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清华
目的:观察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结肠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随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结肠透析中心结肠透析患者48例1年,随机分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酮酸组,18例)、低蛋白组(15例)、常规蛋白组(15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和体重指数(BMI)营养状态指标,动态观察残存肾功能(RRF)、肌酐清除率(Ccr)及残存尿量的变化,并进行血清氨基酸谱的测定。结果:比较3组的营养指标,酮酸组、常规蛋白组均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酮酸组的 BMI、TSF、MAMC、Alb、TC 及 TG 均高于常规蛋白组,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的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水平,酮酸组均高于低蛋白组及常规蛋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的 Ccr、RRF、残存尿量,酮酸组与低蛋白组的均高于常规蛋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结肠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能够起到保护 RRF 的作用,并能使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水平显著提高。
作者:李燕;刘明龙;卢守燕;刘天喜;李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多点加压缝合对减少皮下积液的作用。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0例,观察组28例采用多点加压缝合,辅以棉垫、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间断缝合,棉垫、胸带加压包扎。对比观察住院期间,胸壁、腋窝局部积液情况。结果:多点加压缝合的28例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10.71%;单纯切缘皮肤间断缝合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34.3%。经统计学表明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加压缝合可以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作者:吴元肇;郑克思;陈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11年4月起对本院30名内科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主要对其风险管理意识进行培训,以风险意识调查表、患者满意度以及医患纠纷投诉率作为判定标准。结果: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有了明显的改变,主要包括对风险因素的普遍认识,对风险的整体认识,对待风险管理所做的行动取向以及对待风险管理的态度明显高于培训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纠纷投诉率明显减少。结论:实行风险管理培训对护理工作的展开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臭氧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6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给予氨苄西林钠、替硝唑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臭氧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30%,治愈率54.16%;对照组总有效率83.00%,治愈率33.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而且安全可靠。
作者:潘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隐性梅毒患者进行免疫增强治疗,并观察其对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治隐性梅毒患者40例,通过对比分析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免疫增强疗法进行治疗。用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苄星青霉素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苄星青霉素常规治疗法联合金菌灵胶囊进行治疗,每组20例,并选取20例普通患者作为正常组进行对比性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这3组血清中的IFN-γ、IL-2、IL-10、IL-4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正常人而言,隐性梅毒患者血清中的IFN-γ、IL-2的水平明显要低,而IL-10、IL-4的水平明显要高,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个月以及6个月后其血清中IFN-γ、IL-2水平呈现升高趋势,而IL-10、IL-4的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隐性梅毒患者在接受免疫增强治疗过程中有利于调节其紊乱的免疫调节功能,改变Th2型细胞因子占据主导地位的局势,从而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黄显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穿琥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病毒性肺炎患者16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服用普通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治疗,观察组注射穿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发热、咽痛等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相同症状消失的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琥宁注射液对于治疗病毒性肺炎有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徐慧;陈凤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克霉唑联合曲咪新乳膏治疗股癣和足癣的效果。方法:收治股癣和足癣患者42例,采用克霉唑联合曲咪新乳膏治疗。结果:治愈16例(46%),显效17例(48%),无效2例,总有效率94%,无不良反应,起效时间1~8天,平均3.6天。结论:克霉唑联合曲咪新乳膏治疗股癣和足癣疗效显著。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变化,注意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舒适的体位及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完全恢复自理4例(9.5%),部分生活自理15例(35.7%),完全需要帮助17例(40.5%),死亡6例(14.3%)。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毛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与常规方法对比,观察壳聚糖医用膜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期的效果。方法:随机将糖尿病足溃疡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壳聚糖功能性敷料治疗,对照组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治疗。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创面感染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换药时疼痛较轻,创面愈合时间较短,创面无感染及不良反应。结论:用功能性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期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且简便易行。
作者:侯小琴;尹利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在医院急救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院前急救患者3066例,男1965例,女1101例,年龄3个月~89岁,平均54.2岁。其中,各种车祸意外伤1315例,心血管疾病302例,脑血管疾病412例,小儿高热抽搐76例,呼吸系统疾病133例,腹痛及消化系统疾病152例,孕产妇49例,各种中毒255例,其他372例。对3066例患者院前护理资料进行分类总结。结果:本组3066例患者进行心肺复苏145例(4.7%),气管插管50例(1.67%),吸痰170例(5.5%),心电监护255例(8.3%),心电图599例(19.5%),静脉输液用药1704例(55.6%),吸氧2466例(80.4%)。经过院前护理,回院门诊治疗916例(29.9%),回院住院治疗1626例(53.0%),患者要求转到其他医院治疗286例(9.3%),送回家中24例(0.8%),上急救车前死亡184例(6.0%),经抢救护理无效30例(0.9%)。结论:院前急救是救治患者的重要环节,增强护理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能够很好地挽救生命,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张小霞;石改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如患者病情急、病种复杂、车载急救设备有限、工作环境差等,存在很大医疗风险。因此,研究分析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多发的各种风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好地完成急救任务。
