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优势手医师在腹腔镜规范化培训中的差异

王存富;戴璟瑜;彭海峰

关键词:腹腔镜, 腹腔镜模拟器, 规范化培训, 优势手
摘要:目的:探寻腹腔镜规范化培训对不同优势手医师腔镜学习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腹腔镜模拟培训中心,对参与培训的人员分为甲组(左优势手)20人和乙组(右优势手)20人。对甲、乙组进行相同的培训内容,分阶段进行拾豆和缝合打结训练。评估不同优势手医师腔镜学习的差异性及规范化培训对腔镜学习的影响。结果:组间比较显示,甲、乙组两组训练前与训练后每分钟拾豆数和15分钟内缝合打结数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训练后甲组、乙组在每分钟拾豆数和15分钟内缝合打结数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模拟器训练能使临床医生较快适应腹腔镜视野转换,熟练使用腹腔镜基本器械,提高腹腔镜基本技术,有助于缩短腹腔镜学习曲线。优势手的差异不能成为培养腔镜医师的选择标准,但对于更复杂、精细的腹腔镜操作是否存在差异性,需要更多样本量及更全面的试验方案进行进一步研究。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音乐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糖尿病(DM)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表(SAS)对100例糖尿病患者评定,其中治疗组50例,给予音乐治疗及糖尿病综合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糖尿病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并同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治疗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抑郁症状。音乐干预能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蔡敏;阚春婷;魏梦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高频彩色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及随访观察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和随访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均经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并于治疗后的随访过程中接受高频彩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高频彩超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46例患者患侧甲状腺均出现增厚;36例(78.26%)局限性回声减低型,高频彩超检查亚急性甲状腺炎确诊率97.22%;10例(21.74%)弥漫性回声减低型,高频彩超确诊率90.0%。2例经治疗后检查发现低回声区范围扩大,2例病变由单侧变为双侧,其他42例患者高频彩超检查未见复发。结论:高频彩色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和随访观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宋传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64排容积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V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及临床治疗追踪确诊的肺孤立性结节病变46例。结果:分叶、毛糙(毛刺、棘状突起与锯齿征)、密度不均匀(空泡、支气管充气、磨玻璃密度等)、胸膜凹陷征、血管聚集等征象与恶性结节相关,而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钙化灶与卫星灶等则与良性结节显著相关。动态增强扫描前后病灶CT值增加的幅度对鉴别良恶性很有价值。结论:64排容积CT对孤立性肺结节具有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杨文;陈开平;颜勇;雷建华;杨昌昌;姚茂银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辅助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针灸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神经功能康复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进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013年12月收治行急诊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5例、左主干并双支病变及并三支病变各l例;前降支26例,右冠脉20例,回旋支6例;术后即刻造影成功率96.4%;操作成功率92.9%。术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5.4±9.1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安全性高,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永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观察两组疗效及治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全部治愈;治疗组治愈所用时间远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时能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肖素芬;幸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丹参在肾病中的作用

    目的: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肾病的治疗。丹参治疗肾病的药物作用包括:改善微循环障碍、抗凝血、抑制或减弱肾脏变态反应性炎症损害、改善代谢、调节免疫功能、利尿、消除蛋白尿。丹参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可能和改善肾小管的功能,促进缺血肾的自由基清除以及改善微循环有关。

    作者:李永明;夏席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推广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在儿童保健服务工作中的体会

    通过落实村医对高危儿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落实镇(街)基层儿保医生高危儿知识业务培训,邹城市推广各级儿保门诊开展了高危儿脑损伤简易筛查工作。简易高危儿筛查法能早期发现脑损伤的高危儿,筛查出引起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其他疾病。因此,应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全面开展简易高危儿筛查法,以提高儿童系统化保健服务工作实效。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方法:对2003-2013年收治的剖宫产分娩后发生晚期产后出血16例产妇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剖宫产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0.12%。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切口感染,与剖宫产术式及操作技巧、产妇的全身状况有关。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方式以清宫为主,对急性出血者可行血管介入治疗,不得已情况下才考虑行子宫切除术。

