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

周萍;王清妍;王敏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 感染监测, 预防和控制
摘要:目的:建立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监测到的全院MDRO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督导。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MDRO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次数逐渐下降。结论:加强MDRO的监测与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的传播,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以后临床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可靠数据。方法:2011-2012年收治热性惊厥复发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收治热性惊厥无复发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儿热性惊厥发热的因素包括首次发作年龄、惊厥次数、体温、脑电图异常、围生期异常以及家族癫痫病史;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相关影响因素有首次发作年龄、体温偏低、生活环境恶劣、家族癫痫病史以及复杂性惊厥等。结论:导致患儿出现热性惊厥复发的因素多种多样,对于存在高危潜在风险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需要密切观察,通过合理的方法来避免出现惊厥复发。

    作者:田发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与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差异。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70例,随机分成奥美拉、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组(A组)和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组(B组)各85例,A组:奥美拉唑片20 mg/次,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10 g/次,2次/日;克拉霉素0.15 g/次,2次/日;于饭后服用,疗程1周。后继续单独给予奥美拉唑片20 mg/次,2次/日,连续给药7~10天。B组:奥美拉唑片20 mg/次,2次/日;左氧氟沙星0.2 g/次,甲硝唑0.4 g/次,2次/日,饭后服用,疗程1周。结果:A组痊愈42例,显效30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B组痊愈41例,显效31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根除Hp80例,根除率90.9%,B组根除Hp77例,根除率9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治疗。

    作者:申文怡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120例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麦咪康帕阴道栓;观察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阴道给药,1粒/晚。持续用药6 d后,观察两组外阴瘙痒、疼痛、灼热等症状有无改善,阴道分泌物是否恢复正常,阴道有无充血、出血点;妇科检查中阴道分泌物镜检阴性还是阳性、病原体阴性还是阳性;同时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用药6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及用药结束后复查,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刀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微创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优势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抽取胸腔积液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效果比较。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并分多次抽出胸腔积液;观察组在采用抗结核药的基础上一次性进行胸腔积液微创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记录两组治疗情况作对比。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对照组的退热时间(8.22±1.96)天,观察组的退热时间(4.76±1.81)天;对照组的积液消失时间(13.44±2.96)天,观察组的积液消失时间(8.86±2.18)天,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时尽可能一次性使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亮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糖尿病患者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分析接种疫苗1~2个月后本组患者疫苗接种有效率及血清产生自身抗体情况。结果:年龄<25岁患者接种疫苗后有效率高于年龄25~45岁患者和年龄>45岁患者,首次接种疫苗患者发生血清抗体率低于多次接种疫苗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流感病毒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提高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的接种有效性对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作者:苏振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健康宣教对精神科患者返院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工作对精神科患者入院治疗康复出院后返院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入院并于当年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接受系统健康宣教工作的患者79例,作为健康宣教干预组,进行连续3年随访记录其复发返院情况;另外选择2006年入院并于当年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未接受过系统健康宣教工作的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经3年随访复发返院情况。结果:经3年随访,干预组第1~3年的返院率分别为7.59%、24.05%、43.04%;对照组第1~3年的返院率分别为28.74%、48.28%、66.67%。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应随访年限内返院率比较的χ2检验结果分别为12.28、10.46、9.30(P<0.05)。结论:健康宣教干预组3年随访期间返院率明显低于未接受过系统健康宣教的对照组,提示健康宣教工作有助于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康复和降低出院患者的返院率。

    作者:贾建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产前抑郁症对妊娠的影响与预防

    目的:产前抑郁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孕期心理疾病,是孕妇因为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在妊娠期产生了各种负面情绪。根据临床研究发现,产前抑郁症发生在妊娠的不同时期均能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与产后抑郁症相比,有着更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产前抑郁症的原因分析,探讨其对妊娠的影响,并针对妊娠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患者80例,分为Focus超声刀组40例和电刀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等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Focus 超声刀组手术时间(110.7±9.5)min,术中出血量(93.5±8.2)mL,引流管留置时间(11.5±1.4)d,与电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检出数目(18.4±1.9)个,皮下积液发生率(5%)与电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中比传统电刀具有明显优势,安全、有效,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谢靖;张超杰;李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加强血站与医院联系不断提高输血服务质量的研究

    目的: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研究迫切需要相关领域的新发展,尤其是作为当今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输血领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漏洞,这就需要广大医学工作者开拓新思路,逐渐加强血站与医院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输血服务质量,造福当今医疗事业。

