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男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优劣势调查分析

赵静

关键词:男护士, 手术室护理, 优势及劣势
摘要:目的:了解男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优势及劣势。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女护士对男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需求认可度,以及男护士的优势与不足等。结果:68.5%的被调查者对男护士的工作表示满意,仍有20.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男护士,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男护士在体力、心理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结论:手术室男护士虽然存在不足,但只要找出对策,解决问题,男护士将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资源。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心理影响的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心理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施行人性化护理(包括群体式开放康复管理模式、针对性目的性健康教育、情感支持、个性化心理调适与生活关怀等);对照组仅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期6个月,使用UCLA孤独量表评定护理效果。结果:经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的孤独心理状态得到明显矫正。与对照组相比,UCLA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处意义(t=5.52,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地改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心理,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李秀美;邹远珍;温秀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克霉唑联合曲咪新乳膏治疗股癣和足癣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克霉唑联合曲咪新乳膏治疗股癣和足癣的效果。方法:收治股癣和足癣患者42例,采用克霉唑联合曲咪新乳膏治疗。结果:治愈16例(46%),显效17例(48%),无效2例,总有效率94%,无不良反应,起效时间1~8天,平均3.6天。结论:克霉唑联合曲咪新乳膏治疗股癣和足癣疗效显著。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急性脑梗死的研究热点,其机制较复杂,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还与Na+-K+-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Caspase-3、水通道蛋白4等有关。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尽早地给予干预措施,减轻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挽救更多的濒死脑组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陈念;王立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干预形式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慢性疾病,针对高血压人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一项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通过介绍社区护理的概念及作用,分析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形式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期望推动社区护理干预的水平,达到患者健康的目的。

    作者:龚满英;孔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的溶栓方案,治疗组在标准的溶栓方案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采用判断溶栓再通间接指标来评估两组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观察患者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溶栓再通率明显提高(P<0.05),病死率下降(P<0.05);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提高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永涛;张晓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加压绷带在预防PICC置管术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加压绷带在预防PICC置管术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收治接受PICC置管术的患者239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穿刺方法,且固定由3名有经验的护士规范操作。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包扎法,试验组采用3M加压绷带包扎法。结果:对照组发生置管后出血5例,穿刺侧前臂肿胀12例;试验组均未发生出血及穿刺侧前臂肿胀。结论:加压绷带包扎法有效避免了PICC置管术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郭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6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72)和治疗组(n=68)。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生活指导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疗程12个月,疗程结束后2个月复查血脂、CRP及双侧颈动脉彩超,并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及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在降低血脂(TC、TG、HDL-C、LDL-C)、CRP及IMT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雪梅;任建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男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优劣势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男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优势及劣势。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女护士对男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需求认可度,以及男护士的优势与不足等。结果:68.5%的被调查者对男护士的工作表示满意,仍有20.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男护士,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男护士在体力、心理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结论:手术室男护士虽然存在不足,但只要找出对策,解决问题,男护士将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资源。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的护理疗效。方法: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06例,术前进行相关护理,置管期间加强监护,置管后进一步综合护理。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无明显不适状况。置管后出现疼痛10例,局部红肿2例。拔出引流管后,穿刺部位皮下结节2例。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均减少且缓解症状明显。结论: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进行相关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痛苦,是保证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手段。

    作者:周咏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C-Ⅱ 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集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妇女568例,行TCT检查,其中66例结果为不典型鳞形细胞(ASCUS)及以上,患者同时行高危型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分析两种方法对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TCT 检查结果异常 ASCUS 3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2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13例,鳞状上皮细胞癌(SSC)2例。细胞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LSIL 73.3%(22/30),HSIL 92.3%(12/13),SCC 100%(2/2)。高危型 HPV 感染率51.51%(34/66),高危型 HPV 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为 ASC-US 26.66%(8/30),LSIL 66.66%(14/21),HSIL 76.92%(10/13),SCC 100.00%(2/2)。高危型HPV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TCT检查的敏感性81.53%,特异性91.73%;HC-Ⅱ HPV-DNA 检测的敏感性92.43%,特异性95.69%。结论:TCT 结合 HC-ⅡHPV-DNA检测增加了宫颈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了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

    作者:韩延敏;邓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肺栓塞2例的诊治过程及经验总结

    肺栓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本文总结了2例急性肺栓塞的诊治过程及经验。

    作者:吴道忠;胡昌盛;肖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征稿通知

    作者:《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8例乳腺肿块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情况。结果: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90例,6例超声误诊为乳腺癌,1例超声误诊为良性肿块,1例超声漏诊。超声诊断符合率(90/98)91.8%,漏误诊率(8/98)8.2%。结论:高频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薇;符月美;虞素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脉复杂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冠脉复杂病变患者112例,男65例,女47例,平均年龄(57.4±20.3)岁,均行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病变数163处,植入支架203枚,成功率95.53%。术中未发生急性并发症,术后及住院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心肌梗死2例;桡动脉闭塞5例,前臂肿胀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复杂型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桂亮;吴斌;张亮;杨思进;田文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耐药性2657例分析

    目的:了解本区结核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近8年2657例肺结核病人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总耐药率42.8%,总耐多药率10.3%;耐药率由高到低为 INH 24.3%、SM 17.5%、RFP 14.9%、EMB 13.1%、PZA 11.5%、PAS 8.2%;在不同年龄组中,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耐药率分别为10.5%、49.2%、44.8%、35.2%,耐多药率分别为2.8%、12.4%、11.2%、9.5%;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均以40~59岁年龄段高。结论:高耐药率以及耐药性趋向于一线抗痨药是沈阳市皇姑区胸科医院结核菌耐药特征。

    作者:孙燕;左根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如患者病情急、病种复杂、车载急救设备有限、工作环境差等,存在很大医疗风险。因此,研究分析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多发的各种风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好地完成急救任务。

    作者:姜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脑出血的防治

    在基层医院中,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一级预防的长期依存性差、服华法林类药物监测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脑出血患者日益增多。本文旨在通过对脑出血病因、病理的阐述,提高一级预防的长期依存性,对脑出血予以积极防治。希望能对基层脑出血诊治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自伟;吕佐琴;李银霞;高玉魁;白兴勇;乔广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胎儿宫内窘迫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窘迫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发生不同程度胎儿宫内缺氧孕妇152例,采用阴道分娩,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胎儿均未发生窒息。结论:胎儿宫内窘迫阴道分娩的效果是显著的。

    作者:雷水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妊娠期女性用药情况与安全性分析

    妊娠期的用药安全十分重要,有些药物可以导致生出缺陷儿。为探讨妊娠期女性用药情况与安全性,本文阐述了目前临床上5类对胎儿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即A类、B类、C类、D类和X类,其中,A类和B类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C类药物主要包括庆大霉素、阿司匹林等,D类和X类药物是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并对孕妇用药原则进行阐述,避免错误用药、滥用药,推崇合理用药,降低胎儿致畸率,提高优生优育。

    作者:牛巧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空气压缩式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有喘息性临床症状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沙丁胺醇2.5mg,加入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2~3次/日,5分钟/次,总疗程均为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空气压缩式雾化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依从性好,经济实惠,值得在儿科临床中应用。

    作者:李维丽;孙炳克;刘爱玲;金青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