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华
目的:探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农牧区老年高血压病特点及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关系。方法:纳入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农牧区>65岁高血压病患者2115例为高血压病组,纳入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农牧区>65岁非高血压病患者810例为非高血压病组,通过门诊和住院病例看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情况,根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数据情况研究数据。结果:高血压病组中高血压1~2级90.12%,高血压3级9.88%;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32.24%。在高血压病组中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80.80%、58.52%和24.68%,与非高血压病组相比,高血压病组血压、体重指数、血脂、血糖均高(P<0.05)。结论:本市农牧区老年高血压以轻、中度为主,该群体对高血压病知晓率相对高,治疗、控制率偏低。农牧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因治疗、控制率低,又部分合并高血脂等,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
作者:杜海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0例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30~90分钟,平均45分钟,术后3~5天拔除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术后5~6天进流质饮食。无出血、消化道损伤、切口感染、腹腔脓肿、无肺部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无穿孔部位再渗漏、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效果肯定,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海峰;李孝荣;王钢;刘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③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肾③肾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当,均可达85.3%以上,但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其病情复发率也远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三金片复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③肾炎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病情复发。
作者:张林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入院后48小时内平均血糖水平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非糖尿病AMI患者283例,根据入院48小时的2次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6.18mmol/L(1组)、6.1~7.88mmol/L(2组)、>7.8mmol/L(3组)3组。组间比较不同平均空腹血糖水平的AMI患者临床特征、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情况、住院治疗经过情况。结果:与1组比较,2组、3组中女性发生广泛前壁AMI的比例明显增多。随着平均空腹血糖的升高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吸烟、平均空腹血糖、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对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入院48小时内平均空腹血糖升高是非糖尿病AMI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心捷;尹素凤;谷瑞瑜;刘伟;蒋桦;肖雪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本区结核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近8年2657例肺结核病人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总耐药率42.8%,总耐多药率10.3%;耐药率由高到低为 INH 24.3%、SM 17.5%、RFP 14.9%、EMB 13.1%、PZA 11.5%、PAS 8.2%;在不同年龄组中,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耐药率分别为10.5%、49.2%、44.8%、35.2%,耐多药率分别为2.8%、12.4%、11.2%、9.5%;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均以40~59岁年龄段高。结论:高耐药率以及耐药性趋向于一线抗痨药是沈阳市皇姑区胸科医院结核菌耐药特征。
作者:孙燕;左根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急性脑梗死的研究热点,其机制较复杂,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还与Na+-K+-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Caspase-3、水通道蛋白4等有关。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尽早地给予干预措施,减轻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挽救更多的濒死脑组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陈念;王立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95例,对照组40例给予红霉素30mg/(kg·日)溶于50g/L葡萄糖中静滴,1次/日,连续治疗14天;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10mg/(kg·日)溶于50g/L葡萄糖中静滴,1次/日,连用5天。结果:观察组55例患儿治愈50例,治愈率90.1%,显效3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40例患儿治愈24例,治愈率60.5%,显效6例,进步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药物组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建刚;何小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通过宫内给药、直肠给药、口服给药途径给予米索前列醇对预防剖宫产术出血产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分娩产妇666例,随机分成宫内给药组、直肠给药组和口服组,各222例。3组均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μg,分别经采取宫内给药、直肠给药、口服给药途径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治疗。结果:宫内给药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4小时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5.8±42.1)ml、(199.8±39.6) ml、(229.6±39.2)ml,直肠给药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4小时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87.8±48.5)ml、(225.3±61.2)ml、(305.3±61.2)ml,口服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4小时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31.2±40.9)ml、(205.8±42.1)ml、(258.9±55.1)ml;术中出血量方面,宫内给药组和口服组明显优于直肠给药组(P<0.05),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平均出血量方面,宫内给药组和口服组明显优于直肠给药组(P<0.05),宫内给药组出血量略低于口服组;宫内给药组发生产后出血1例,出血发生率0.045%,直肠给药组发生产后出血4例,出血发生率1.8%,口服组发生产后出血2例,出血发生率0.045%,直肠给药组发生产后出血1例,出血发生率0.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给予米索前列醇是预防剖宫产术出血的佳给药途径。
