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诚;何凤生;牛勇;鱼涛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中输精管的增生机制.方法丙酸睾酮(TP)诱导比格犬前列腺增生模型建立后,获取输精管组织,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输精管组织中的双氢睾酮(DHT)含量,组织经石蜡固定包埋切片,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分析输精管管腔大小及上皮细胞高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输精管组织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输精管组织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Bcl-2及P53蛋白表达,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输精管组织的凋亡情况.结果输精管组织中DHT含量随TP剂量增大而增加,但无统计显著性差异.输精管管腔面积随TP增加增大(P<0.01),输精管上皮细胞高度也随TP增高(P<0.01). 流式细胞术结果中,对照组细胞凋亡率高于0.8及7.5 mg*kg-1 TP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中,PSA, PAP和Bcl-2表达没有明显差异,但各组P53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中,对照组中可以看到200 bp整数倍的DNA片段,其他组则没有观察到类似现象.结论 DHT促进输精管增生,这种增生与凋亡抑制有关.
作者:吴建辉;孙祖越;钟恩宏;朱焰;刘桂明;何桂林;曹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赛庚啶(Cyp)对SD大鼠生殖系统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是否有性别差异.方法 60只SD大鼠依性别各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5 mL*kg-1*d-1), Cyp(2.4, 4.8 mg*kg-1*d-1),共14 d或21 d.放免法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的含量.光电镜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间质细胞、支持细胞、黄体细胞、颗粒细胞等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扩增产物.结果 Cyp可升高雄性大鼠血清LH、T的含量,而对FSH含量无明显影响.Cyp可升高雌性大鼠血清LH的水平,降低其FSH, P, E2的含量.电镜发现,Cyp促进雄性大鼠分泌功能,使雌性大鼠内分泌细胞发生退行性改变.结论Cyp对雌性大鼠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内分泌功能有抑制作用, 而对雄性大鼠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内分泌功能有促进作用,且使终末靶腺的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出现相应的变化.Cyp促进雄性大鼠睾丸钙调蛋白mRNA的表达可能与Cyp促进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内分泌功能有关.
作者:胡庆伟;康白;高尔;李广宙;李锋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与Cl-通道对瞬时受体电位(TRP)蛋白参与的Ca2+池耗竭引起的Ca2+内流(SOC)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和Fura-2/AM荧光光度法, 测定胞浆游离Ca2+浓度([Ca2+]i),比较转染人源性TRP1(hTRP1)和人源性TRP3(hTRP3) cDNA对毒胡罗卜素(TG)引起的Ca2+内流的作用,并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染料木黄酮、Cl-通道阻断剂呋塞米和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DIDS)对其的影响.结果 HEK293细胞转染hTRP1 cDNA后, TG引起的Ca2+内流显著增加; 转染hTRP3 cDNA则无明显影响.5~30 μmol*L-1染料木黄酮、1~8 μmol*L-1呋塞米、0.5~1 μmol*L-1 DIDS对转染hTRP1 cDNA细胞的TG诱发的Ca2+内流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hTRP1蛋白可能是HEK293细胞SOC的物质基础;酪氨酸激酶和Cl-通道均参与HEK293细胞SOC的调控,而且酪氨酸激酶可能直接作用于TRP1蛋白.
作者:丘钦英;杨晓茹;贺华;李劲梁;王雪融;关永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能否保护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在体外直接损伤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功能.方法用Hcy或LPC孵育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30 min诱导血管内皮损伤,观察卡托普利对Hcy和LPC损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影响.结果 Hcy(0.3~3 mmol*L-1)或LPC(1~10 μmol*L-1)呈浓度依赖性地损伤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但不影响硝普钠诱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卡托普利(3~30 μmol*L-1)预孵育血管环15 min,再与Hcy(1 mmol*L-1)共同孵育30 min,浓度依赖性改善Hcy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损害.30 μmol*L-1卡托普利也可完全逆转LPC(3 μmol*L-1)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的损害.结论卡托普利对Hcy和LPC所引起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损害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付云峰;熊燕;邓华菲;付四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设计合成的新结构类型的抗胆碱新药,化学结构为3-(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氧基)奎宁环烷[中华内科杂志, 1993, 32(12):838-839].为检测该药的致突变作用,作者对该药进行了CHL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PHC为白色粉末,纯度99.94%,易溶于水,用生理盐水稀释.
作者:徐波;王治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肟硫磷引起肌无力大鼠骨骼肌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AChR)通道特性的改变,揭示其发生机制.方法用ip 1.15 g*kg-1肟硫磷制作成年大鼠肌无力模型,同时ip 16 mg*kg-1阿托品以对抗毒蕈碱样症状.染毒后0.5~2 h,8只大鼠出现肌无力,7只大鼠肌力正常.将3只肌无力大鼠于肌力恢复后(染毒后12~18 h),其余大鼠于染毒2~3 h后,断颈处死,取后肢趾短屈肌,酶解制备骨骼肌纤维,用膜片钳对肌纤维nAChR通道做单通道电流记录.结果肌无力大鼠nAChR单通道开放频率、表观平均开放时间、平均开放时间和电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肌力正常的染毒大鼠,且肌力恢复后,以上各参数均接近对照组.结论肟硫磷中毒引起肌无力可能与肟硫磷导致或促进nAChR的脱敏,以及阻断nAChR通道的开放有关.
