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爱多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v)在转录水平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构建好的含有人类TNF-α启动子的以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为报告基因的质粒DNA转染至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中,以AngⅡ刺激并经不同浓度的Atv处理后,通过检测Luciferase的活性来观察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启动子在VSMCs中可高效稳定的表达;而经AngⅡ刺激的VSMCs中,TNF-α启动子活性较未受刺激时明显上调(P<0.05)。在VSMCs中0.1~10μmol/L的Atv可抑制经AngⅡ刺激后上调表达的TNF-α启动子活性,并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P<0.05)。结论:Atv对TNF-α启动子活性的抑制,证明了其对促炎细胞因子在转录水平的潜在抑制作用。
作者:程莹;鲁永织;孙敏;张卓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在检测妊娠期女性沙眼衣原体(Chlamydiae trachomatis,Ct)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Genebank公布的Cpn基因序列设计6条 LAMP 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2条环引物),优化并建立 LAMP 检测体系。收治 Ct 感染患者80例,进行LAMP法检测Ct DNA,同时用ELISA检测Ct特异性脂多糖抗原。结果:80例患者中,ELISA检测出阳性46例(57.5%),而LAMP检测出阳性56例(7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有51例服用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ELISA 检测出阳性26例(50.9%),而 LAMP 检测出39例(7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P检测泌尿生殖道Ct感染方法简便、快捷,尤其是对服用过抗生素的患儿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作者:刘玮;刘良专;王华丽;何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在急诊宫外孕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宫外孕手术患者45例,给予术中自体输血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术中一般情况均好转,未发生输血反应,术后亦无明显感染,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自体输血是抢救内出血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的器械、材料,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潘建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产后母婴同室与非母婴同室的泌乳情况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选取母婴同室产妇30例与非母婴同室产妇30例,对其泌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的产妇初次泌乳平均时间(7.12±1.64)h,泌乳频率(3.71±2.03)次/d,而非母婴同室产妇的初次泌乳平均时间(23.25±2.11)h,泌乳频率(2.06±1.16)次/日。母婴同室的产妇乳汁充足24例(80%),乳汁分泌不足仅2例(6.67%),无乳汁分泌0例;非母婴同室产妇乳汁充足仅16例(53.33%),乳汁不足以及无乳汁分泌10例(33.3%)。结论:母婴同室的产妇泌乳时间要早于非母婴同室的产妇,且有利于增进母子间的感情。
作者:乐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和急诊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2013年1月1日-2013年11月1日收治行动脉血气分析和急诊血常规检查患者115例,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所得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值。结果:动脉血气分析中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急诊血常规检查,二者的成对差分(9.26±17.21),t=5.77,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压积值明显高于急诊血常规检查的水平,二者的成对差分(2.27±4.89),t=5.01,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气分析、急诊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系数 r=0.78,P=0.00,呈明显正相关,红细胞压积的相关系数r=0.77,P=0.00,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要考虑到上述情况,合理分析上述结果,在紧急情况下血气分析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可以作为参考,但要得到更准确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仍需要进一步行血常规检查。
作者:苏淑红;刘志强;李石林;张芙成;高鹏;赵利培;王志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慢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85例,给予中药熏洗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运用 KSS 膝关节评分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85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时间为出院后1~12个月,平均9个月。KSS评分由治疗前的(54.21±10.23)分升高到(87.36±12.47)分,所有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具有简、便、效、廉的独特优势,无不良反应,适应人群广,值得临床优势选择。
作者:朱绍欣;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其对高血压术前麻醉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手术麻醉前应用阿托品复合咪达唑仑,试验组手术麻醉前应用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统计两组口干、镇静程度,比较两组遗忘率。结果:用药90 min后,对照组口干、镇静评分分别为(2.1±0.6)分、(1.2±0.4)分,均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遗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前用药,效果较佳。
作者:许承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以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110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作为观察组,单发性急性胰腺炎作为对照组,每组55例。对两组病因以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胆结石以及饮酒患者所占的比例54.5%,对照组50.9%,各种致病因素中,胆结石以及饮酒所占的比例高,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致病因素,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预后方面,由于酒精性、饮食不当以及高血脂症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其治愈率比较低,但对于胆源性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其治愈率比较高。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胆源性疾病、酒精摄入以及饮食问题与高脂血症等都是其致病因素,对于患者预后而言,胆结石以及饮酒的治疗有效率比较低,其他原因引起的治疗有效率比较高,应引起注意。