    作者:陆建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评价抗CCP抗体检测在R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8例血清标本抗CCP抗体以及 RFIg-A、RFIg-G、RFIg-M。结果:抗 CCP 抗体特异性高达94.8%,敏感性94.5%;RF 敏感性97.2%,特异性71.6%。结论: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很高,联合RF的检测能明显提高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玉梅;高翔;邱迟娥;宗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锥体束CT在研究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OSAHS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锥体束CT(CBCT)在研究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21例戴用可调式口腔矫治器的OSAHS患儿中,选取按医嘱位治疗后主诉症状明显改善且坚持戴用>3个月,同时结合PSG同步监测证实达到有治疗意义标准的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治疗前、医师医嘱位和患者调节位分别行CBCT检查。结果:CBCT显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于治疗前、医嘱位和患者调节位的下颌骨位置总体比较,矢状向指标(PAS)有明显变化,垂直向指标(H-MP)变化较小,舌后气道小截面积有较大变化;相比治疗前舌后气道小截面积与PAS位置重叠例数降低。结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可以改变下颌的位置,使气道截面积加大,是治疗轻中度儿童 OSAHS 的一种有效方法。CBCT 能形象直观地显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对下颌及气道的影响,可为临床确定终调节位提供参考。

    作者:张宗德;赵健;赵昊;罗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乳腺纤维瘤患者9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采用放射状切口,试验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两组在切口愈合情况、复发率、美观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复发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乳房美观满意度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采用环乳晕切口可取得满意的美观效果,且不影响切口愈合,不增加复发,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作者:吕发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临床疑似阑尾炎患者的术前CT对照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阑尾坏疽伴穿孔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仅有2例CT显示不清,CT诊断率75%;2例阑尾坏疽伴穿孔CT检查均有异常;4例单纯性阑尾炎CT检查发现2例阑尾增粗,CT的诊断率50%。结论:CT能显示阑尾本身、周围组织改变及合并症,可显著提高急性阑尾炎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庆荣;汪海滔;王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贫血孕妇121例分析

    目的:了解孕妇贫血情况。方法:对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121例贫血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2013年孕妇675例,贫血孕妇121例,发病率18%。中度以下贫血(血红蛋白<90 g/L)84例,占贫血孕妇70%,贫血程度较重。哈萨克族孕妇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牧区孕妇患贫血人员明显高于农业村。结论:孕妇贫血的发病率较高,还需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对农牧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予以干预,同时对患病孕妇积极治疗,保障新生儿的身体和智力的正常发育。

    作者:向绍志;巴合提汗·哈怕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偏头痛性眩晕的效果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偏头痛性眩晕(MV)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MV 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养血清脑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3次/日。氟桂利嗪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1次/晚。倍他司汀组给予倍他司汀4~8 mg/次,2~4次/日。治疗12周,观察头痛、眩晕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眩晕指标均显著改善。养血清脑颗粒对MV患者头痛指标的影响优于倍他司汀,对头痛时间、程度的影响优于氟桂利嗪,对眩晕频率的影响与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时间的影响与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强度的作用优于氟桂利嗪。治疗后,3组间眩晕残障量表(DHI)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对DHI分项情绪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养血清脑组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MV安全、有效。

    作者:周华祥;陈春富;许亮;王维;王国卿;曹玉玲;阎志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142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1例,给予对照组硫酸镁治疗,给予研究组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干咳、过敏性鼻炎、呼吸困难、心功能衰竭以及面部浮肿等常见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呕吐、便秘和皮疹及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风英;吴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的研究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痰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痰标本1537份,对其进行培养,672阳性结果;共检出782株病原菌,其中546株革兰阴性杆菌,157株革兰阳性球菌;79株真菌;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有效;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二、三代头孢菌素能有效治疗肺炎链球菌。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主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且菌的药敏性发生较大变化,故临床合理应用药物避免出现耐药性。

    作者:周云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实际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3年接种门诊管辖社区的0~7岁儿童,对其家长进行多样化健康教育,如访视、面对面教育和深入社区等。比较健康教育后的接种率。结果:近5年内,一类疫苗接种率从83%上涨到了95%,而二类疫苗接种率从70%上涨到了83%。结论: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疫苗接种效果,而且降低了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高丽芳;李慧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腹股沟疝气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探析

    目的:对腹股沟疝气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腹股沟疝气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复发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不仅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患者承受的痛苦小,而且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红卫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因素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4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73例,克氏针加外固定架2例,T形钢板48例,克氏钉1例。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及影像学评分手段评价手术疗效,并对影响术后预后的不同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Cooney 腕关节评分优100例,良23例,可1例,优良率99.19%;影像学评分中优72例,良4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3.55%。Cooney腕关节评分经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认为骨折分型与骨折复位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Batra影像学评分经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认为年龄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折分型可对术后腕功能活动产生影响,年龄是术后预后影像学评分的影响因素。

    作者:邓吉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