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风英;吴倩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及过敏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2011-2013年收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报告240例,对此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累及多种皮肤与附件损害,不良反应涉及药品多的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药品的不良反应累及9个系统,变态反应在不良反应中比例高。240例头孢类用药人群中,有120例患者有食物和药物过敏史,阳性率10.20%,男56例,女64例。结论:临床运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的力度,降低ADR发生率。
作者:孙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社区构建和实施糖尿病防治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社区构建糖尿病监控和健康教育系统,并在社区选取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控制不佳80例,控制良好80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和随访。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治疗达标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显著增强,且两组治疗达标率均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构建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中加入糖尿病监控和健康教育系统,能有效规范社区糖尿病模式,提高防治水平,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改善治疗达标率,从而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钱文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v)在转录水平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构建好的含有人类TNF-α启动子的以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为报告基因的质粒DNA转染至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中,以AngⅡ刺激并经不同浓度的Atv处理后,通过检测Luciferase的活性来观察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启动子在VSMCs中可高效稳定的表达;而经AngⅡ刺激的VSMCs中,TNF-α启动子活性较未受刺激时明显上调(P<0.05)。在VSMCs中0.1~10μmol/L的Atv可抑制经AngⅡ刺激后上调表达的TNF-α启动子活性,并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P<0.05)。结论:Atv对TNF-α启动子活性的抑制,证明了其对促炎细胞因子在转录水平的潜在抑制作用。
作者:程莹;鲁永织;孙敏;张卓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全身麻醉和硬模外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观察组则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中失血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全麻方式。
作者:王占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技术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深度手部烧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治疗组采用早期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手部烧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手部功能和外观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早期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技术对患有深度手部烧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田宝祥;樊华;蔺海龙;杨雄;刘洋;魏纯琳;刘凤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皮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恢复椎体高度及胸腰椎序列。通过术前、术后2周及8个月摄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s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2年,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后2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s角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贵振;蔡秀华;李进;袁瑞利;黄震;颜斌;邓贵生;王岗;刘德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各种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患病率。方法:调查3年来就诊的30~76岁糖尿病患者104例,进行口腔疾病的各种分类,采用国际通行的调查方法。结果:在104例中,龋齿患者18例(17.31%),牙周炎患者24例(23.08%),牙龈炎患者12例(11.54%),牙列缺损患者43例(41.35%),牙列缺失患者7例(6.73%)。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卫生及口腔组织健康情况相对较差,应着重加强口腔卫生以及口腔健康的宣传工作。
作者:郑雪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2013年收治缺血性心肌病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先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治疗。结果:两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86.96%。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有效率76.09%。结论:在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以进一步改善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病情的改善疗效肯定。
作者:谢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了解孕妇贫血情况。方法:对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121例贫血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2013年孕妇675例,贫血孕妇121例,发病率18%。中度以下贫血(血红蛋白<90 g/L)84例,占贫血孕妇70%,贫血程度较重。哈萨克族孕妇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牧区孕妇患贫血人员明显高于农业村。结论:孕妇贫血的发病率较高,还需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对农牧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予以干预,同时对患病孕妇积极治疗,保障新生儿的身体和智力的正常发育。
作者:向绍志;巴合提汗·哈怕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方式、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7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76例均行甲状腺切除术,无一例患者发生手术死亡,2例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术后4~5个月恢复正常;在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的患者中,2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钙性抽搐,经补钙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6年,再手术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骨转移2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
