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进;袁秉祥;贺浪冲;杨广德;弥曼
目的探讨氯丙烯引起周围神经病的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sc氯丙烯3个月后,用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测定大鼠大脑、脊髓、坐骨神经组织匀浆沉淀中Gq/11α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大脑沉淀中,75 mg*kg-1氯丙烯组使Gq/11α蛋白含量降低20%,150 mg*kg-1组降低25%(P<0.01);在脊髓沉淀中,75 mg*kg-1氯丙烯组使Gq/11α蛋白含量降低27%,150 mg*kg-1组降低63%(P<0.01);在坐骨神经沉淀中,未检测到Gq/11α蛋白.结论氯丙烯亚慢性中毒可导致大脑、脊髓神经细胞膜的Gq/11α蛋白相对含量减少,下调Gq-磷脂酶C信号传导通路.
作者:李岩;谢克勤;赵丽;段化伟;张忠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是否与NO途径变化有关.方法利用电子自旋共振、免疫细胞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槲皮素可显著抑制模拟微重力引起的心肌细胞NO水平增高,对iN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上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槲皮素对模拟微重力下心肌细胞NO途径的下调作用可能是其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原因.
作者:熊江辉;李莹辉;聂捷琳;阚广悍;刘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国人CYP2C19基因型与奥美拉唑羟化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25名po 20 mg奥美拉唑胶囊后24 h内的奥美拉唑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25名奥美拉唑药物代谢的志愿受试者中,7名是CYP2C19强代谢者[homo EMS(wt/wt,G1组)];12名是CYP2C19中强代谢者[hetero EMS(wt/m1 or wt/m2, G2组)];6名是CYP2C19弱代谢者[PMS(m1/m1, G3组)].奥美拉唑在G1,G2和G3组平均清除率分别为22.9, 12.7和 4.9 mL*h-1,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9, 1.47和4.87 mg*L-1*h;G1,G2组的奥美拉唑的代谢动力学与G3组存在显著差别, 表明奥美拉唑的代谢速率与CYP2C19的基因型有关系.结论奥美拉唑羟化代谢存在着多态性.基因型为m1/m1的受试者的奥美拉唑羟化代谢明显低于基因型为wt/wt, wt/m1和wt/m2两组受试者.
作者:付良青;黄丰;吴德政;郭军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研究依立雄胺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及可能机制,探讨依立雄胺体外对人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LNCaP)生长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Bcl-2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用5,15和45 μmol*L-1的依立雄胺作用LNCaP细胞3 d或7 d后,相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绘制7 d的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依立雄胺对LNCaP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ABC比较经依立雄胺作用后LNCaP细胞PSA与Bcl-2蛋白的表达强度.结果 45 μmol*L-1的依立雄胺作用LNCaP细胞3 d后,可使其明显的皱缩脱壁,部分细胞膜破裂.在5,15和45 μmol*L-1的依立雄胺作用7 d后,可明显抑制LNCaP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达40.0%,47.4%和54.3%;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上述浓度的依立雄胺可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3.5%,15.8%和25.0%,而对照组为2.2%;免疫组化分析表明依立雄胺可降低LNCaP细胞PSA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在上述浓度下依立雄胺可特异性的抑制LNCaP细胞的生长和PSA与Bcl-2蛋白的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钟恩宏;孙祖越;顾正;吴建辉;朱焰;何桂林;刘桂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性红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的有效性,优化实验参数,并初步探讨该方法测定细胞活性的机制.方法采用中性红比色法、MTT比色法及台盼蓝拒染法测定大鼠小脑神经瘤细胞(R2细胞)的活性.结果①中性红浓度为100 mg*L-1,孵育时间4 h,溶解液的pH值为2~4,细胞密度在每毫升(0.5~24)×105范围内,吸光度值(A530 nm)与活细胞数呈正相关,是较为合适的实验参数;②低温(4℃)明显抑制R2细胞对中性红的胞吞作用,使A530 nm值降低.结论中性红比色法灵敏准确,结果稳定,操作简便,可以用于细胞活性和毒性的评价.中性红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可能与细胞的胞吞功能有关.
作者:刘锐克;周军兰;梁建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山莨菪碱舒张微血管作用与内皮细胞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大鼠肠系膜血管床后给予山莨菪碱,观察去除血管内皮、给予NO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和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抑制剂格列本脲后对血管张力变化的影响.结果山莨菪碱对肠系膜血管床的舒张作用在去除血管内皮后,以1 μmol*L-1的吲哚美辛、10 μmol*L-1的L-NAME或1 μmol*L-1的格列本脲预处理后均显著减弱.结论山莨菪碱的舒张微血管作用有内皮依赖性, 且与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前列环素和KATP开放均有关.
