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明
目的:探究雾化吸入α-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者56例,按照随机分配与自愿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在两组均进行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雾化吸入α-干扰素的方式辅助治疗,B组则采用肌内注射α-干扰素的方式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相应治疗后,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43%,远高于B组的85.4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肌内注射,雾化吸入α-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更好的治疗疗效。
作者:康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骨化三醇在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取血液透析方式进行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原发病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每次持续时间3~4小时,在血液透析的同时加用骨化三醇进行静脉注射。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血钙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1,P>0.05);患者的血磷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6, P<0.05);患者的钙磷乘积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00,P<0.05)。结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用骨化三醇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使患者的血钙、血磷平衡得到良好的调节。
作者:郭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氯胺酮麻醉术中发生胃胀气时使用胃管导入吸引减压法的疗效。方法:记录和分析41例患儿手术开始时、发生胃胀气时及胃管导入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使用捻转插入的方法来防止胃管打折,双手配合向一个方向,如顺时针交替捻转插入,当看到胃管出口有大量气泡涌出时停止插入,以吸引器抽吸,可见大量气液混合物抽出。结果:经胃管导入减压后,腹腔压力降低,明显解决了呼吸困难的状况。结论:氯胺酮麻醉术中发生胃胀气时使用胃管导入吸引减压,是解决这种呼吸困难状况有效的方式。使用单纯氯胺酮麻醉术中胃胀气发生率明显高于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麻醉。
作者:许鸿英;陈海敬;王建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农牧区老年高血压病特点及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关系。方法:纳入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农牧区>65岁高血压病患者2115例为高血压病组,纳入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农牧区>65岁非高血压病患者810例为非高血压病组,通过门诊和住院病例看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情况,根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数据情况研究数据。结果:高血压病组中高血压1~2级90.12%,高血压3级9.88%;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32.24%。在高血压病组中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80.80%、58.52%和24.68%,与非高血压病组相比,高血压病组血压、体重指数、血脂、血糖均高(P<0.05)。结论:本市农牧区老年高血压以轻、中度为主,该群体对高血压病知晓率相对高,治疗、控制率偏低。农牧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因治疗、控制率低,又部分合并高血脂等,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
作者:杜海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通过宫内给药、直肠给药、口服给药途径给予米索前列醇对预防剖宫产术出血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分娩产妇666例,随机分成宫内给药组、直肠给药组和口服组,各222例。3组均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μg,分别经采取宫内给药、直肠给药、口服给药途径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治疗。结果:宫内给药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4小时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5.8±42.1)ml、(199.8±39.6) ml、(229.6±39.2)ml,直肠给药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4小时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87.8±48.5)ml、(225.3±61.2)ml、(305.3±61.2)ml,口服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4小时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31.2±40.9)ml、(205.8±42.1)ml、(258.9±55.1)ml;术中出血量方面,宫内给药组和口服组明显优于直肠给药组(P<0.05),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平均出血量方面,宫内给药组和口服组明显优于直肠给药组(P<0.05),宫内给药组出血量略低于口服组;宫内给药组发生产后出血1例,出血发生率0.045%,直肠给药组发生产后出血4例,出血发生率1.8%,口服组发生产后出血2例,出血发生率0.045%,直肠给药组发生产后出血1例,出血发生率0.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给予米索前列醇是预防剖宫产术出血的佳给药途径。
作者:王朝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孕妇孕期系统监测、治疗及适时终止妊娠对新生儿预后的重要性。方法:随机抽取60例ICP病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60例ICP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期确诊 ICP 后进行系统监测、治疗及适时终止妊娠者30例(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1分钟评分4~7分1例, Apgar 1分钟评分≤3分1例,无新生儿死亡;未进行系统孕期检查、监测及治疗的ICP30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 1分钟评分4~7分8例,Apgar 1分钟评分≤3分2例,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孕期系统监测及定期检查能尽早发现ICP并进行干预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对新生儿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成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单独、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表现,分析并比较两组心绞痛和不良情绪发生率。结果:两组接受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都明显低于护理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受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并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田立东;李志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LB)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结外淋巴瘤,发现疑似病例应做病理确诊,并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本文就1例该病患者临床诊断等问题做一简单阐述。
