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李孝荣;王钢;刘珍
目的:探究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收治人流手术后放置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妇女24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人流手术后即时放置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对照组为同期经期间放置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分析两组妇女在放置后的不良反应与避孕效果。结果:人流手术后放置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放置1年内避孕效果和节育器脱落两组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吉尼致美宫内节育器在人流手术后即时放置和经期间放置的避孕效果一样,放置3个月后没有不良反应出现,因此应在人流手术后即时放置。
作者:周金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冠脉复杂病变患者112例,男65例,女47例,平均年龄(57.4±20.3)岁,均行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病变数163处,植入支架203枚,成功率95.53%。术中未发生急性并发症,术后及住院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心肌梗死2例;桡动脉闭塞5例,前臂肿胀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复杂型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桂亮;吴斌;张亮;杨思进;田文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50例患儿治疗后,40例5天体温恢复正常(80%);2例6天恢复正常(4%);8例10天恢复正常(16%)。50例患儿中,痊愈40例(80%),40例出院胸片检查病灶完全吸收;好转10例(20%),10例体温恢复正常,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均在出院后5~8日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吸收。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柳瑞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氯胺酮麻醉术中发生胃胀气时使用胃管导入吸引减压法的疗效。方法:记录和分析41例患儿手术开始时、发生胃胀气时及胃管导入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使用捻转插入的方法来防止胃管打折,双手配合向一个方向,如顺时针交替捻转插入,当看到胃管出口有大量气泡涌出时停止插入,以吸引器抽吸,可见大量气液混合物抽出。结果:经胃管导入减压后,腹腔压力降低,明显解决了呼吸困难的状况。结论:氯胺酮麻醉术中发生胃胀气时使用胃管导入吸引减压,是解决这种呼吸困难状况有效的方式。使用单纯氯胺酮麻醉术中胃胀气发生率明显高于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麻醉。
作者:许鸿英;陈海敬;王建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慢性病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南京市孝陵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78例患者的分析,不分性别、年龄,其中39例治疗中辅以体质辨识问卷调查,辨别何种体质,进行针对性中医保健指导;另外39例对照组正常门诊治疗,未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以及针对性的中医养生保健指导,观察3个月后对慢性病控制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辅以体质辨识的患者,慢性病控制率81.25%,对照组的患者慢性病控制率72.51%,疗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慢性病患者在中医体质辨识指导下慢性病指标控制更好,更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贺乘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0例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30~90分钟,平均45分钟,术后3~5天拔除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术后5~6天进流质饮食。无出血、消化道损伤、切口感染、腹腔脓肿、无肺部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无穿孔部位再渗漏、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效果肯定,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海峰;李孝荣;王钢;刘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KDZ)的安全剂量及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沈阳、通化两个厂家共12批次的KDZ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级别,并比较各两厂家之间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12批 KDZ 的给药浓度与 OD 值成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和-0.924;12批KDZ原液对L929的细胞毒性级别均为4级,稀释64倍时毒性级别均为1级;两个厂家KDZ的IC50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KDZ稀释64倍时对L929细胞基本无毒,采用细胞评价方法对KDZ进行安全性评估是可行的。
作者:乔艳玲;王钧;王璐茜;梁春华;卢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单独、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表现,分析并比较两组心绞痛和不良情绪发生率。结果:两组接受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都明显低于护理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受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并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田立东;李志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空气压缩式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有喘息性临床症状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沙丁胺醇2.5mg,加入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2~3次/日,5分钟/次,总疗程均为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依从性好,经济实惠,值得在儿科临床中应用。
作者:李维丽;孙炳克;刘爱玲;金青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多层螺旋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和分析。结果:骨折范围为单节椎骨骨折43例(71.7%),双节椎骨骨折10例(16.7%),3节椎骨骨折7例(11.6%)。骨折部位为腰椎骨折18例(30.0%),胸椎骨折9例(15.0%),胸腰椎骨折33例(55.0%)。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胸腰椎骨折具有图像清晰,便于骨折的分型和观察骨折部位,有利于指导治疗。
作者:王卓;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硬通道微创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 P>0.05),试验组出现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QOL评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术与硬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软通道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好,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韩艳;周维广;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的护理疗效。方法: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06例,术前进行相关护理,置管期间加强监护,置管后进一步综合护理。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无明显不适状况。置管后出现疼痛10例,局部红肿2例。拔出引流管后,穿刺部位皮下结节2例。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均减少且缓解症状明显。结论: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进行相关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痛苦,是保证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手段。
作者:周咏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治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3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老年性心力衰竭具有诱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及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在护理时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有效促进老年性心力衰竭的恢复。
作者:王方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年龄>65岁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在常规给予抗血小板、ACEI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鲁南欣康片;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疗程15天。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鲁南欣康,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大力推广。
作者:彭必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曼月乐)联合妥塞敏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20例,放置LNG-IUS治疗,比较放置前后内分泌改变、痛经程度、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CA125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放置后6个月、12个月测定的FSH、LH、E2值与放置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 LNG-IUS 后痛经症状明显缓解,经量明显减少,经期缩短,子宫内膜变薄,血清CA12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联合妥塞敏治疗子宫腺肌病确实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尚艳红;肖泽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与常规方法对比,观察壳聚糖医用膜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期的效果。方法:随机将糖尿病足溃疡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壳聚糖功能性敷料治疗,对照组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治疗。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创面感染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换药时疼痛较轻,创面愈合时间较短,创面无感染及不良反应。结论:用功能性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期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且简便易行。
作者:侯小琴;尹利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抗生素的品种与日俱增,了解其因剂量或者是否对症等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是使其发挥大效力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和过程后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反应进行的分析,探讨其合理使用的方法,以辅助在临床医学中对患者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医疗方案。
作者:都艳军;李联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C-Ⅱ 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集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妇女568例,行TCT检查,其中66例结果为不典型鳞形细胞(ASCUS)及以上,患者同时行高危型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分析两种方法对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TCT 检查结果异常 ASCUS 3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2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13例,鳞状上皮细胞癌(SSC)2例。细胞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LSIL 73.3%(22/30),HSIL 92.3%(12/13),SCC 100%(2/2)。高危型 HPV 感染率51.51%(34/66),高危型 HPV 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为 ASC-US 26.66%(8/30),LSIL 66.66%(14/21),HSIL 76.92%(10/13),SCC 100.00%(2/2)。高危型HPV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TCT检查的敏感性81.53%,特异性91.73%;HC-Ⅱ HPV-DNA 检测的敏感性92.43%,特异性95.69%。结论:TCT 结合 HC-ⅡHPV-DNA检测增加了宫颈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了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
作者:韩延敏;邓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臭氧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6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给予氨苄西林钠、替硝唑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臭氧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30%,治愈率54.16%;对照组总有效率83.00%,治愈率33.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而且安全可靠。
作者:潘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评价知柏地黄汤对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口腔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知柏地黄汤,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和泼尼松片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柏地黄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较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书民;于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