作者:王朝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孕妇孕期系统监测、治疗及适时终止妊娠对新生儿预后的重要性。方法:随机抽取60例ICP病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60例ICP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期确诊 ICP 后进行系统监测、治疗及适时终止妊娠者30例(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1分钟评分4~7分1例, Apgar 1分钟评分≤3分1例,无新生儿死亡;未进行系统孕期检查、监测及治疗的ICP30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 1分钟评分4~7分8例,Apgar 1分钟评分≤3分2例,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孕期系统监测及定期检查能尽早发现ICP并进行干预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对新生儿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成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的溶栓方案,治疗组在标准的溶栓方案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采用判断溶栓再通间接指标来评估两组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观察患者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溶栓再通率明显提高(P<0.05),病死率下降(P<0.05);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提高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永涛;张晓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多点加压缝合对减少皮下积液的作用。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0例,观察组28例采用多点加压缝合,辅以棉垫、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间断缝合,棉垫、胸带加压包扎。对比观察住院期间,胸壁、腋窝局部积液情况。结果:多点加压缝合的28例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10.71%;单纯切缘皮肤间断缝合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34.3%。经统计学表明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加压缝合可以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作者:吴元肇;郑克思;陈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空气压缩式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有喘息性临床症状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沙丁胺醇2.5mg,加入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2~3次/日,5分钟/次,总疗程均为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依从性好,经济实惠,值得在儿科临床中应用。
作者:李维丽;孙炳克;刘爱玲;金青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单独、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表现,分析并比较两组心绞痛和不良情绪发生率。结果:两组接受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都明显低于护理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受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并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田立东;李志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变化,注意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舒适的体位及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完全恢复自理4例(9.5%),部分生活自理15例(35.7%),完全需要帮助17例(40.5%),死亡6例(14.3%)。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毛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眼针、五官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体针取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四白、下关、迎香、地仓、颊车、合谷(健侧)、足三里(双侧)、太聪(双侧)。眼针取穴:上焦区、肺区、心区、肾区、脾区。TDP取患侧面部。五官超短波电极置于翳风穴、下关穴。结果:痊愈率91.7%,总有效率100%。结论:综合治疗,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作者:杨舫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心理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施行人性化护理(包括群体式开放康复管理模式、针对性目的性健康教育、情感支持、个性化心理调适与生活关怀等);对照组仅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期6个月,使用UCLA孤独量表评定护理效果。结果:经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的孤独心理状态得到明显矫正。与对照组相比,UCLA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处意义(t=5.52,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地改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心理,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李秀美;邹远珍;温秀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氯胺酮麻醉术中发生胃胀气时使用胃管导入吸引减压法的疗效。方法:记录和分析41例患儿手术开始时、发生胃胀气时及胃管导入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使用捻转插入的方法来防止胃管打折,双手配合向一个方向,如顺时针交替捻转插入,当看到胃管出口有大量气泡涌出时停止插入,以吸引器抽吸,可见大量气液混合物抽出。结果:经胃管导入减压后,腹腔压力降低,明显解决了呼吸困难的状况。结论:氯胺酮麻醉术中发生胃胀气时使用胃管导入吸引减压,是解决这种呼吸困难状况有效的方式。使用单纯氯胺酮麻醉术中胃胀气发生率明显高于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麻醉。
作者:许鸿英;陈海敬;王建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基层医院中,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一级预防的长期依存性差、服华法林类药物监测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脑出血患者日益增多。本文旨在通过对脑出血病因、病理的阐述,提高一级预防的长期依存性,对脑出血予以积极防治。希望能对基层脑出血诊治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自伟;吕佐琴;李银霞;高玉魁;白兴勇;乔广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产后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和护理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情况及抑郁症的控制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患者抑郁症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黄文君;孔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瘫痪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老年瘫痪患者进行调查,对7个因素作了相关性分析,按评估标准测试值,确定佳临界点。结果:7个因素与压疮的发生均显著相关。结论:相关因素≥19分时,需加强防护措施。
作者:李冬娥;刘建胜;何媛;孙汉雷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