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手术感染原因及处理的探讨

程飞

关键词:外科手术, 控制感染, 措施
摘要:目的:讨论外科手术感染的处理。方法:2013年6月-11月收治手术感染患者40例,分析手术感染原因,探讨其处理和预防。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性质、手术种类、抗生素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呈正相关。结论:重视手术感染问题,有效处理能够预防手术感染。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肺叶切除19例的护理

    目的:总结19例肺结核肺叶切除后临床护理效果,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充分准备,做好有效沟通,全麻后的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液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本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轻度皮下气肿3例,早期肺扩张不全2例,经协助患者有效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肺扩张良好。19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作者:王素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策略。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危重症患者80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其并发症及其护理。结果:80例危重症患者体重稳定71例,体重增加5例,血糖控制稳定,营养状况良好。出现腹泻5例,电解质异常3例,高糖血症1例,胃潴留1例,脱管1例。结论:实施病情评估,采取及时合理的护理对策可以提高肠内营养的疗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包娟;曾钧发;罗勇;桂培根;冯靖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效果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儿童64例,分析其初步情况,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哮喘治疗,而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无论在治疗时间还是在疗效上更优于对照组。结论:哮喘儿童应用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起效快,疗效好,可有效改善症状体征和肺功能。

    作者:瞿萍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后恢复女性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饮食干预与哺乳干预,干预周期1个月。结果:干预期间治疗组的产后贫血、子宫炎、腹泻、便秘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产后第10天与产后第1个月的泌乳量都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能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泌乳量,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的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突发群体伤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前患者145例为对照组,建立后急救绿色通道后患者155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急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48%,死亡率4.52%;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8.28%,死亡率1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急诊室救治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及入院至手术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群体伤患者抢救中运行急救绿色通道可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骆素琴;陈品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房颤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例

    目的:在临床中,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栓塞等,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房颤的药物治疗应根据房颤的分型、并发症以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进行方案的制定,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选取1例诊断为房颤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分析对其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梅;王成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颈内静脉置管126例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方法:对本院ICU 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做的126例颈内静脉置管采取回顾性研究,总结血肿、气胸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置管中发生血肿3例(2.38%),误穿动脉12例(9.5%),气胸2例(1.59%)。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者2例,导管意外脱落1例次。结论: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较少,在临床治疗,特别是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晖;张倩;吴贤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SAS分值以及SDS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优良率比对照组高,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认知,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孙茂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

    目的:建立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监测到的全院MDRO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督导。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MDRO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次数逐渐下降。结论:加强MDRO的监测与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的传播,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萍;王清妍;王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外科手术感染原因及处理的探讨

    目的:讨论外科手术感染的处理。方法:2013年6月-11月收治手术感染患者40例,分析手术感染原因,探讨其处理和预防。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性质、手术种类、抗生素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呈正相关。结论:重视手术感染问题,有效处理能够预防手术感染。

    作者:程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贫血孕妇121例分析

    目的:了解孕妇贫血情况。方法:对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121例贫血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2013年孕妇675例,贫血孕妇121例,发病率18%。中度以下贫血(血红蛋白<90 g/L)84例,占贫血孕妇70%,贫血程度较重。哈萨克族孕妇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牧区孕妇患贫血人员明显高于农业村。结论:孕妇贫血的发病率较高,还需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对农牧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予以干预,同时对患病孕妇积极治疗,保障新生儿的身体和智力的正常发育。

    作者:向绍志;巴合提汗·哈怕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联合用药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胃溃疡Hp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和左氧氟沙星。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Hp阳性率和胃溃疡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8/40),显效25例,有效1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0%,显效10例,有效18例,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阳性率分别为2.5%、15%,胃溃疡的复发率分别为1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及左氧氟沙星能有效清除Hp,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胃溃疡的复发率。

    作者:闫永丽;张国洲;许克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动脉血气分析和急诊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对比分析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和急诊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2013年1月1日-2013年11月1日收治行动脉血气分析和急诊血常规检查患者115例,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所得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值。结果:动脉血气分析中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急诊血常规检查,二者的成对差分(9.26±17.21),t=5.77,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压积值明显高于急诊血常规检查的水平,二者的成对差分(2.27±4.89),t=5.01,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气分析、急诊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系数 r=0.78,P=0.00,呈明显正相关,红细胞压积的相关系数r=0.77,P=0.00,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要考虑到上述情况,合理分析上述结果,在紧急情况下血气分析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可以作为参考,但要得到更准确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仍需要进一步行血常规检查。

    作者:苏淑红;刘志强;李石林;张芙成;高鹏;赵利培;王志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2013年收治缺血性心肌病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先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治疗。结果:两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86.96%。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有效率76.09%。结论:在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以进一步改善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病情的改善疗效肯定。

    作者:谢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检测妊娠期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在检测妊娠期女性沙眼衣原体(Chlamydiae trachomatis,Ct)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Genebank公布的Cpn基因序列设计6条 LAMP 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2条环引物),优化并建立 LAMP 检测体系。收治 Ct 感染患者80例,进行LAMP法检测Ct DNA,同时用ELISA检测Ct特异性脂多糖抗原。结果:80例患者中,ELISA检测出阳性46例(57.5%),而LAMP检测出阳性56例(7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有51例服用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ELISA 检测出阳性26例(50.9%),而 LAMP 检测出39例(7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P检测泌尿生殖道Ct感染方法简便、快捷,尤其是对服用过抗生素的患儿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作者:刘玮;刘良专;王华丽;何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对全身麻醉和硬模外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观察组则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中失血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全麻方式。

    作者:王占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糖尿病患者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分析接种疫苗1~2个月后本组患者疫苗接种有效率及血清产生自身抗体情况。结果:年龄<25岁患者接种疫苗后有效率高于年龄25~45岁患者和年龄>45岁患者,首次接种疫苗患者发生血清抗体率低于多次接种疫苗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流感病毒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提高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的接种有效性对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作者:苏振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的研究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痰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痰标本1537份,对其进行培养,672阳性结果;共检出782株病原菌,其中546株革兰阴性杆菌,157株革兰阳性球菌;79株真菌;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有效;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二、三代头孢菌素能有效治疗肺炎链球菌。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主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且菌的药敏性发生较大变化,故临床合理应用药物避免出现耐药性。

    作者:周云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帕罗西汀合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共观察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帕罗西汀合用小剂量奥氮平疗效显著,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5.0%和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起效快,可提高疗效。

    作者:乔泽国;郭彩娥;张玉英;刘彩云;吴恩海;周海霞;高云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纤支镜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祛痰、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纤支镜下局部灌洗。2周1个疗程,观察两组抗生素用药时间、临床症状及血清CRP(C-反应蛋白)值。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3/40)和总有效率(37/40)均高于对照组(9/40)和(27/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生素用药天数(10.35±4.56)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7.30±5.1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CRP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支镜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能够有效缩短抗生素疗程,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孝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