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为什么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严重?

关键词:肋骨骨折, 胸部损伤, 发生部位, 肋间肌, 骨折后, 骨折端, 闭合性, 治疗, 移位, 血胸, 血管, 胸膜, 胸带, 气胸, 局部, 胶布, 绑扎
摘要:在胸部损伤中,肋骨骨折为常见,易发生部位是第4~7肋。因为肋骨有肋间肌附着,相对稳定,骨折后不易发生明显移位,除非骨折端刺破胸膜或血管引发气胸或血胸,一般情况下,肋骨骨折的治疗较为简单,闭合性单纯肋骨骨折可采用局部固定(宽胶布或胸带绑扎)即可。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大咯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因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76例患者。所有患者于回到病房开始进行观察。结果:76例患者采用明胶海绵或明胶海绵加微弹簧圈栓塞,所有患者均即刻止血,其中68例随访中未复发,治愈率89.47%。复发6例(7.9%),肺癌4例,肺曲菌球病1例,肺动脉畸形1例。死亡2例,1例肺动脉畸形放弃治疗死亡,1例肺癌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大咯血,即刻止血率高,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玉溪;王志新;夏玉红;陈宏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感染性疾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感染性疾病科以治疗肝炎疾病、呼吸道发热疾病、肠道疾病、艾滋病等疾病为主的科室,由于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增加了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风险。近年来,由于“非典”、人禽流行性感冒等重大疾病的流行,我们国家对传染性疾病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强,特别是“非典”之后,人们对传染病的危害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对医疗护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护理工作,直接接触患者的各种分泌物、代谢物等,如何降低护理风险成为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和有关文献报道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相关预防措施。

    作者:马丽;陆海鸿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于脑血管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当前在成人和儿童中的应用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颅外动脉狭窄和阻塞、脑干死亡、颅脑损伤、脑内压升高测量、术中监测和血管舒缩功能受损、脑血管栓塞等。结合波形形态、基于流速读数的指数 Cosling 搏动指数(Gosling’s pulsatility index,PI)和 Lindegaard 比率(Lindegaard ratio, LR)可以对增加的脑血管阻力、血管痉挛和高动力血流状态进行测量,上述临床疾病都是以上3项为特征。文章将着重讨论 TCD 在以下几种疾病中的应用包括:急性脑卒中、脑干死亡、创伤性脑损伤(TBI)、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等。

    作者:袁锡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辅助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针灸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神经功能康复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进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涎腺肌上皮癌临床和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涎腺肌上皮癌患者的免疫组化特点、临床病理分型情况以及鉴别诊断。方法:2010年3月-2014年1月收治涎腺肌上皮癌患者23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情况以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的误诊率4.3%(1/23),病理检查的误诊率8.7%(2/23)。手术根治治疗涎腺肌上皮癌预后情况:6例腮腺区转移,3例颈淋巴结转移,4例血循环转移。患者病死率8.7%。结论:涎腺肌上皮癌采用免疫组化及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具有极高的确诊率。同时给予高效的根治性切除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化、放疗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癌症扩散速度,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付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分级诊断与临床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经临床和CT证实的急性胰腺炎病例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与体征涉及到急性发病和弥漫性上腹痛以及尿胰酶、淀粉酶增高等。CT检查显示胰腺体积增大20例;密度改变9例;胰腺包膜改变7例;胰周间隙渗出18例;肾旁筋膜增厚和脾肾间隙模糊21例;并发假囊肿3例。结论: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显示结果细微、准确,有效性较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能够提供关键性依据。

    作者:何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早期持续监测婴儿期血红蛋白以进行喂养指导

    目的:通过早期并持续监测婴儿期血红蛋白,结合身高和体重变化,评估婴儿的营养状态,进行喂养指导,从而降低贫血患病率。方法:对117例婴儿,从满3个月开始血红蛋白检测,在满6个月、9个月和1岁时进行持续检测,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评估婴儿的营养状态,进行喂养指导。结果:3个月及6个月出现贫血的婴儿,在9个月和1岁时血红蛋白明显提高,有效率分别为72.55%和92.31%。由于提前进行有效管理,117例婴儿在9个月和1岁时新发贫血率仅为5.98%和2.56%。结论:在临床上对母乳营养素状况没有成熟的检测方法,其是否与婴儿生长发育需求相匹配,在没有明确的监测指标的情况下,血红蛋白的变化可以作为衡量婴儿生长发育及喂养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提早于婴儿满3个月、6个月、9个月持续检测血红蛋白,结合婴儿的身高及体重的变化,早期发现不当的喂养方式,进行干预,可以减低贫血的患病率。