作者:肖诚;何凤生;牛勇;鱼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了建立一个合理、客观评价药物或毒物对生殖系统影响的细胞模型,研究了机械分离、未经酶消化的小鼠精母细胞Ca2+通道特性及硝苯地平对其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阻断K+电流后,当钳制电位-90 mV、指令电压-80~+10 mV、步阶电压10 mV时,记录到Ca2+电流,二价无机阳离子对Ca2+电流的抑制作用Ni2+>Cd2+,而L型Ca2+通道激动剂Bay K8644对电流无任何影响.分析小鼠精母细胞上记录的Ca2+电流为T型Ca2+通道开放产生.L型Ca2+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对精母细胞Ca2+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半数大抑制浓度为0.39 μmol*L-1,而且细胞外液冲洗恢复缓慢,这支持了二氢吡啶类药物可用于男性避孕.结论机械分离、未经酶消化的小鼠精母细胞模型适合进行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作者:张莉;张习春;高蓉;肖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VRB)诱导人肺癌Calu-3细胞凋亡时Bcl-2和半胱天冬酶-3的表达有无变化.方法以不同浓度的VRB(20,40和60 μmol*L-1)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肺癌Calu-3细胞24 h后,TUNEL法和吖啶橙染色法观察肺癌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癌细胞凋亡率和肺癌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以半胱天冬酶-3荧光分析检测试剂盒测定肺癌细胞半胱天冬酶-3活性.结果 VRB(20,40和60 μmol*L-1)处理细胞24 h,TUNEL法及吖啶橙染色均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VRB处理的肺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0.6)%,(7.8±1.2)%和(19.6±4.3)%,较对照组(凋亡率为0)显著增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Bcl-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率分别为(37.6±6.9)%,(25.4±6.2)%和(8.4±2.5)%,较对照组(48.3±7.1)%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肺癌细胞半胱天冬酶-3活性分别为(332±16),(417±11)和(631±27)μmol*L-1*h-1,较对照组(195±12)μmol*L-1*h-1显著增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 VRB可以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抑制Bcl-2表达及增强半胱天冬酶-3活性.
作者:张涛;张峰;周勇安;王云杰;程庆书;刘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验证芬太尼是否影响免疫炎症反应中的某些因素,如同吗啡.方法外周血取自7个正常志愿者,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芬太尼 (20 μg*L-1和2 mg*L-1) 组、模型组(脂多糖, LPS组)和治疗组(芬太尼20 μg*L-1+LPS、芬太尼2 mg*L-1+LP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核因子(NF-κB)活性,用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芬太尼组NF-κB活性及TNF-α和IL-6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芬太尼20 μg*L-1+LPS、芬太尼2 mg*L-1+LPS)中NF-κB的活性分别为81.9%, 76.1%(中性粒细胞)和78.6%, 72.6%(单核细胞),明显低于模型组88.9%和85.1%(P<0.01).TNF-α含量在治疗组(芬太尼20 μg*L-1+LPS、芬太尼2 mg*L-1+LPS)为459和357 ng*L-1,IL-6为796和720 ng*L-1,两者均低于模型组(其中TNF-α为1226 ng*L-1, IL-6为1563 ng*L-1)(P<0.01).结论芬太尼对NF-κB的活性及TNF-α和IL-6的含量无影响, 但可抑制LPS诱导的NF-κB的活性及TNF-α和IL-6的含量,且高剂量芬太尼的抑制作用大于低剂量芬太尼的作用.
作者:饶艳;王焱林;李建国;段军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Par)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mGST)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小鼠饮用10%乙醇7 d以诱导肝药酶,Par 90,150,210 mg*kg-1 ip,在6 h内测定肝mGST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结合二硫苏糖醇(DTT)逆转与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激活效应来探讨mGST活性变化机制,并用SDS-PAGE和负染凝胶法评价Par对mGST蛋白分子量及含量的影响.结果 ip Par 90~210 mg*kg-1,在短时间内引起小鼠mGST活性增加,GSH含量减少.mGST活性的改变与Par处理之间存在时效及量效关系.Par引起的mGST的激活效应不被二硫键断裂剂DTT逆转,NEM在Par激活的mGST半胱氨酸-49巯基(Cys-49-SH)上总激活效应降低;激活的mGST未见蛋白分子量变迁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大剂量Par引起小鼠体内mGST活性增加,其激活机制主要与Cys-49-SH上单个巯基的修饰激活有关.
