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芳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12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颌窦穿刺冲洗、鼻窦负压置换治疗等综合性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35例,有效26例,无效2例,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痊愈32例,有效23例,无效8例,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87.3%。两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慢性鼻窦炎效果显著。
作者:刘真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慢性疾病,针对高血压人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一项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通过介绍社区护理的概念及作用,分析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形式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期望推动社区护理干预的水平,达到患者健康的目的。
作者:龚满英;孔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年龄>65岁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在常规给予抗血小板、ACEI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鲁南欣康片;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疗程15天。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鲁南欣康,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大力推广。
作者:彭必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的护理疗效。方法: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06例,术前进行相关护理,置管期间加强监护,置管后进一步综合护理。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无明显不适状况。置管后出现疼痛10例,局部红肿2例。拔出引流管后,穿刺部位皮下结节2例。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均减少且缓解症状明显。结论: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进行相关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痛苦,是保证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手段。
作者:周咏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估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使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的不同,将582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220例)和B组(362例)。使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止血为血管压迫器组(A组),使用手工弹力绷带加压缠紧的纱布卷为传统手工压迫止血组(B组),对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手部肿胀皮下出血、动静脉瘘和腕管综合征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部肿胀皮下出血、动静脉瘘和腕管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在止血成功率及出血并发症上等同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且有利于术后出血观察,可以作为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的常规止血法。
作者:赵洪涛;李永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佳手术方式。方法:收治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有21例行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为对照组;27例行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IBN),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后的随访资料中,两组的 IPSS 和 Qmax进行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后无症状复发和任何并发症情况;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加重,3例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有所缓解,1例患者2次发生急性尿潴留并发症,后经过膀胱颈切开术后,排尿困难症状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比,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疗效更好,更具有安全性,应该在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中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张保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两组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腹泻患儿130例,甲组70例,乙组60例。在综合治疗并指导喂养的基础上,甲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头胞曲松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和维生素,乙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头胞曲松钠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甲组总有效率98%,明显高出乙组。结论:甲组药物治疗小儿腹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冰竹;古丽扎尔阿不都克然木;高风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与病原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ITP患儿发病的诱因,应用ELISA法检测巨细胞病毒、EB病毒、幽门螺杆菌(Hp)、支原体,并分析与ITP的关系。结果:89例ITP患儿中,46.1%的患儿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17.9%的患儿在发病前曾有预防接种史。其中 CMV 阳性10例(11.24%),EB 病毒阳性7例(7.86%),Hp 阳性12例(13.48%),MP 阳性2例(2.25%),总阳性率30.34%(27/89)。发病时血小板计数及治疗后血小板升至正常的时间在病原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经过随访,急性转为慢性 ITP 4例(4.49%),各病原阳性组总的转慢率7.40%,病原阴性组转慢率3.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原感染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以HP感染所占比例较高,Hp感染组ITP患儿易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作者:王晓格;胡姬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硬通道微创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 P>0.05),试验组出现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QOL评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术与硬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软通道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好,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韩艳;周维广;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隐性梅毒患者进行免疫增强治疗,并观察其对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治隐性梅毒患者40例,通过对比分析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免疫增强疗法进行治疗。用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苄星青霉素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苄星青霉素常规治疗法联合金菌灵胶囊进行治疗,每组20例,并选取20例普通患者作为正常组进行对比性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这3组血清中的IFN-γ、IL-2、IL-10、IL-4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正常人而言,隐性梅毒患者血清中的IFN-γ、IL-2的水平明显要低,而IL-10、IL-4的水平明显要高,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个月以及6个月后其血清中IFN-γ、IL-2水平呈现升高趋势,而IL-10、IL-4的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隐性梅毒患者在接受免疫增强治疗过程中有利于调节其紊乱的免疫调节功能,改变Th2型细胞因子占据主导地位的局势,从而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黄显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瘫痪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老年瘫痪患者进行调查,对7个因素作了相关性分析,按评估标准测试值,确定佳临界点。结果:7个因素与压疮的发生均显著相关。结论:相关因素≥19分时,需加强防护措施。
作者:李冬娥;刘建胜;何媛;孙汉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50例患儿治疗后,40例5天体温恢复正常(80%);2例6天恢复正常(4%);8例10天恢复正常(16%)。50例患儿中,痊愈40例(80%),40例出院胸片检查病灶完全吸收;好转10例(20%),10例体温恢复正常,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均在出院后5~8日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吸收。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柳瑞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肾上腺素盐水纱布压迫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16例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发现胎盘剥离面渗血,助手立即挤压子宫,术者迅速将肾上腺素(1mg)盐水纱布压迫于渗血处,5分钟后,边压迫边缝合子宫切口,关闭子宫切口前取出纱布,观察出血、血压情况。若是子宫下段、宫颈内膜渗血,则将肾上腺素(1mg)盐水纱布压迫于子宫下段,并将少许纱布头引出宫颈口(便于术后经阴道取出),边压迫边缝合子宫切口,观察出血、血压情况。结果:用手法压迫+子宫肾上腺素盐水纱布压迫治疗产后出血共16例,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100%。无一例切除子宫,无再出血现象。结论:手法压迫和肾上腺素盐水纱布压迫治疗产后出血能明显降低产后出血量,操作方法简单、迅速、有效、安全,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丹杰;陈秀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抗生素的品种与日俱增,了解其因剂量或者是否对症等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是使其发挥大效力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和过程后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反应进行的分析,探讨其合理使用的方法,以辅助在临床医学中对患者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医疗方案。
作者:都艳军;李联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保健干预在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保健干预前后,作相关问卷调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保健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与遵医行为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保健干预前,保健干预后能够遵医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健干预后,定期检查血压与按时服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人数明显增多,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健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主动性,培养患者的健康生活习惯,使其自我保健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毅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产后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和护理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情况及抑郁症的控制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患者抑郁症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黄文君;孔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结肠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随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结肠透析中心结肠透析患者48例1年,随机分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酮酸组,18例)、低蛋白组(15例)、常规蛋白组(15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和体重指数(BMI)营养状态指标,动态观察残存肾功能(RRF)、肌酐清除率(Ccr)及残存尿量的变化,并进行血清氨基酸谱的测定。结果:比较3组的营养指标,酮酸组、常规蛋白组均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酮酸组的 BMI、TSF、MAMC、Alb、TC 及 TG 均高于常规蛋白组,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的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水平,酮酸组均高于低蛋白组及常规蛋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的 Ccr、RRF、残存尿量,酮酸组与低蛋白组的均高于常规蛋白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结肠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能够起到保护 RRF 的作用,并能使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水平显著提高。
作者:李燕;刘明龙;卢守燕;刘天喜;李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急性脑梗死的研究热点,其机制较复杂,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还与Na+-K+-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Caspase-3、水通道蛋白4等有关。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尽早地给予干预措施,减轻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挽救更多的濒死脑组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陈念;王立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消化性溃疡(PU)属于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随着各类抗溃疡药物的不断出现,显著地提高了PU的治愈率和好转率,改变了患者单纯依赖手术的命运。目前应用抗溃疡的方法和药物很多,本文就消化性溃疡的具体治疗作一简单阐述。
作者:王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空气压缩式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有喘息性临床症状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沙丁胺醇2.5mg,加入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2~3次/日,5分钟/次,总疗程均为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依从性好,经济实惠,值得在儿科临床中应用。
作者:李维丽;孙炳克;刘爱玲;金青锐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