症状时,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的几率相对较高,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纠正营养不良症状。

    作者:刘扬;陈新国;徐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收治短小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7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结果:试验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丽斯;瞿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同型半胱氨酸和β2-微球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每组各70例,分别采用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并与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分析对比。结果: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DN)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含量及阳性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检测血清中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反映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糖尿病肾病(DN)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检出率,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知均有较深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放疗结合热疗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放疗与热疗配合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晚期肿瘤患者58例,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9例。其中观察组实施放疗与热疗配合治疗,对照组实施放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两组治疗效果4个等级均存在差异,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24例,有效率82.76%;对照组治疗有效9例,有效率31.0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与热疗配合治疗晚期肿瘤能在治疗期间形成互补关系,增进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杜欣;尹明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情重症化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25例,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组(170例)和重症组(5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以上患儿重症诊断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3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差、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3天以上体温>39℃、外周白细胞计数>12×109/L、颈抵抗,以上9个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精神状态差、3天以上体温>39℃、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为重症儿童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对于年龄<3岁,有神经系统症状、精神异常、持续高热的手足口病患儿要高度监视病情的发展,及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在病情恶化早期进行防治。

    作者:李树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利培酮、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利培酮与氯氮平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躁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使用碳酸锂的同时,分别合并利培酮或氯氮平平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采用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与氯氮平平疗效相当,利培酮起效时间迟于氯氮平,但不良反应较轻,依从性好。结论:利培酮合并碳酸锂与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总体疗效相当,但安全性较高。

    作者:孙锦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社区实施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的策略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社区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对提高糖尿病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14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配合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由全科医生、护士进行全面综合管理。观察3、6、9、12个月后,患者的合理运动、饮食控制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并与管理小组成立前进行对比。结果: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后,患者能够合理运动和控制饮食,血糖明显降低,与此前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