作者:郑英;楼宜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一种可注射的纳曲酮微球缓释制剂在4条犬体内的药物释放过程,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情况.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法,以纳洛酮为内标来研究纳曲酮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和注射局部残留微球中的纳曲酮含量,在肉眼和显微镜两个水平进行注射局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犬im 0.5或1.0 mg*kg-1盐酸纳曲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得出其血浆清除率为0.66~0.73 L*min-1,t1/2β为60.0~67.2 min,经过1周的无药物处理的清除期,进入4周的纳曲酮微球注射期.每只犬注射了1 g微球[纳曲酮(23.6±1.5)mg*kg-1]后,纳曲酮的血药浓度超过1 μg*L-1达26~28 d,单位剂量(mg*kg-1)的cmax约为盐酸纳曲酮的1%.在4条犬体内,为(93.0±4.1)%的剂量被吸收.除了轻微的炎症外,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通过本实验的初步研究表明该纳曲酮微球缓释制剂安全、稳定, 完全地缓慢释放约1个月.
作者:颜玲娣;宫泽辉;柳用绍;秦伯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3-氯1,2-丙二醇(3-MCPD)的毒理作用性质.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大鼠血液中3-MCPD的含量.结果一次性给大鼠ig 75 和300 mg*kg-1的3-MCPD后,血药浓度-时间的动力学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t1/2 kα分别是(1.61±0.16)和(1.03±0.19)h,t1/2 kβ是(3.40±1.01)和(7.38±2.76) h,tp为(3.24±0.26)和(3.33±0.39) h,cmax为(31±9)和(215±32)mg*L-1,Cl是(0.27±0.10)和(0.10±0.04)mg*kg-1*h-1, V为(1.31±0.50)和(1.01±0.05)L*kg-1.结论结果表明3-MCPD经胃肠道吸收入血快,在动物体内分布广泛.
作者:周媛;罗仁才;张正;肖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采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探讨蒿甲醚的神经毒性.方法 MTT比色法和台盼蓝计数法测定双氢青蒿素和蒿甲醚对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电镜下观察蒿甲醚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和PC12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测定蒿甲醚对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和Ⅳ活性的影响;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蒿甲醚对大鼠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水平的影响.结果双氢青蒿素(≥62.5 μmol*L-1)和蒿甲醚(≥250 μmol*L-1)减低PC12细胞的存活率;电镜观察发现蒿甲醚主要损伤神经元细胞和PC12细胞的线粒体,引起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减少、消失;蒿甲醚能够抑制神经元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和Ⅳ的活性,使其氧化NADH和还原型细胞色素C的能力下降,有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蒿甲醚对神经元细胞线粒体丙二醛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蒿甲醚损伤线粒体从而影响其功能是产生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艳红;王京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抗抑郁剂相关基因,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与结果以高浓度皮质酮(Cort)10 μmol*L-1或Cort与三环类经典抗抑郁剂地昔帕明(DIM)5 μmol*L-1共同处理PC12细胞3 d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按Trizol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并纯化mRNA,将等量的对照组与实验组mRNA以逆转录法分别标记荧光素cy3和cy5,合成cDNA探针并等量混合,与小鼠2048点微矩阵基因芯片杂交,扫描荧光信号图像并分析比较二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DIM与Cort共孵PC12细胞3 d可以诱导259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其中163个基因表达降低,如葡萄糖调节蛋白78 ku、葡萄糖激酶(GA)、细胞骨架蛋白、转化性生长因子β受体结合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锂盐敏感性内消旋肌醇一磷酸酯酶等;有96个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如神经元生长分化因子-9(GDF-9)、锌指蛋白216、细胞色素P450、睾丸特异基因-1等.随机选取二个差异表达基因GA和GDF-9,以细胞原位杂交方法验证,取得与基因芯片评价一致的结果.结论抗抑郁剂DIM作用可能与能量代谢、细胞骨架、营养因子、酶等多层次、多水平的基因表达改变有关.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抗抑郁剂相关基因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深入研究抗抑郁剂作用机制和药物筛选芯片的研发提供了线索与依据.
作者:李云峰;赵楠;袁本利;罗质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CYP3A是生物体内化学物代谢的关键酶,孕烷X受体(PXR)是CYP3A基因表达的转录活化因子.PXR分子结构的不同导致CYP3A的种属差异.化学物通过PXR调节CYP3A的表达可能是影响化学物体内代谢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PXR和CYP3A的相互作用对于新药设计、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预测药物相互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剑寒;朱心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PPF)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乳酸脱氢酶(LDH)法及MTT比色法判断细胞损伤程度及细胞存活率,Fura-2/AM荧光标记法测定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 300 μmol*L-1处理4 h可明显导致PC12细胞的损伤,表现为LDH释放量明显增加,吸光度值A570 nm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降低,同时[Ca2+]i和NOS活性则明显增加.PPF 6.25, 25, 100, 400 μmol*L-1与NMDA同时处理PC12细胞则使LDH释放量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增加.PPF 12.5和125 μmol*L-1可显著降低NMDA诱导的[Ca2+]i水平及NOS活性的提高.结论 PPF对NMDA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MDA受体的功能,降低[Ca2+]i,减弱Ca2+超载,并降低NMDA诱导的NOS活性增加有关.提示PPF可能是通过抑制NMDA受体-Ca2+-NOS通路的功能而产生细胞保护效应.
作者:王恒林;曹江北;王卓强;李云峰;米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