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与病原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ITP患儿发病的诱因,应用ELISA法检测巨细胞病毒、EB病毒、幽门螺杆菌(Hp)、支原体,并分析与ITP的关系。结果:89例ITP患儿中,46.1%的患儿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17.9%的患儿在发病前曾有预防接种史。其中 CMV 阳性10例(11.24%),EB 病毒阳性7例(7.86%),Hp 阳性12例(13.48%),MP 阳性2例(2.25%),总阳性率30.34%(27/89)。发病时血小板计数及治疗后血小板升至正常的时间在病原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经过随访,急性转为慢性 ITP 4例(4.49%),各病原阳性组总的转慢率7.40%,病原阴性组转慢率3.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原感染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以HP感染所占比例较高,Hp感染组ITP患儿易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作者:王晓格;胡姬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老年肺结核新型化疗方案疗效及对肝脏的近期损害。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肺结核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行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等进行治疗;试验组实行将两种以上抗结核药按一定的剂量制成的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以下简称FDC)进行化疗治疗。结果:在完成整个治疗后,试验组的痰菌转阴率92%,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肝脏损害,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肝脏损害。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的肝脏损害治疗后,患者的转氨酶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FDC新型化疗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搭配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在化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加安全可靠,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在实际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庆彪;莫合塔尔·艾麦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抗生素的品种与日俱增,了解其因剂量或者是否对症等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是使其发挥大效力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和过程后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反应进行的分析,探讨其合理使用的方法,以辅助在临床医学中对患者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医疗方案。
作者:都艳军;李联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50例患儿治疗后,40例5天体温恢复正常(80%);2例6天恢复正常(4%);8例10天恢复正常(16%)。50例患儿中,痊愈40例(80%),40例出院胸片检查病灶完全吸收;好转10例(20%),10例体温恢复正常,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均在出院后5~8日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吸收。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柳瑞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慢性疾病,针对高血压人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一项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通过介绍社区护理的概念及作用,分析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形式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期望推动社区护理干预的水平,达到患者健康的目的。
作者:龚满英;孔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产后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和护理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情况及抑郁症的控制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患者抑郁症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黄文君;孔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临床分析乌头类中药在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其影响因素。方法:共有乌头类中药中毒事件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剂量不合适、制剂方法不正确、配伍使用不合理、炮制煎煮方法不正确、不清楚其使用适应证和患者体质等。结论:乌头类中药在临床使用中,会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中一定要对药物有充分认识,加强其临床应用合理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性。
作者:吴伯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单独、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表现,分析并比较两组心绞痛和不良情绪发生率。结果:两组接受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都明显低于护理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受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并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田立东;李志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心理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施行人性化护理(包括群体式开放康复管理模式、针对性目的性健康教育、情感支持、个性化心理调适与生活关怀等);对照组仅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期6个月,使用UCLA孤独量表评定护理效果。结果:经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的孤独心理状态得到明显矫正。与对照组相比,UCLA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处意义(t=5.52,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地改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心理,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李秀美;邹远珍;温秀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把持式”持续正压锐角侧入路腰段硬脊膜外腔(简称硬外)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Ⅲ级下腹部以下手术300例,随机分为3组,L3~5之间“把持式”持续正压硬外穿刺硬-腰联合麻醉。第1组:锐角侧入路硬外穿刺术:进针点选择在穿刺间隙下一棘突正中线旁开1.5cm左右,针尖勺状面朝置管方向对准椎板间孔,针杆(勺状面背侧方向)与皮肤成锐角。第2组:垂直侧入路进针硬外穿刺术:进针点选择在穿刺间隙正中线旁开1.5cm左右,针尖勺状面朝置管方向对准椎板间孔,针杆(勺状面背侧方向)与皮肤垂直穿刺。第3组:垂直正中入路硬外穿刺术。操作者均为通过5年临床培训,该项技术已熟练的麻醉医师。结果:第3组较第1、2组单次穿刺用时短(P<0.05),合计用时长(P<0.01);第3组穿刺次数明显多于第1组(P<0.01),第2组介于第1、3组之间(P<0.05);碰到神经、麻醉后第6天腰痛例数第3组多于第1、2组(P<0.05);置管有阻力第1组少于第2、3组(P<0.05)。结论:“把持式”持续正压锐角侧入路腰段硬外穿刺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彬;段雨杉;王晓艳;吴仲烨;任斐;张兆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消化性溃疡(PU)属于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随着各类抗溃疡药物的不断出现,显著地提高了PU的治愈率和好转率,改变了患者单纯依赖手术的命运。目前应用抗溃疡的方法和药物很多,本文就消化性溃疡的具体治疗作一简单阐述。
作者:王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的护理疗效。方法: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06例,术前进行相关护理,置管期间加强监护,置管后进一步综合护理。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无明显不适状况。置管后出现疼痛10例,局部红肿2例。拔出引流管后,穿刺部位皮下结节2例。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均减少且缓解症状明显。结论: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进行相关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痛苦,是保证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手段。
作者:周咏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保健干预在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保健干预前后,作相关问卷调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保健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与遵医行为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保健干预前,保健干预后能够遵医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健干预后,定期检查血压与按时服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人数明显增多,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健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主动性,培养患者的健康生活习惯,使其自我保健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毅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数码电子阴道镜在社区医院妇科门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患者5608例为对照组,14101例为观察组;观察组使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情况,并分析观察组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电子阴道镜图像特点。结果:观察组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检出宫颈癌的比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子阴道镜检出4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表现白色上皮17例(34.69%),白斑8例(16.33%),镶嵌样改变7例(14.29%),脑回样改变5例(10.20%),猪油样改变6例(12.24%),存在点状出血3例(6.12%),存在血管异常增生3例(6.12%);宫颈癌主要表现4例存在猪油状改变(50.00%),4例存在白色上皮及白斑改变(50.00%)。结论:社区医院使用数码电子阴道镜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具有无创无痛、避免交叉感染、缩小防癌筛查的人群范围等特点,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殷美玲;徐晓武;莫淡荷;朱丽姬;朱晓敏;何汝娇;陈琼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0例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30~90分钟,平均45分钟,术后3~5天拔除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术后5~6天进流质饮食。无出血、消化道损伤、切口感染、腹腔脓肿、无肺部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无穿孔部位再渗漏、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效果肯定,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海峰;李孝荣;王钢;刘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均在氧疗、祛痰、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强的松30mg/日进行治疗,疗程7天。结果:PaCO2治疗前(69.43±4.13)mmHg,治疗后(41.87±4.45)mmHg;PaO2治疗前(51.06±6.01)mmHg,治疗后(76.72±5.92)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血氧饱和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卡哈尔·阿合尼牙孜;帕力达·买买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两组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腹泻患儿130例,甲组70例,乙组60例。在综合治疗并指导喂养的基础上,甲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头胞曲松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和维生素,乙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头胞曲松钠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甲组总有效率98%,明显高出乙组。结论:甲组药物治疗小儿腹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冰竹;古丽扎尔阿不都克然木;高风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评价知柏地黄汤对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口腔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知柏地黄汤,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和泼尼松片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柏地黄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较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书民;于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男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优势及劣势。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女护士对男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需求认可度,以及男护士的优势与不足等。结果:68.5%的被调查者对男护士的工作表示满意,仍有20.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男护士,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男护士在体力、心理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结论:手术室男护士虽然存在不足,但只要找出对策,解决问题,男护士将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资源。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