作者:汪勇;宋庆华;田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在医院急救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院前急救患者3066例,男1965例,女1101例,年龄3个月~89岁,平均54.2岁。其中,各种车祸意外伤1315例,心血管疾病302例,脑血管疾病412例,小儿高热抽搐76例,呼吸系统疾病133例,腹痛及消化系统疾病152例,孕产妇49例,各种中毒255例,其他372例。对3066例患者院前护理资料进行分类总结。结果:本组3066例患者进行心肺复苏145例(4.7%),气管插管50例(1.67%),吸痰170例(5.5%),心电监护255例(8.3%),心电图599例(19.5%),静脉输液用药1704例(55.6%),吸氧2466例(80.4%)。经过院前护理,回院门诊治疗916例(29.9%),回院住院治疗1626例(53.0%),患者要求转到其他医院治疗286例(9.3%),送回家中24例(0.8%),上急救车前死亡184例(6.0%),经抢救护理无效30例(0.9%)。结论:院前急救是救治患者的重要环节,增强护理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能够很好地挽救生命,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张小霞;石改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评价知柏地黄汤对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口腔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知柏地黄汤,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和泼尼松片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柏地黄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较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书民;于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曼月乐)联合妥塞敏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20例,放置LNG-IUS治疗,比较放置前后内分泌改变、痛经程度、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CA125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放置后6个月、12个月测定的FSH、LH、E2值与放置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 LNG-IUS 后痛经症状明显缓解,经量明显减少,经期缩短,子宫内膜变薄,血清CA12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联合妥塞敏治疗子宫腺肌病确实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尚艳红;肖泽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男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优势及劣势。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女护士对男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需求认可度,以及男护士的优势与不足等。结果:68.5%的被调查者对男护士的工作表示满意,仍有20.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男护士,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男护士在体力、心理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结论:手术室男护士虽然存在不足,但只要找出对策,解决问题,男护士将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资源。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治贫血患者80例,按照贫血类型不同分为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对两组的血液均采用 KX-21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分析,并对两组血液检验RDW、MCV、MCH以及MCHC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地中海贫血组在MCHC指标检测结果上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在RDW和MCV指标检测结果上低于缺铁性贫血组,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MCH水平的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中海贫血组血液检测灵敏度、特异性以及符合率分别为95%、66%、76%,缺铁性贫血组血液检测灵敏度、特异性以及符合率分别为96%、69%、78%。结论: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能够为贫血类型的确定提供诊断依据,且诊断具有可靠性。
作者:尚凤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慢性疾病,针对高血压人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一项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通过介绍社区护理的概念及作用,分析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形式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期望推动社区护理干预的水平,达到患者健康的目的。
作者:龚满英;孔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保健干预在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保健干预前后,作相关问卷调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保健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与遵医行为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保健干预前,保健干预后能够遵医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健干预后,定期检查血压与按时服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人数明显增多,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健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主动性,培养患者的健康生活习惯,使其自我保健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毅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产后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和护理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情况及抑郁症的控制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患者抑郁症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黄文君;孔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35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结果:本组35例患者经过多层螺旋CT确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均可以清晰地看到破口和内膜瓣,内膜瓣的 CT 影像表现为低密度线样状,临床分型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28例。血管腔被内膜瓣分为真腔和假腔,有10例患者可见附壁血栓。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快速、及时、准确地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越;王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硬通道微创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 P>0.05),试验组出现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QOL评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术与硬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软通道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好,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韩艳;周维广;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72)和治疗组(n=68)。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生活指导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疗程12个月,疗程结束后2个月复查血脂、CRP及双侧颈动脉彩超,并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及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在降低血脂(TC、TG、HDL-C、LDL-C)、CRP及IMT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雪梅;任建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路径的服务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应用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率、住院率和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率和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受到系统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控能力,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在糖尿病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星岩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