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桡动脉压迫器与传统压迫止血法比较

赵洪涛;李永旺

关键词: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 止血, 冠脉造影, 经皮冠脉介入
摘要:目的:评估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使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的不同,将582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220例)和B组(362例)。使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止血为血管压迫器组(A组),使用手工弹力绷带加压缠紧的纱布卷为传统手工压迫止血组(B组),对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手部肿胀皮下出血、动静脉瘘和腕管综合征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部肿胀皮下出血、动静脉瘘和腕管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在止血成功率及出血并发症上等同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且有利于术后出血观察,可以作为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的常规止血法。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保健干预在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中的作用

    目的:对保健干预在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保健干预前后,作相关问卷调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保健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与遵医行为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保健干预前,保健干预后能够遵医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健干预后,定期检查血压与按时服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人数明显增多,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健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主动性,培养患者的健康生活习惯,使其自我保健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毅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结肠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结肠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随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结肠透析中心结肠透析患者48例1年,随机分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酮酸组,18例)、低蛋白组(15例)、常规蛋白组(15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和体重指数(BMI)营养状态指标,动态观察残存肾功能(RRF)、肌酐清除率(Ccr)及残存尿量的变化,并进行血清氨基酸谱的测定。结果:比较3组的营养指标,酮酸组、常规蛋白组均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酮酸组的 BMI、TSF、MAMC、Alb、TC 及 TG 均高于常规蛋白组,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的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水平,酮酸组均高于低蛋白组及常规蛋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的 Ccr、RRF、残存尿量,酮酸组与低蛋白组的均高于常规蛋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结肠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能够起到保护 RRF 的作用,并能使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水平显著提高。

    作者:李燕;刘明龙;卢守燕;刘天喜;李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0例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30~90分钟,平均45分钟,术后3~5天拔除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术后5~6天进流质饮食。无出血、消化道损伤、切口感染、腹腔脓肿、无肺部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无穿孔部位再渗漏、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效果肯定,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海峰;李孝荣;王钢;刘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年龄>65岁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在常规给予抗血小板、ACEI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鲁南欣康片;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疗程15天。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鲁南欣康,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大力推广。

    作者:彭必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11年4月起对本院30名内科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主要对其风险管理意识进行培训,以风险意识调查表、患者满意度以及医患纠纷投诉率作为判定标准。结果: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有了明显的改变,主要包括对风险因素的普遍认识,对风险的整体认识,对待风险管理所做的行动取向以及对待风险管理的态度明显高于培训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纠纷投诉率明显减少。结论:实行风险管理培训对护理工作的展开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34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③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肾③肾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当,均可达85.3%以上,但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其病情复发率也远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三金片复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③肾炎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病情复发。

    作者:张林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切除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根治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时患者的出血量显著的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出现吻合口瘘、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排尿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和射精功能障碍的治疗组的人数分别为2例、4例、6例、4例、5例、6例、3例,对照组出现的人数分别为6例、10例、11例、7例、10例、12例、7例,治疗组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模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林志扬;张伟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ile手术与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Mile手术与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直肠癌患者60例,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Mile手术疗法;试验组采用保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直肠癌患者采用保肛手术进行治疗较常规Mile手术疗法更好,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使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覃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急性脑梗死的研究热点,其机制较复杂,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还与Na+-K+-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Caspase-3、水通道蛋白4等有关。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尽早地给予干预措施,减轻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挽救更多的濒死脑组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陈念;王立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行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摩的护理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便秘患者185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58例,腹部按摩组62例,穴位按揉+腹部按摩组65例,并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对便秘的治疗效果。结果:穴位按揉+腹部按摩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腹部按摩组和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揉+腹部按摩组使用缓泻剂、排便困难、排便费时、大便干结、有残留感等症状明显改善,与腹部按摩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行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摩可以加快患者恢复,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心理影响的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心理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施行人性化护理(包括群体式开放康复管理模式、针对性目的性健康教育、情感支持、个性化心理调适与生活关怀等);对照组仅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期6个月,使用UCLA孤独量表评定护理效果。结果:经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的孤独心理状态得到明显矫正。与对照组相比,UCLA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处意义(t=5.52,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地改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心理,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李秀美;邹远珍;温秀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42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变化,注意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舒适的体位及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完全恢复自理4例(9.5%),部分生活自理15例(35.7%),完全需要帮助17例(40.5%),死亡6例(14.3%)。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毛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评价入院后48小时内平均血糖水平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非糖尿病AMI患者283例,根据入院48小时的2次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6.18mmol/L(1组)、6.1~7.88mmol/L(2组)、>7.8mmol/L(3组)3组。组间比较不同平均空腹血糖水平的AMI患者临床特征、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情况、住院治疗经过情况。结果:与1组比较,2组、3组中女性发生广泛前壁AMI的比例明显增多。随着平均空腹血糖的升高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吸烟、平均空腹血糖、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对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入院48小时内平均空腹血糖升高是非糖尿病AMI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心捷;尹素凤;谷瑞瑜;刘伟;蒋桦;肖雪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传统组接受单纯的传统西医方法治疗;中西医组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通过对比治疗效果,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特点。结果:通过对比,中西医组总有效率达到85%,而传统组总有效率4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优于传统组。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可以减轻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付亚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肺结核新型化疗方案疗效及对肝脏近期损害的观察

    目的:研究老年肺结核新型化疗方案疗效及对肝脏的近期损害。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肺结核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行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等进行治疗;试验组实行将两种以上抗结核药按一定的剂量制成的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以下简称FDC)进行化疗治疗。结果:在完成整个治疗后,试验组的痰菌转阴率92%,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肝脏损害,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肝脏损害。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的肝脏损害治疗后,患者的转氨酶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FDC新型化疗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搭配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在化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加安全可靠,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在实际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庆彪;莫合塔尔·艾麦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佳手术方式。方法:收治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有21例行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为对照组;27例行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IBN),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后的随访资料中,两组的 IPSS 和 Qmax进行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后无症状复发和任何并发症情况;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加重,3例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有所缓解,1例患者2次发生急性尿潴留并发症,后经过膀胱颈切开术后,排尿困难症状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比,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疗效更好,更具有安全性,应该在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中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张保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征稿通知

    作者:《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疮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知柏地黄汤对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口腔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知柏地黄汤,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和泼尼松片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柏地黄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较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书民;于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补法的合理应用

    补法是临床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简要介绍补法的合理应用。

    作者:于风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数码电子阴道镜在社区医院妇科门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码电子阴道镜在社区医院妇科门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患者5608例为对照组,14101例为观察组;观察组使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情况,并分析观察组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电子阴道镜图像特点。结果:观察组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检出宫颈癌的比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子阴道镜检出4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表现白色上皮17例(34.69%),白斑8例(16.33%),镶嵌样改变7例(14.29%),脑回样改变5例(10.20%),猪油样改变6例(12.24%),存在点状出血3例(6.12%),存在血管异常增生3例(6.12%);宫颈癌主要表现4例存在猪油状改变(50.00%),4例存在白色上皮及白斑改变(50.00%)。结论:社区医院使用数码电子阴道镜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具有无创无痛、避免交叉感染、缩小防癌筛查的人群范围等特点,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殷美玲;徐晓武;莫淡荷;朱丽姬;朱晓敏;何汝娇;陈琼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