    作者:徐艳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氯沙坦与培哚普利联用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培哚普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2012年-2013年收治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老年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氯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g)检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两者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VMI及Fg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与培哚普利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能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Fg含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淑兰;丁召兴;薄其美;耿花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的临床及MRI表现分析

    目的:讨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好发于右乳外上象限,病理分级为Ⅱ级多,MRI 上病灶多呈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部分也可呈结节状及分叶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多呈高信号影,ADC值降低,20例可见病灶周围多发增生的肿瘤血管影。动态增强扫描,按TIC分型,Ⅰ型(渐增型)5例,Ⅱ型(平台型)11例,Ⅲ型(流出型)9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临床及MRI表现上具有较明显的特征。

    作者:李智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胆结石的化学基础研究进展

    胆结石又被称为胆石病,属于慢性、复发性肝胆疾病,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发性、难治性的特点,还可能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胆囊癌等,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人们在胆结石的化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从结石的成分、成因以及治疗方法三方面对胆结石的化学基础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胆结石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作者:陈轶昀;陈琛;吴科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瘢痕子宫中期引产用药分析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及卡前列甲酯栓终止妊娠中期瘢痕子宫的效果。方法:选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20~27周21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10例和对照组105例。研究组口服米非司酮25mg,服药150mg后经腹羊膜腔注入依沙吖啶100mg,产后肛塞卡前列甲酯栓;对照组单用依沙吖啶100 mg 经腹羊膜腔注入,产后肌注缩宫素。观察两组患者用药至胚胎娩出时间、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至胚胎娩出时间、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期瘢痕子宫引产在排除用药禁忌证后,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及卡前列甲酯栓进行引产安全有效。

    作者:王磊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伤寒并发肠穿孔为何多在第2~3周发生?

    伤寒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与消化系统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临床表现分期①初期:发热为早症状,伴全身不适、咽痛与咳嗽等。②极期: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③缓解期:一切症状逐渐缓解,但仍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④恢复期:一般在病程第5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于脑血管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当前在成人和儿童中的应用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颅外动脉狭窄和阻塞、脑干死亡、颅脑损伤、脑内压升高测量、术中监测和血管舒缩功能受损、脑血管栓塞等。结合波形形态、基于流速读数的指数 Cosling 搏动指数(Gosling’s pulsatility index,PI)和 Lindegaard 比率(Lindegaard ratio, LR)可以对增加的脑血管阻力、血管痉挛和高动力血流状态进行测量,上述临床疾病都是以上3项为特征。文章将着重讨论 TCD 在以下几种疾病中的应用包括:急性脑卒中、脑干死亡、创伤性脑损伤(TBI)、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等。

    作者:袁锡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与监护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护理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59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进行规范的管理与监护,做好病情监测,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59例患者中治愈55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机械通气中规范的气道管理与监护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气道湿化,使氧疗有效进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赵子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麻风腮疫苗接种与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麻风腮疫苗接种与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过敏性紫癜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接种过疫苗,总结其发病的原因及发病特点。结果:患病人群以1~10岁为主,所占比例46.43%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患者所占的比例;以麻腮风疫苗为主(35.71%),显著高于其他各种类型疫苗。接种两次疫苗患者的发病率75.00%明显高于其他各剂次的发病率;春、秋发病率42.86%、32.14%明显高于夏季及冬季,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症状以紫癜皮疹及腹痛为主。结论:麻风腮疫苗接种与过敏性紫癜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及特点。

    作者:王怀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肥胖的中医诊治进展和展望

    肥胖日益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抑制肥胖,减少因肥胖引起的并发症,提高健康水平,势成必然。中医药在肥胖诊治方面愈显其优势。本文就近10年来中医对肥胖的研究作一概述,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魏修华;杨际平;尹百顺;郭颖华;刘传旭;孔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

    目的: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为少见疾病。通过报道1例IAS及文献复习,讨论IAS的诊治及预后。临床上对伴有自身免疫疾病、服用含巯基药物的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患者,应检测胰岛素自身抗体,以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手术。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瑞舒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保护脑细胞、控制血压、抗血小板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 口服,1次/日,连续治疗6周为1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下降,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总有效率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阻断脑梗死的进展,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的预后。

    作者:郝金海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