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华;刘淑荣;孙颖;翟颖;于作盈
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家庭医生制模式下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对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个站点开展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分析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确立家庭医生制模式下中医全科团队各成员在老年中医健康管理中的角色与程序,建立绩效考核办法,实施1年后老年人中医体质知晓率、中医保健知识知晓率和中医药保健依从率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对社区服务满意度也由实施前的71.3%提高到95.0%( P<0.01)。结论:以家庭医生制为核心、中医全科团队参与的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作者:沈志萍;夏伟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产科宫底按压助产法实施中的价值。方法:2012-2013年收治通过宫底按压助产法进行分娩治疗的产妇498例,将产妇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然后对第一组产妇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照顾,而第二组则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将两组分娩结果以及分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记录,同时也对新生儿的各种产中产后情况进行记录。后对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记录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第二组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助产的产妇中有2例出现会阴侧面伤口延续裂开,而第一组采取常规方式护理助产的产妇有10例出现会阴侧面伤口延续裂开,同时还有2例出现会阴伤口严重裂开的现象,两组之间产妇情况的差异显著。在对两组新生儿的对比中表明,两组产妇都顺利生产。其中第二组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助产的新生儿中有2例出现轻度窒息现象,1例出现重度窒息;而第一组采取常规护理助产的新生儿有12例出现轻度窒息现象,3例出现重度窒息现象。可见两组新生儿之间的对比差异也较为明显。结论:在产妇采取宫底按压助产法进行分娩时,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比采用常规护理更能减轻产妇自身的痛苦和新生儿的窒息率,在临床上具有较强的推广及普及意义。
作者:杜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利用抗生素与不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对照组9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对照组4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时,选用清开灵注射液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培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采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临床治疗的方法和对策。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对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药物治疗,对联合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23例(76.67%),无效5例(16.67%),不良反应2例(6.67%);厄贝沙坦组有效16例(53.33%),无效10例(33.33%),不良反应4例(1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较高,安全性能好,降压时间长,值得继续研究和完善。
作者:苟晓虎;申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肩关节周围炎采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同时配合功能锻炼。所有患者治疗1~3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52例中治愈27例,好转2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6.2%。结论: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昕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其超声评价。方法:7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给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记录其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7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经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后,治愈74例(94.87%),失败率仅5.13%(4例),治愈率与失败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均属于局部皮肤红斑。结论:应用超声确诊及判断输尿管结石疗效准确性较高,且经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后患者疗效及预后效果均较为理想,有效保障其生活质量。
作者:覃明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牵引床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本组患者42例,在普通可透视X线手术床下行非手术牵引床PFNA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6分钟,平均出血量80 ml。术后所有患者术口甲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结论:在普通手术床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采取蛙式位透视及时调整内固定物植入的位置,有效地克服了普通手术床复位透视的困难,终达到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陈志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妊娠结局。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0例,同时收集同期非妊娠期高血压产妇5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发生凝血功能异常4例(8.0%),过期妊娠6例(12.0%),HLELLP综合征3例(6.0%),产后出血5例(10.0%);对照组发生凝血功能异常1例(2.0%),过期妊娠1例(2.0%),发生产后出血1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治疗后动脉血压、24h尿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24h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发生胎儿窘迫4例(8.0%),新生儿窒息10例(20.0%),低体重儿5例(10.0%),胎儿生长受限4例(8.0%),胎儿畸形5例(10.0%);对照组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相关并发症关系密切,应引起临床的关注。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压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令狐斌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CT尿路造影(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28例,63例行MRU检查技术为对照组,65例行CTA、CTU联合检查技术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检查符合率、成像清晰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作者:李爱芝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6例,随机分成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三支持和三对症方法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结果:经过治疗,综合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运动和智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出现后遗症3例,后遗症发生率9.1%,其中发生脑瘫1例,智力低下1例,听觉障碍1例;对照组出现后遗症8例,后遗症发生率24.2%,其中发生癫痫1例,脑瘫2例,智力低下3例,听觉障碍1例,视觉障碍1例。结论:早期综合疗法治疗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周进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1次/日,静滴。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16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1次/日,静滴;均2周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优于注射用盐酸川芎嗪。
作者:郭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鼾症俗称打呼噜,其有轻重之分,有一些对身体健康没多大影响的单纯性鼾症,就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平时在睡眠行为上稍微注意(如侧卧位)就会改善。但如果打鼾到严重到一定程度,或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会影响身体健康,那就一定要治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单纯性脂肪肝患者11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肝功能、体重指数、血脂水平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肝功能、体重指数、血脂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刘占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在我国,母婴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并预防宫内死胎的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2012-2013年收治妊娠28周后胎死宫内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求探讨相关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保障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作者:赵磊;郑雪湘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辅助下等离子刀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腺样体刮除术+全扁桃体切除术。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白膜脱落时间、术后出血例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GPS,两组LSaO2和AH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辅助内镜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创伤小、出血少、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菊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6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死亡1例、吻合口瘘3例、切口感染4例,无大便失禁及吻合口狭窄。术后随访3年内局部复发3例,3年生存率70.6%。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与 Miles 术无明显差异,可作为低位直肠癌首选术式。
作者:窦晓军;张传国;吴仕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总结 X 线片和 CT 诊断胸部创伤性肺出血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胸部创伤性肺出血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片和CT检查。结果:在60例患者中,肺内血肿7例(11.7%),创伤性肺囊肿10例(16.7%),肺实质实变影22例(36.7%),肺间质性改变21例(35.0%),均表现出相应的X线和CT表现。结论:对于胸部创伤的患者要尽快进行X线片和CT检查,对诊断胸部创伤性肺出血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卓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2013年收治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并遵循随机数字表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其中28例实施氯氮平治疗者设为对照组,30例实施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者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的临床治疗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的6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及8周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均比对照组有优越性(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控制病情,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可靠,是今后医院提高本病治疗水平的关键。
作者:何堂礼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呼吸心跳停止患者死亡原因及抢救经验。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呼吸心跳停止患者26例,医生和护士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等,分析抢救过程及死亡原因等。结果:本组26例呼吸心跳停止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存活6例,出院后能生活自理3例,出现肢体功能障碍2例,出现智力障碍1例,存活率23%。死亡21例,死亡率77%。本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5~120分钟,平均30.3分钟,患者住院时间1~40天,平均11.3天。分析死亡原因:①救治不及时,有的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时间过长,已超过10分钟才来院进行治疗。②心肺复苏程序欠准确。③没能及时进行有效电除颤。④患者的体温过高,导致能量消耗过大,加快了死亡速度。结论:救治不及时,心肺复苏程序欠准确,没能及时进行有效电除颤,以及患者的体温过高,导致能量消耗过大,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救治和有效的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是救治呼吸心跳停止的主要措施。
作者:任翠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