作者:鲍颖霞;李庆平;汪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戴功;康白;高尔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以了解和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与传统化疗药物联合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为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代号TNP-470)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裸小鼠皮下瘤的作用.方法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 sc于32只裸小鼠,并随机分成4组,TNP-470组(50 mg*kg-1)、5-FU组(30 mg*kg-1)、联合用药组(TNP-470 50 mg*kg-1+5-FU 30 mg*kg-1)及对照组(含3%乙醇的5%阿拉伯胶,每只0.2 mL),均隔日sc.观察皮下瘤长径及短径,4周后处死,取瘤组织行RT-PCR检测VEGF165 mRNA和免疫组化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4周末TNP-470组、5-FU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9.7%, 86.7%, 98.8%,3周末联合治疗组的瘤体积已小于两单一治疗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对皮下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各单一治疗.而各组间VEGF165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TNP-470组、5-FU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的MVD计数分别为3.8±0.6, 8.8±4.8, 4.8±0.4, 8.8±1.3,TNP-470组及联合治疗组的MVD明显较5-FU治疗组及对照组减少(P<0.05);TNP-470与联合治疗组之间、5-FU与对照组之间MVD无差异(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与细胞毒药物5-FU联合治疗比TNP-470或5-FU单药治疗具有更强的抑瘤作用.
作者:宋震亚;彭佳萍;朱永良;钱可大;郑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氢醌引起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巯基水平及升高活性氧水平改变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鉴于硫氧还蛋白在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平衡上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人硫氧还蛋白(hTRX)对氢醌细胞毒作用有无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VP22-hTRX和 pVP22分别转入人胚肾细胞中,并将获得的G418抗性单克隆细胞株hTRX12和VP22细胞进行Western印迹法分析.分别用荧光探针DCFH-DA法、碘化丙啶染色法及MTT法测定活性氧水平、凋亡率及细胞存活率.结果用不同浓度氢醌处理hTRX12细胞与VP22细胞,hTRX过度表达可降低氢醌所致的活性氧水平升高,降低氢醌诱导的凋亡,抑制氢醌的细胞毒性.另外,用重组人硫氧还蛋白(rhTRX)与氢醌同时处理未转染人胚肾细胞,也可观察到类似结果.结论硫氧还蛋白可对抗氢醌的细胞毒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氢醌所致活性氧升高及维持细胞内巯基水平.
作者:申东晓;史须;王应;傅娟玲;周宗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核苷二磷酸激酶A亚基(NDPK-A)能否提高顺铂的抗癌效果.方法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印迹杂交来监测和鉴定目标蛋白NDPK-A,利用离子交换、亲和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分离目标蛋白;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获得NDPK-A单体蛋白,酶比活为8 mmol*min-1*g-1蛋白质;细胞生长抑制率显示,NDPK-A单独处理细胞时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但与顺铂联合处理却能大大加强后者对鼠肺腺癌细胞LA795和人喉癌细胞Hep-2的细胞毒性.结论 NDPK-A与顺铂联用能增强顺铂对体外培养的鼠肺腺癌细胞LA795和人喉癌细胞Hep-2的杀伤作用.
作者:王一飞;邢少璟;张美英;钱垂文;林锋;罗勇;李久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RH)大鼠阻力血管重构时功能变化特点,分析粉防己碱的影响与机制.方法两肾一夹法制备RH大鼠模型,观察肠系膜动脉床和尾动脉对收缩和舒张刺激的反应性.结果 RH大鼠肠系膜动脉和尾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收缩反应性增高,大收缩值增大;对乙酰胆碱和硝普钠引起的血管舒张反应性降低;对鸟苷酸环化酶(GC)抑制剂敏感性下降.粉防己碱降低肠系膜动脉的静息阻力和NE诱导的阻力升高幅度,改善去内皮后或GC抑制后血管压力及管壁张力.结论 RH大鼠阻力血管对收缩刺激反应性增高,对内皮依赖及非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刺激反应性降低;粉防己碱可通过保护内皮和维护细胞GC活性而有效逆转阻力血管功能异常.
作者:李庆平;陆泽安;饶曼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从整个细胞基因组表达变化的角度,研究沙利度胺(Tha)对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揭示发育毒性药物的致畸机制.方法用载有8192条基因的DNA微矩阵芯片,检测在11.6 μmol*L-1的Tha作用42 h后,HepG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有19条基因的表达有明显变化,其中17条基因表达下调,2条基因表达上调.下调基因中有多条为转录调控和胚胎发育相关基因,上调的基因中有DNA修复相关基因和线粒体功能相关的基因.结论 Tha能影响若干基因转录和胚胎发育基因的表达,可能与其发育毒性机制相关,为发展新的发育毒性药物评价方法提供了有利基础.
