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分析

卡哈尔·阿合尼牙孜;帕力达·买买提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加重期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均在氧疗、祛痰、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强的松30mg/日进行治疗,疗程7天。结果:PaCO2治疗前(69.43±4.13)mmHg,治疗后(41.87±4.45)mmHg;PaO2治疗前(51.06±6.01)mmHg,治疗后(76.72±5.92)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血氧饱和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逆行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热压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骨间背侧逆行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部重度热压伤的疗效。方法:收治手热压伤患者32例,其中20例采用逆行骨间背侧皮瓣修复,皮瓣(5cm×6cm)~(12cm×10cm),术后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质地均佳,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骨间背穿支皮瓣是修复手热压伤的较好的皮瓣选择。

    作者:王成;孙杰;张凯;肖文业;曲英伟;崔炳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率和依从性,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和致残率。方法:对52例高血压患者定期集中健康教育,发放宣传册,制定合理的生活秩序,问卷形式做答。结果:教育后的遵医率和高血压基础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丁培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疮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知柏地黄汤对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口腔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知柏地黄汤,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和泼尼松片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柏地黄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较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书民;于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8例乳腺肿块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情况。结果: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90例,6例超声误诊为乳腺癌,1例超声误诊为良性肿块,1例超声漏诊。超声诊断符合率(90/98)91.8%,漏误诊率(8/98)8.2%。结论:高频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薇;符月美;虞素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脑出血的防治

    在基层医院中,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一级预防的长期依存性差、服华法林类药物监测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脑出血患者日益增多。本文旨在通过对脑出血病因、病理的阐述,提高一级预防的长期依存性,对脑出血予以积极防治。希望能对基层脑出血诊治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自伟;吕佐琴;李银霞;高玉魁;白兴勇;乔广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α-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雾化吸入α-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者56例,按照随机分配与自愿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在两组均进行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雾化吸入α-干扰素的方式辅助治疗,B组则采用肌内注射α-干扰素的方式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相应治疗后,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43%,远高于B组的85.4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肌内注射,雾化吸入α-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更好的治疗疗效。

    作者:康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梗死致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1年9月对2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其临床康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通过上述的功能锻炼,其中24例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3例在帮助下行走,1例无效。结论:以心理护理为指导,功能锻炼为核心,早期实施整体化康复护理,使患者的心理状态、运动机能、生理功能都能得到大限度的康复,为早日走向社会,回归家庭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庞珂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在医院急救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院前急救患者3066例,男1965例,女1101例,年龄3个月~89岁,平均54.2岁。其中,各种车祸意外伤1315例,心血管疾病302例,脑血管疾病412例,小儿高热抽搐76例,呼吸系统疾病133例,腹痛及消化系统疾病152例,孕产妇49例,各种中毒255例,其他372例。对3066例患者院前护理资料进行分类总结。结果:本组3066例患者进行心肺复苏145例(4.7%),气管插管50例(1.67%),吸痰170例(5.5%),心电监护255例(8.3%),心电图599例(19.5%),静脉输液用药1704例(55.6%),吸氧2466例(80.4%)。经过院前护理,回院门诊治疗916例(29.9%),回院住院治疗1626例(53.0%),患者要求转到其他医院治疗286例(9.3%),送回家中24例(0.8%),上急救车前死亡184例(6.0%),经抢救护理无效30例(0.9%)。结论:院前急救是救治患者的重要环节,增强护理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能够很好地挽救生命,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张小霞;石改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治贫血患者80例,按照贫血类型不同分为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对两组的血液均采用 KX-21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分析,并对两组血液检验RDW、MCV、MCH以及MCHC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地中海贫血组在MCHC指标检测结果上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在RDW和MCV指标检测结果上低于缺铁性贫血组,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MCH水平的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中海贫血组血液检测灵敏度、特异性以及符合率分别为95%、66%、76%,缺铁性贫血组血液检测灵敏度、特异性以及符合率分别为96%、69%、78%。结论: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能够为贫血类型的确定提供诊断依据,且诊断具有可靠性。

    作者:尚凤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肱骨下段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LB)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结外淋巴瘤,发现疑似病例应做病理确诊,并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本文就1例该病患者临床诊断等问题做一简单阐述。

    作者:汪勇;宋庆华;田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老年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治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3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老年性心力衰竭具有诱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及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在护理时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有效促进老年性心力衰竭的恢复。

    作者:王方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年龄>65岁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在常规给予抗血小板、ACEI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鲁南欣康片;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疗程15天。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鲁南欣康,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大力推广。

    作者:彭必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C-Ⅱ 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集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妇女568例,行TCT检查,其中66例结果为不典型鳞形细胞(ASCUS)及以上,患者同时行高危型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分析两种方法对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TCT 检查结果异常 ASCUS 3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2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13例,鳞状上皮细胞癌(SSC)2例。细胞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LSIL 73.3%(22/30),HSIL 92.3%(12/13),SCC 100%(2/2)。高危型 HPV 感染率51.51%(34/66),高危型 HPV 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为 ASC-US 26.66%(8/30),LSIL 66.66%(14/21),HSIL 76.92%(10/13),SCC 100.00%(2/2)。高危型HPV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TCT检查的敏感性81.53%,特异性91.73%;HC-Ⅱ HPV-DNA 检测的敏感性92.43%,特异性95.69%。结论:TCT 结合 HC-ⅡHPV-DNA检测增加了宫颈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了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

    作者:韩延敏;邓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心血管疾病并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排除同时合并糖尿病者)86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应用中等强度治疗(阿托伐他汀10~20mg/日),B组进行高强度治疗(阿托伐他汀40~80mg/日),观察两组新发糖尿病的情况。结果:高强度治疗新发糖尿病发病率1.8%,中等强度治疗新发糖尿病发病率1.2%。结论: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性。

    作者:张延华;靳静静;靳淑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成人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9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方法:收治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95例,均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无复发。结论:成人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安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较常规修补手术效果佳。

    作者:张成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孕妇孕期系统监测、治疗及适时终止妊娠对新生儿预后的重要性。方法:随机抽取60例ICP病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60例ICP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期确诊 ICP 后进行系统监测、治疗及适时终止妊娠者30例(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1分钟评分4~7分1例, Apgar 1分钟评分≤3分1例,无新生儿死亡;未进行系统孕期检查、监测及治疗的ICP30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 1分钟评分4~7分8例,Apgar 1分钟评分≤3分2例,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孕期系统监测及定期检查能尽早发现ICP并进行干预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对新生儿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成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34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③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肾③肾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当,均可达85.3%以上,但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其病情复发率也远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三金片复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③肾炎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病情复发。

    作者:张林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ile手术与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Mile手术与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直肠癌患者60例,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Mile手术疗法;试验组采用保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直肠癌患者采用保肛手术进行治疗较常规Mile手术疗法更好,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使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覃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E”型导管固定装置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E”型气管插管导管固定装置在 ICU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6月入住IC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导管固定方法,观察组使用一次性“E”型气管插管导管固定装置固定经口气管插管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情况、口腔护理效果、固定装置对皮肤的压迫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的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口腔异味程度、口腔护理人数、口腔护理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E”型气管插管导管固定装置固定经口气管插管方法优于对照组传统导管固定方法。

    作者:刘春兰;李华;赵晓瑞;夏云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组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腹泻1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两组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腹泻患儿130例,甲组70例,乙组60例。在综合治疗并指导喂养的基础上,甲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头胞曲松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和维生素,乙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头胞曲松钠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甲组总有效率98%,明显高出乙组。结论:甲组药物治疗小儿腹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冰竹;古丽扎尔阿不都克然木;高风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