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方法探讨

关红春

关键词:老年人, 管理, 方法, 探讨
摘要:目的:为了贯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落实,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比较2012-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率、规范化管理率,分析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对策。结果:老年人的体检率分别是53%、65%、85%,规范管理率分别是12%、25%、54%。随着我院工作方式的改进,体检率与规范管理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结论:政府支持、广泛宣传、群众支持、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改进工作方式,才能提高老年人管理工作的水平。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检测妊娠期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在检测妊娠期女性沙眼衣原体(Chlamydiae trachomatis,Ct)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Genebank公布的Cpn基因序列设计6条 LAMP 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2条环引物),优化并建立 LAMP 检测体系。收治 Ct 感染患者80例,进行LAMP法检测Ct DNA,同时用ELISA检测Ct特异性脂多糖抗原。结果:80例患者中,ELISA检测出阳性46例(57.5%),而LAMP检测出阳性56例(7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有51例服用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ELISA 检测出阳性26例(50.9%),而 LAMP 检测出39例(7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P检测泌尿生殖道Ct感染方法简便、快捷,尤其是对服用过抗生素的患儿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作者:刘玮;刘良专;王华丽;何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乳腺纤维瘤患者9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采用放射状切口,试验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两组在切口愈合情况、复发率、美观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复发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乳房美观满意度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采用环乳晕切口可取得满意的美观效果,且不影响切口愈合,不增加复发,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作者:吕发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176例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方式、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7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76例均行甲状腺切除术,无一例患者发生手术死亡,2例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术后4~5个月恢复正常;在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的患者中,2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钙性抽搐,经补钙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6年,再手术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骨转移2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

    作者:张青松;霍彦平;李茹捧;梁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目的:探讨社区构建和实施糖尿病防治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社区构建糖尿病监控和健康教育系统,并在社区选取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控制不佳80例,控制良好80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和随访。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治疗达标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显著增强,且两组治疗达标率均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构建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中加入糖尿病监控和健康教育系统,能有效规范社区糖尿病模式,提高防治水平,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改善治疗达标率,从而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钱文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神经症者的心理模式

    目的:本文总结了各类神经症者的心理模式,从思维、反应和行为方面深入探讨这些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功用,模式是人格的基础,有助于咨询师深入了解咨客,引导咨客改变模式。

    作者:陈蓉;郭国旗;刘晓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重型脑出血患者86例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对重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2011-2013年收治重型脑出血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对重型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有74例脑出血患者顺利抢救,抢救成功率86.0%。结论:对重型脑出血患者除了及时有效的临床急救,临床观察和精心的护理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伤残、死亡率。

    作者:关祥芝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的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突发群体伤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前患者145例为对照组,建立后急救绿色通道后患者155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急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48%,死亡率4.52%;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8.28%,死亡率1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急诊室救治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及入院至手术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群体伤患者抢救中运行急救绿色通道可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骆素琴;陈品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纤支镜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祛痰、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纤支镜下局部灌洗。2周1个疗程,观察两组抗生素用药时间、临床症状及血清CRP(C-反应蛋白)值。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3/40)和总有效率(37/40)均高于对照组(9/40)和(27/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生素用药天数(10.35±4.56)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7.30±5.1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CRP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支镜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能够有效缩短抗生素疗程,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孝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方法探讨

    目的:为了贯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落实,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比较2012-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率、规范化管理率,分析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对策。结果:老年人的体检率分别是53%、65%、85%,规范管理率分别是12%、25%、54%。随着我院工作方式的改进,体检率与规范管理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结论:政府支持、广泛宣传、群众支持、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改进工作方式,才能提高老年人管理工作的水平。

    作者:关红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与静脉用药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应用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性实用性。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患者45例,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3组,A组无表面麻醉、无静脉注射利多卡因,B组2%利多卡因3 ml咽喉部气管内表面麻醉,C组2%利多卡因1 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准备行气管插管时)以及气管插管后1min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呛咳反应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气管插管前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0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气管插管后1 min较麻醉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插管时出现呛咳反应8例。B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分钟较气管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较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出现呛咳反应2例。C组患者气管插管反应不大,气管插管后1 min较气管插管前SBP、DBP、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没有出现呛咳反应。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与表面麻醉均能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但静脉注射较表面麻醉更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且给药方便实用性强。

    作者:程慧;彭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生脉饮复方制剂对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生脉饮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用柯萨奇B病毒建立感染的心肌细胞模型,在感染后24小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生脉饮组和辅酶Q10组。4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在48小时点开始检测,正常对照组无细胞凋亡,生脉饮组及辅酶Q10组均有凋亡,生脉饮组凋亡率低于辅酶Q10组(P<0.05),病理模型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凋亡率增加,72小时点明显高于48小时点(P<0.01),与药物干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饮能够有效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的凋亡,且应该早期干预。

    作者:熊丽辉;孙大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后恢复女性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饮食干预与哺乳干预,干预周期1个月。结果:干预期间治疗组的产后贫血、子宫炎、腹泻、便秘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产后第10天与产后第1个月的泌乳量都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能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泌乳量,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外科手术感染原因及处理的探讨

    目的:讨论外科手术感染的处理。方法:2013年6月-11月收治手术感染患者40例,分析手术感染原因,探讨其处理和预防。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性质、手术种类、抗生素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呈正相关。结论:重视手术感染问题,有效处理能够预防手术感染。

    作者:程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基层医院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因此,在医院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采取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通过健康教育,普及口腔疾病知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东柱;王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颈内静脉置管126例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方法:对本院ICU 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做的126例颈内静脉置管采取回顾性研究,总结血肿、气胸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置管中发生血肿3例(2.38%),误穿动脉12例(9.5%),气胸2例(1.59%)。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者2例,导管意外脱落1例次。结论: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较少,在临床治疗,特别是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晖;张倩;吴贤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评价抗CCP抗体检测在R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8例血清标本抗CCP抗体以及 RFIg-A、RFIg-G、RFIg-M。结果:抗 CCP 抗体特异性高达94.8%,敏感性94.5%;RF 敏感性97.2%,特异性71.6%。结论: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很高,联合RF的检测能明显提高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玉梅;高翔;邱迟娥;宗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腹股沟疝气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探析

    目的:对腹股沟疝气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腹股沟疝气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复发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不仅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患者承受的痛苦小,而且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红卫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以后临床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可靠数据。方法:2011-2012年收治热性惊厥复发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收治热性惊厥无复发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儿热性惊厥发热的因素包括首次发作年龄、惊厥次数、体温、脑电图异常、围生期异常以及家族癫痫病史;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相关影响因素有首次发作年龄、体温偏低、生活环境恶劣、家族癫痫病史以及复杂性惊厥等。结论:导致患儿出现热性惊厥复发的因素多种多样,对于存在高危潜在风险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需要密切观察,通过合理的方法来避免出现惊厥复发。

    作者:田发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类型高血压采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替米沙坦治疗不同类型高血压的不同用药方案及其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在院接受治疗的不同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于上午8时行替米沙坦治疗,治疗组于晚8时行替米沙坦治疗,用药剂量均80 mg/次,1次/日,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24小时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情况及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替米沙坦治疗,于晚8时用药效果更佳,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压类型,促进昼夜节律的恢复。

    作者:王束秀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患者80例,分为Focus超声刀组40例和电刀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等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Focus 超声刀组手术时间(110.7±9.5)min,术中出血量(93.5±8.2)mL,引流管留置时间(11.5±1.4)d,与电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检出数目(18.4±1.9)个,皮下积液发生率(5%)与电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中比传统电刀具有明显优势,安全、有效,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谢靖;张超杰;李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