作者:陈小朋;袁守军;丁林茂;傅学琦;徐兰平;田增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了研究菲(口罗)啉对2种氧化剂和抗癌药多柔比星诱发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菲口罗啉预处理CHL细胞30 min, 再分别加入3种不同染毒受试物,共同培养一定时间(0.3 mmol*L-1重铬酸钾:105 min; 0.5 μmol*L-1多柔比星:75 min; 0.4 mmol*L-1过氧化氢(H2O2):25 min)后,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ASCGE)测定DNA链断裂情况, 并同时以菲口罗啉与二甲亚砜(DMSO,0.33 mol*L-1)比较对H2O2致DNA损伤中*OH的产生和清除.结果 3种染毒受试物均可明显引起CHL细胞DNA链断裂;而当3 μmol*L-1菲口罗啉预处理后, 可使重铬酸钾、H2O2所致DNA迁移长度和细胞拖尾率明显降低, 并超过DMSO降低H2O2的损伤作用, 当菲口罗林浓度升至12 μmol*L-1时, 可完全消除这两种因素所致的DNA链断裂损伤;10 μmol*L-1菲口罗啉可抑制多柔比星所致DNA损伤, 但浓度直至60 μmol*L-1仍不能完全消除多柔比星的损伤作用.结论菲口罗啉对2种氧化剂和多柔比星所致DNA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护作用,同时提示重铬酸钾和H2O2所致的DNA损伤主要与需过渡金属离子参与的*OH产生有关, 而多柔比星所致损伤仅部分与此有关.
作者:李明正;金中初;陈维亚;李红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细胞膜色谱法是否可以反映药物和毒蕈碱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选择性.方法将大鼠心房肌细胞膜固定于硅胶载体表面制备成富含毒蕈碱受体的心房肌细胞膜固定相,用细胞膜色谱法研究不同药物和细胞膜固定相上毒蕈碱受体的亲和力.结果不同药物在细胞膜固定相上的保留因子顺序为:左旋羟苯乙酸奎宁酯>哌仑西平>阿托品>4-DAMP>AF-DX116>毛果芸香碱>氯化乙酰胆碱.保留因子与亲和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9, P<0.05),但是有些药物的保留因子异常.结论细胞膜色谱法可以作为初步观察药物和受体的亲和作用的方法, 但其准确性需用传统的放射配体结合实验方法验证.
作者:侯进;袁秉祥;贺浪冲;杨广德;弥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欲用计算机模拟及分子对接技术揭示抗乙酰胆碱酯酶单克隆抗体3F3抑酶的分子基础,但3F3分子远大于乙酰胆碱酯酶(AChE),难以操作,故拟用其单链抗体为工具进行研究.本研究旨在设计、克隆并表达抗AChE单链抗体Sc3F3基因,推演重组单链抗体的氨基酸顺序,并证明纯化的重组单链抗体有抑制AChE的作用.方法使用分泌抗电鳐AChE单克隆抗体3F3(3F3Ab)的杂交瘤细胞提取总RNA.用RT-PCR技术扩增重链可变区(VH)cDNA及轻链可变区(VL)cDNA基因,通过连接肽(Gly4Ser)3基因将VH基因和VL基因连接,制成单链抗体基因(ScFv).将ScFv基因插入载体pCANTAB-5E用于表达.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3F3单链抗体(Sc3F3)用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和Q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纯化.AChE与抗体的免疫反应性用ELISA法测定.AChE活性用微量羟胺比色法测定.结果测序结果证明所克隆的ScFv基因是功能重排基因, 长度为723 bp.重、轻链基因长度分别为357 bp和321 bp.ScFv基因(含连接肽基因)所编码的纯化的重组Sc3F3的分子量为31.6 ku.Sc3F3与AChE反应良好,但对AChE活性的抑制明显弱于3F3Ab.Sc3F3的抑制效力约为3F3Ab的1/10.结论在计算机模拟及分子对接研究中使用本研究设计的单链抗体Sc3F3应是可靠的.
作者:王玉霞;武军华;滕霞;郭崇志;孙曼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了了解缺氧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作用的影响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考察了正常和缺氧状态下VEGF对体外培养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BCEC)脂蛋白通透性的影响及丹酚酸B的抑制作用.方法正常及缺氧条件下,将VEGF及丹酚酸B加入BCEC共孵育,用SN-695型液闪计数器测[125I]低密度脂蛋白([125I]LDL)通过BCEC的百分率.结果 VEGF可显著增强BCEC对[125I]LDL的通透性,这种增加具有浓度依赖性.缺氧3 h可促进VEGF所致的的通透性增加.丹酚酸B在正常和缺氧条件下均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BCEC通透性升高.结论 VEGF可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丹酚酸B对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通透性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邱彦;芮耀诚;李铁军;张黎;张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敌敌畏是否对膈肌具有直接抑制作用.方法用自制双功能电极剌激膈神经或直接剌激离体大鼠膈肌, 引起膈肌收缩, 观察农药敌敌畏对膈肌的直接抑制作用.用箭毒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后,剌激膈神经不再引起膈肌收缩, 直接刺激膈肌引起的收缩与神经肌肉接头无关,对这种收缩的影响为对膈肌的直接作用.结果 10 V直接刺激膈肌出现类似于强直收缩的波形.敌敌畏浓度大于1.45 mmol*L-1时可使该收缩显著抑制,4.34 mmol*L-1时抑制80%,5.79 mmol*L-1完全抑制,氯磷定不能减轻之.浓度大于3.62 mmol*L-1的敌敌畏对单收缩也有明显抑制.结论敌敌畏对膈肌具有与神经肌肉接头阻断无关的直接抑制作用.
作者:张英鸽;王建华;刘艳芹;郑丽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