    作者:王友爱;周计平;於杨;李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UAE的影响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UAE的影响。方法: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单独采用贝那普利作为治疗用药;B组单独采用缬沙坦作为治疗用药;C组采取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作为治疗用药,比较三组在治疗前后,组与组之间的差异和在4、8、12周后的UAE变化情况,并采取统计学方式进行处理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的UAE值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C组的总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0%,相比较B组65%和A组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时间上来分析,第4周开始,三组患者的UAE都持续下降,并在第12周时效果为明显。从下降趋势上,C组效果要优于A组和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贾起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烤瓷牙修复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烤瓷牙修复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及有效处理对策。方法:将166例(336颗)安装烤瓷牙的患者分为烤瓷冠组(156颗)和烤瓷桥组(180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36颗牙共307颗(91.37%)恢复良好咀嚼功能,烤瓷冠组和烤瓷桥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烤瓷牙应用于牙体、牙列缺损临床疗效满意,但需注意合理选择适应证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预防并发症。

    作者:陈青楷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妊娠剧吐53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妊娠剧吐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对53例妊娠剧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入院后检查患者电解质、酸碱平衡、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根据患者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结果:52例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1例终止妊娠。52例完成妊娠并且新生儿正常。结论:妊娠剧吐应结合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

    作者:许晓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布比卡因、左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对剖宫产术前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腰麻对剖宫产术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A组)、左布比卡因组(B组)、罗哌卡因组(C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等比重的0.5%布比卡因、0.5%左布比卡因与0.5%罗哌卡因各2ml,观察这3种药物引起产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在术前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在药物推注后的前3分钟内,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注入3分钟后,A、B 两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药物推注后前3分钟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在注入局麻药3分钟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在三者中对剖宫产术的血液动力学影响小。

    作者:胡志超;孔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体会。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瘢痕处妊娠患者8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药物引产的方式终止妊娠,观察组采用宫腔镜手术的方法终止妊娠,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100%)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但月经恢复时间和血β-HCG降为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终止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处妊娠较传统药物引产治愈率明显升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心脏病为什么会发生黄疸?

    心脏病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出现黄疸,但是,当病情加重以致发展到心力衰竭时,常可以并发黄疸。长时间充血性心力衰竭,会导致肝脏长时间处于瘀血状态,肝脏内被动扩张的血管可以不断地挤压肝细胞,引起肝细胞坏死,致使肝细胞内的胆红素流入血中;另一方面,扩张的血管还可以挤压肝内胆管,以致造成胆管狭窄、阻塞,胆汁引流不畅,造成胆汁中的胆红素逆流入血;长时间充血性心力衰竭,还会使肝细胞因缺氧变性和坏死,造成肝功能损害,失去正常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导致血中胆红素增加。终,因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黄疸。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推广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在儿童保健服务工作中的体会

    通过落实村医对高危儿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落实镇(街)基层儿保医生高危儿知识业务培训,邹城市推广各级儿保门诊开展了高危儿脑损伤简易筛查工作。简易高危儿筛查法能早期发现脑损伤的高危儿,筛查出引起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其他疾病。因此,应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全面开展简易高危儿筛查法,以提高儿童系统化保健服务工作实效。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特征、诱发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及诱发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诱发因素包括胰岛素使用不当、血糖控制过度、进食过少或者运动量过度等;经过有效地临床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未出现病情迁延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或降糖药物的不正当使用常常会引起低血糖症的发生,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其进行正确使用降糖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有效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龚志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先天性与后天性并存双疝囊腹股沟斜疝1例

    目的: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分为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和后天性腹股沟斜疝,两者很少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本文通过分析先天性与后天性并存双疝囊腹股沟斜疝1例,提醒临床医师,对于巨大疝,特别是自幼年发病者,术中还纳疝内容后,精索仍粗大时,应想到双疝囊可能,以免遗漏。

    作者:焦广端;朱宏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光动力联合甘草锌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光动力联合甘草锌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予光动力联合甘草锌治疗,对照组28例仅予光动力治疗,治疗时间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变化,治疗结束后随访2个月评估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87%,对照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联合甘草锌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丽红;钟萍;柴宝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行PKRP术,并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BPH 患者术后 Qmax、IPSS 和 QOL 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无 TURS 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孟庆军;苏猛;杨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及原则。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86例,2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63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组中,治愈21例,中转手术2例,治愈率91.3%。手术组中,治愈62例,死亡1例,治愈率98.4%。结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均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应尽可能选用保脾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国灿;曾洪波;蔡金;周旭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对其后期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患者88例,并根据患者发病后是否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7例,发病后由亲属送进医院,未进行院前急诊治疗;治疗组61例,发病后由120接诊并进行适当的院前急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疾病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8%和66.67%,死亡率分别为3.28%和7.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早期给予及时适当的院前规范急诊治疗和相应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万仕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