作者:李麒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方法:对本院ICU 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做的126例颈内静脉置管采取回顾性研究,总结血肿、气胸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置管中发生血肿3例(2.38%),误穿动脉12例(9.5%),气胸2例(1.59%)。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者2例,导管意外脱落1例次。结论: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较少,在临床治疗,特别是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晖;张倩;吴贤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异搏定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3年8月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48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异搏定组,各24例,分别给予静注胺碘酮、异搏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有效22例,无效2例,有效率91.7%;异搏定组治疗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87.5%,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3,P>0.05)。胺碘酮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窦性心动过缓1例、窦性停搏1例、低血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异搏定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停搏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低血压4例、休克1例、心功能恶化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8.33%;胺碘酮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异搏定组(χ2=8.8889,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兰银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院个人专业技术档案是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考评、职务职称晋升、学习教育、科研、经验总结的记录和凭证,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科研及其他方面也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作者:闫琴;曾秀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突发群体伤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前患者145例为对照组,建立后急救绿色通道后患者155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急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48%,死亡率4.52%;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8.28%,死亡率1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急诊室救治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及入院至手术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群体伤患者抢救中运行急救绿色通道可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骆素琴;陈品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云南省普洱市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旨在为普洱市的口腔健康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取普洱市的2个县,再从2个县中各随机抽取2个街道,并在4个街道设置4个点,对中老年人口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安排调查对象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口腔检查结果进行记录统计。结果:男性患者出现楔形缺损、牙周病、牙石以及牙列缺失等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比女性高,仅牙列缺损中男女无明显差异,其余几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龋、楔形缺损、牙石、牙周病、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54岁以及55~64岁,而牙列缺失、半/全口义齿则主要集中在年龄≥65岁;除牙周病发病率各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洱市的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情况并不理想,应当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口腔健康治疗和预防工作。
作者:赵厚玺;王艳兰;杨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偏头痛性眩晕(MV)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MV 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养血清脑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3次/日。氟桂利嗪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1次/晚。倍他司汀组给予倍他司汀4~8 mg/次,2~4次/日。治疗12周,观察头痛、眩晕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眩晕指标均显著改善。养血清脑颗粒对MV患者头痛指标的影响优于倍他司汀,对头痛时间、程度的影响优于氟桂利嗪,对眩晕频率的影响与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时间的影响与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强度的作用优于氟桂利嗪。治疗后,3组间眩晕残障量表(DHI)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对DHI分项情绪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养血清脑组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MV安全、有效。
作者:周华祥;陈春富;许亮;王维;王国卿;曹玉玲;阎志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以后临床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可靠数据。方法:2011-2012年收治热性惊厥复发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收治热性惊厥无复发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儿热性惊厥发热的因素包括首次发作年龄、惊厥次数、体温、脑电图异常、围生期异常以及家族癫痫病史;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相关影响因素有首次发作年龄、体温偏低、生活环境恶劣、家族癫痫病史以及复杂性惊厥等。结论:导致患儿出现热性惊厥复发的因素多种多样,对于存在高危潜在风险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需要密切观察,通过合理的方法来避免出现惊厥复发。
作者:田发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腹股沟疝气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腹股沟疝气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复发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不仅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患者承受的痛苦小,而且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红卫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142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1例,给予对照组硫酸镁治疗,给予研究组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干咳、过敏性鼻炎、呼吸困难、心功能衰竭以及面部浮肿等常见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呕吐、便秘和皮疹及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风英;吴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全身麻醉和硬模外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观察组则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中失血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全麻方式。
作者:王占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使用及治疗情况,为确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类型降压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卡托普利组舒张压及收缩压稳定情况更为显著,控制率分别为95.3%与94.6%。结论:临床上,可选择降压药物配合日常饮食、生活调节来稳定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
作者:孙翠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基层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随机抽取2014年1月-4月2000张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统计的20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56.4%,两联用药比例较高(47.0%),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居多,分别占33.7%、22.5%。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存在问题较多,需加强医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强化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应广荣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