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舫容
目的:探讨注射用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生长抑素治疗。入院当天,治疗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入院后第3天,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使用生长抑素后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愈时间,并对两组间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初期,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疗效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病情发展,应尽早使用。
作者:包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心理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施行人性化护理(包括群体式开放康复管理模式、针对性目的性健康教育、情感支持、个性化心理调适与生活关怀等);对照组仅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期6个月,使用UCLA孤独量表评定护理效果。结果:经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的孤独心理状态得到明显矫正。与对照组相比,UCLA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处意义(t=5.52,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地改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心理,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李秀美;邹远珍;温秀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均在氧疗、祛痰、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强的松30mg/日进行治疗,疗程7天。结果:PaCO2治疗前(69.43±4.13)mmHg,治疗后(41.87±4.45)mmHg;PaO2治疗前(51.06±6.01)mmHg,治疗后(76.72±5.92)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血氧饱和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卡哈尔·阿合尼牙孜;帕力达·买买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多点加压缝合对减少皮下积液的作用。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0例,观察组28例采用多点加压缝合,辅以棉垫、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间断缝合,棉垫、胸带加压包扎。对比观察住院期间,胸壁、腋窝局部积液情况。结果:多点加压缝合的28例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10.71%;单纯切缘皮肤间断缝合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34.3%。经统计学表明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加压缝合可以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作者:吴元肇;郑克思;陈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慢性支气管的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0例,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本组5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护理质量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明显升高。结论: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氧疗护理、预防风寒感冒、及时排痰、适当休息、坚持锻炼、改善居住环境和饮食调节是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查彩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与常规方法对比,观察壳聚糖医用膜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期的效果。方法:随机将糖尿病足溃疡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壳聚糖功能性敷料治疗,对照组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治疗。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创面感染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换药时疼痛较轻,创面愈合时间较短,创面无感染及不良反应。结论:用功能性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期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且简便易行。
作者:侯小琴;尹利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年龄>65岁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在常规给予抗血小板、ACEI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鲁南欣康片;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疗程15天。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鲁南欣康,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大力推广。
作者:彭必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肺栓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本文总结了2例急性肺栓塞的诊治过程及经验。
作者:吴道忠;胡昌盛;肖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加压绷带在预防PICC置管术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收治接受PICC置管术的患者239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穿刺方法,且固定由3名有经验的护士规范操作。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包扎法,试验组采用3M加压绷带包扎法。结果:对照组发生置管后出血5例,穿刺侧前臂肿胀12例;试验组均未发生出血及穿刺侧前臂肿胀。结论:加压绷带包扎法有效避免了PICC置管术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郭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两组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腹泻患儿130例,甲组70例,乙组60例。在综合治疗并指导喂养的基础上,甲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头胞曲松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和维生素,乙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头胞曲松钠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甲组总有效率98%,明显高出乙组。结论:甲组药物治疗小儿腹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冰竹;古丽扎尔阿不都克然木;高风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95例,对照组40例给予红霉素30mg/(kg·日)溶于50g/L葡萄糖中静滴,1次/日,连续治疗14天;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10mg/(kg·日)溶于50g/L葡萄糖中静滴,1次/日,连用5天。结果:观察组55例患儿治愈50例,治愈率90.1%,显效3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40例患儿治愈24例,治愈率60.5%,显效6例,进步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药物组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建刚;何小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瘫痪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老年瘫痪患者进行调查,对7个因素作了相关性分析,按评估标准测试值,确定佳临界点。结果:7个因素与压疮的发生均显著相关。结论:相关因素≥19分时,需加强防护措施。
作者:李冬娥;刘建胜;何媛;孙汉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骨间背侧逆行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部重度热压伤的疗效。方法:收治手热压伤患者32例,其中20例采用逆行骨间背侧皮瓣修复,皮瓣(5cm×6cm)~(12cm×10cm),术后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质地均佳,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骨间背穿支皮瓣是修复手热压伤的较好的皮瓣选择。
作者:王成;孙杰;张凯;肖文业;曲英伟;崔炳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空气压缩式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有喘息性临床症状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沙丁胺醇2.5mg,加入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2~3次/日,5分钟/次,总疗程均为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依从性好,经济实惠,值得在儿科临床中应用。
作者:李维丽;孙炳克;刘爱玲;金青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传统组接受单纯的传统西医方法治疗;中西医组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通过对比治疗效果,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特点。结果:通过对比,中西医组总有效率达到85%,而传统组总有效率4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优于传统组。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可以减轻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付亚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妊娠期的用药安全十分重要,有些药物可以导致生出缺陷儿。为探讨妊娠期女性用药情况与安全性,本文阐述了目前临床上5类对胎儿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即A类、B类、C类、D类和X类,其中,A类和B类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C类药物主要包括庆大霉素、阿司匹林等,D类和X类药物是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并对孕妇用药原则进行阐述,避免错误用药、滥用药,推崇合理用药,降低胎儿致畸率,提高优生优育。
作者:牛巧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估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使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的不同,将582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220例)和B组(362例)。使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止血为血管压迫器组(A组),使用手工弹力绷带加压缠紧的纱布卷为传统手工压迫止血组(B组),对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手部肿胀皮下出血、动静脉瘘和腕管综合征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部肿胀皮下出血、动静脉瘘和腕管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在止血成功率及出血并发症上等同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且有利于术后出血观察,可以作为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的常规止血法。
作者:赵洪涛;李永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氯胺酮麻醉术中发生胃胀气时使用胃管导入吸引减压法的疗效。方法:记录和分析41例患儿手术开始时、发生胃胀气时及胃管导入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使用捻转插入的方法来防止胃管打折,双手配合向一个方向,如顺时针交替捻转插入,当看到胃管出口有大量气泡涌出时停止插入,以吸引器抽吸,可见大量气液混合物抽出。结果:经胃管导入减压后,腹腔压力降低,明显解决了呼吸困难的状况。结论:氯胺酮麻醉术中发生胃胀气时使用胃管导入吸引减压,是解决这种呼吸困难状况有效的方式。使用单纯氯胺酮麻醉术中胃胀气发生率明显高于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麻醉。
作者:许鸿英;陈海敬;王建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评价知柏地黄汤对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口腔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知柏地黄汤,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和泼尼松片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柏地黄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较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书民;于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疝气患者14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70例实施传统手术的患儿为对照组,70例实施小切口微创手术的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指征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1.5±0.4)cm,手术时间(12.4±1.8)分钟,术中出血量(4.6±1.2) ml,术后住院时间(2.3±0.7)天,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0.7)cm,(19.8±2.3)分钟,(7.9±1.5)ml,(4.2±1.0)天;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明显低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均是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方法,但小切口微创手术创伤更小,更利于患儿术后的早期恢复,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扬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