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莲;付江荣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 IGF-1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口腔鳞癌患者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IGF-1的表达。结果:①高、中、低分化口腔鳞癌IGF-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1%、53.6%和72.2%(P>0.05);IGF-1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245)。②IGF-1表达阳性率在Ⅲ~Ⅳ期组、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分别明显高于Ⅰ~Ⅱ期组、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0.05)。③IGF-1阴性表达的口腔鳞癌患者3年生存率(71.4%)明显高于阳性者的(29.0%)(P<0.05)。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IGF-1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作者:鲁长来;薛孝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腰麻对剖宫产术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A组)、左布比卡因组(B组)、罗哌卡因组(C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等比重的0.5%布比卡因、0.5%左布比卡因与0.5%罗哌卡因各2ml,观察这3种药物引起产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在术前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在药物推注后的前3分钟内,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注入3分钟后,A、B 两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药物推注后前3分钟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在注入局麻药3分钟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在三者中对剖宫产术的血液动力学影响小。
作者:胡志超;孔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及卡前列甲酯栓终止妊娠中期瘢痕子宫的效果。方法:选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20~27周21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10例和对照组105例。研究组口服米非司酮25mg,服药150mg后经腹羊膜腔注入依沙吖啶100mg,产后肛塞卡前列甲酯栓;对照组单用依沙吖啶100 mg 经腹羊膜腔注入,产后肌注缩宫素。观察两组患者用药至胚胎娩出时间、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至胚胎娩出时间、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期瘢痕子宫引产在排除用药禁忌证后,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及卡前列甲酯栓进行引产安全有效。
作者:王磊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单纯穿孔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纯修补术组及胃大部切除术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总有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单纯修补组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总有效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优于胃大部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国灿;苏联春;苏朝勇;曾洪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乙肝肝硬化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研究组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照组单纯予以拉米夫定,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HBV-DNA、ALT、ALB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效果显著。
作者:刘朝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以康复教育与运动再学习方案结合的自我康复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合格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自我康复模式,与对照组30例住院或门诊康复治疗作对照,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和功能独立性测评表(FIM评定法)作为疗效观察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我康复模式基本能满足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需求,降低对专业医疗护理的依赖性,节约卫生资源,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镇阳;胡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讨论吸入性药物在妊娠期支气管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支气管哮喘孕妇随机分为三组:沙丁组、沙异组、沙布组,每组15例,沙丁组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另两组在沙丁组基础上分别加用异丙托溴胺、布地奈德吸入剂。结果:沙丁组与沙异组、沙布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异组与沙布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时,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加抗胆碱药物能有效缓解气道的痉挛,减少炎性细胞介质的释放,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易琳琳;董志强;阳永珍;吴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催产素、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产后出血产妇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在临床效果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用药之后,宫缩效果明显,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的产后性出血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沈粉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是基层医院门急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急腹症,患者就诊时往往疼痛难忍,一旦确诊,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胆囊切除术是急诊首选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效果很好,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术中容易造成胆总管结石漏诊残留、因解剖变异改变手术方式、胆管误损伤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要严格掌握胆囊切除的适应证。
作者:杨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养老福利院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养老福利院护理人员调查结果比常模分值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根据养老福利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秀莲;付江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糖尿病(DM)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表(SAS)对100例糖尿病患者评定,其中治疗组50例,给予音乐治疗及糖尿病综合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糖尿病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并同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治疗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抑郁症状。音乐干预能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蔡敏;阚春婷;魏梦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烤瓷牙修复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及有效处理对策。方法:将166例(336颗)安装烤瓷牙的患者分为烤瓷冠组(156颗)和烤瓷桥组(180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36颗牙共307颗(91.37%)恢复良好咀嚼功能,烤瓷冠组和烤瓷桥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烤瓷牙应用于牙体、牙列缺损临床疗效满意,但需注意合理选择适应证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预防并发症。
作者:陈青楷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青少年口腔正畸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收治口腔正畸青少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正畸,试验组实施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磨牙移位比对照组少,上中切牙倾角差比对照组大,上中切牙凸距差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实施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李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自拟“红草汤”对中风鼻饲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2013年-2014年收治中风鼻饲患者32例,给予中药“红草汤”鼻饲治疗。结果:显效5例,有效22例,无效5例。在服药过程中,患者无呕吐、腹泻、腹胀、头晕、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采用中药“红草汤”鼻饲,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全身脏器功能,特别是肺、气道的自净能力和吞咽功能,减少误吸,进而起到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的双重作用。
作者:张亚平;徐纯;叶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加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ESS 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 Barthel 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席德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通过落实村医对高危儿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落实镇(街)基层儿保医生高危儿知识业务培训,邹城市推广各级儿保门诊开展了高危儿脑损伤简易筛查工作。简易高危儿筛查法能早期发现脑损伤的高危儿,筛查出引起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其他疾病。因此,应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全面开展简易高危儿筛查法,以提高儿童系统化保健服务工作实效。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评价应用止血带对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影响。方法:2008-2012年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98例,应用止血带的50例患者为试验组,未使用止血带的48例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患肢疼痛 VAS 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感染、愈合时间和骨折不愈合率。结果:①平均手术时间:试验组(53.93±9.02)分钟;对照组(54.22±10.96)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②VAS 评分:试验组(2.82±1.36)分;对照组(1.88±1.1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③平均愈合时间:试验组(4.55±1.72)个月,对照组(4.69±1.6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切口感染;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3例骨折不愈合。结论:对于闭合性或Gustilo-Anderson Ⅰ度胫骨干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可不采用止血带。
作者:栾和旭;毛佳;栾富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女性更年期的认识存在片面性,给更年期女性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从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分析入手,提出了更年期妇女保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更年期妇女保健提供了可行性指导,有利于更年期妇女有效地进行身心疾病防治,为减少认知盲目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杜翠玲;赵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讨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好发于右乳外上象限,病理分级为Ⅱ级多,MRI 上病灶多呈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部分也可呈结节状及分叶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多呈高信号影,ADC值降低,20例可见病灶周围多发增生的肿瘤血管影。动态增强扫描,按TIC分型,Ⅰ型(渐增型)5例,Ⅱ型(平台型)11例,Ⅲ型(流出型)9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临床及MRI表现上具有较明显的特征。
作者:李智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胸部HRCT在诊断早期左心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早期左心舒张功能不全患者52例,进行胸部HRCT检查,对肺小叶结构主要影像表现出现频率进行分析,分析早期左心舒张功能不全与肺小叶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肺小叶Ⅰ级征象表现为胸膜下弧线影频率9例(17.3%),小叶密度增高频率2例(3.8%),小叶中心 A 频率16例(30.8%),小叶间隔增厚频率1例(1.9%);肺小叶Ⅱ级征象表现为显示胸膜下弧线影频率10例(38.5%),小叶密度增高频率18例(34.6%),小叶中心A频率23例(44.2%),小叶间隔增厚频率21例(46.2%);肺小叶Ⅲ级征象表现为胸膜下弧线影频率12例(23.1%),小叶密度增高频率23例(44.2%),小叶中心A频率12例(23.1%),小叶间隔增厚频率24例(46.2%);肺小叶Ⅳ级征象表现为胸膜下弧线影频率11例(19.2.%),小叶密度增高频率9例(17.3%),小叶中心A频率1例(1.9%),小叶间隔增厚频率6例(11.5%)。结论:胸部HRCT肺小叶的主要征象能充分反映肺静脉压升高、肺瘀血、间质性肺水肿及肺泡性肺水肿等早期左心舒张功能不全的病理变化,对提示早期左心舒张功能不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黎德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