作者:姜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便秘患者185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58例,腹部按摩组62例,穴位按揉+腹部按摩组65例,并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对便秘的治疗效果。结果:穴位按揉+腹部按摩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腹部按摩组和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揉+腹部按摩组使用缓泻剂、排便困难、排便费时、大便干结、有残留感等症状明显改善,与腹部按摩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行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摩可以加快患者恢复,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进一步认识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首发临床症状及胸部CT表现,探讨首次临床症状和胸部CT影像学表现对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价值,提高BAC的诊断水平,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76例,均经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首次临床症状和胸部CT影像学表现。结果:76例患者中以咳嗽、咳中等量或大量白色泡沫痰伴发热为主26例(34.21%),胸部CT征象中空泡征和(或)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磨玻璃密度影是BAC较特征性表现。结论:联合临床症状与胸部CT图像上病变形态学特征性改变,在BAC的早期诊断中更有诊断意义。
作者:周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方法:收治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95例,均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无复发。结论:成人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安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较常规修补手术效果佳。
作者:张成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估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使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的不同,将582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220例)和B组(362例)。使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止血为血管压迫器组(A组),使用手工弹力绷带加压缠紧的纱布卷为传统手工压迫止血组(B组),对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手部肿胀皮下出血、动静脉瘘和腕管综合征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部肿胀皮下出血、动静脉瘘和腕管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在止血成功率及出血并发症上等同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且有利于术后出血观察,可以作为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的常规止血法。
作者:赵洪涛;李永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硬通道微创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 P>0.05),试验组出现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QOL评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术与硬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软通道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好,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韩艳;周维广;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曼月乐)联合妥塞敏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20例,放置LNG-IUS治疗,比较放置前后内分泌改变、痛经程度、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CA125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放置后6个月、12个月测定的FSH、LH、E2值与放置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 LNG-IUS 后痛经症状明显缓解,经量明显减少,经期缩短,子宫内膜变薄,血清CA12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联合妥塞敏治疗子宫腺肌病确实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尚艳红;肖泽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孕妇孕期系统监测、治疗及适时终止妊娠对新生儿预后的重要性。方法:随机抽取60例ICP病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60例ICP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期确诊 ICP 后进行系统监测、治疗及适时终止妊娠者30例(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1分钟评分4~7分1例, Apgar 1分钟评分≤3分1例,无新生儿死亡;未进行系统孕期检查、监测及治疗的ICP30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 1分钟评分4~7分8例,Apgar 1分钟评分≤3分2例,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孕期系统监测及定期检查能尽早发现ICP并进行干预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对新生儿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成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BODE指数和CAT评分测试,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纳入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共50例,分别做BODE指数和CAT评分测试,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ODE指数和 CAT 评分具有显著相关(r=0.684,P<0.01)。其中 CAT 评分与 FEV1%呈负相关(r=-0.745,P<0.01),与 MMRC呈正相关(r=0.543,P<0.01),与6MWD 呈负相关(r=-0.700,P<0.01),与 BMI 无相关性(P>0.05)。结论:BODE 指数和CAT评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均可用于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但CAT评分易受主观因素影响,BODE指数客观性较强,对远期预后评估意义较大。
作者:孙杰;韩敏娟;曹鹏鹏;张旭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12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颌窦穿刺冲洗、鼻窦负压置换治疗等综合性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35例,有效26例,无效2例,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痊愈32例,有效23例,无效8例,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87.3%。两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慢性鼻窦炎效果显著。
作者:刘真贞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