作者:张青松;霍彦平;李茹捧;梁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患者80例,分为Focus超声刀组40例和电刀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等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Focus 超声刀组手术时间(110.7±9.5)min,术中出血量(93.5±8.2)mL,引流管留置时间(11.5±1.4)d,与电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检出数目(18.4±1.9)个,皮下积液发生率(5%)与电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中比传统电刀具有明显优势,安全、有效,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谢靖;张超杰;李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锥体束CT(CBCT)在研究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21例戴用可调式口腔矫治器的OSAHS患儿中,选取按医嘱位治疗后主诉症状明显改善且坚持戴用>3个月,同时结合PSG同步监测证实达到有治疗意义标准的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治疗前、医师医嘱位和患者调节位分别行CBCT检查。结果:CBCT显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于治疗前、医嘱位和患者调节位的下颌骨位置总体比较,矢状向指标(PAS)有明显变化,垂直向指标(H-MP)变化较小,舌后气道小截面积有较大变化;相比治疗前舌后气道小截面积与PAS位置重叠例数降低。结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可以改变下颌的位置,使气道截面积加大,是治疗轻中度儿童 OSAHS 的一种有效方法。CBCT 能形象直观地显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对下颌及气道的影响,可为临床确定终调节位提供参考。
作者:张宗德;赵健;赵昊;罗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总结19例肺结核肺叶切除后临床护理效果,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充分准备,做好有效沟通,全麻后的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液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本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轻度皮下气肿3例,早期肺扩张不全2例,经协助患者有效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肺扩张良好。19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作者:王素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生脉饮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用柯萨奇B病毒建立感染的心肌细胞模型,在感染后24小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生脉饮组和辅酶Q10组。4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在48小时点开始检测,正常对照组无细胞凋亡,生脉饮组及辅酶Q10组均有凋亡,生脉饮组凋亡率低于辅酶Q10组(P<0.05),病理模型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凋亡率增加,72小时点明显高于48小时点(P<0.01),与药物干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饮能够有效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的凋亡,且应该早期干预。
作者:熊丽辉;孙大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讨论外科手术感染的处理。方法:2013年6月-11月收治手术感染患者40例,分析手术感染原因,探讨其处理和预防。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性质、手术种类、抗生素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呈正相关。结论:重视手术感染问题,有效处理能够预防手术感染。
作者:程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了解荣巷街道2010-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搜集手足口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3年共监测到荣巷街道手足口病576例,按照荣巷地区总人口89086计算,年平均发病率161.64/10万,男372例,女204例,男女比1.824:1;以≤5岁儿童为主(89.76%),尤以≤3岁儿童发病率高(61.98%),发病高峰集中在5-7月份。结论:荣巷街道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性,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托幼机构卫生管理。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建立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白酒中甲醇含量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结果:分离组分分离度好,结果令人满意。结论:该方法线性关系好,精密度、准确度高,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化同;王洪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联合特定电磁波置在防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收治具有脂肪液化高危因素的腹部手术患者20例作试验组,关腹时在筋膜浅面及皮下脂肪深面间置1次性吸痰器作为负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每天2次特定电磁波理疗。收治同期手术的具有同样高危因素的腹部手术患者20例作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常规换药。观察两组切口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负压引流联合特定电磁波置防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明显,简单易用。
作者:于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4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73例,克氏针加外固定架2例,T形钢板48例,克氏钉1例。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及影像学评分手段评价手术疗效,并对影响术后预后的不同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Cooney 腕关节评分优100例,良23例,可1例,优良率99.19%;影像学评分中优72例,良4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3.55%。Cooney腕关节评分经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认为骨折分型与骨折复位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Batra影像学评分经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认为年龄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折分型可对术后腕功能活动产生影响,年龄是术后预后影像学评分的影响因素。
作者:邓吉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应用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性实用性。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患者45例,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3组,A组无表面麻醉、无静脉注射利多卡因,B组2%利多卡因3 ml咽喉部气管内表面麻醉,C组2%利多卡因1 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准备行气管插管时)以及气管插管后1min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呛咳反应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气管插管前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0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气管插管后1 min较麻醉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插管时出现呛咳反应8例。B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分钟较气管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较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出现呛咳反应2例。C组患者气管插管反应不大,气管插管后1 min较气管插管前SBP、DBP、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没有出现呛咳反应。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与表面麻醉均能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但静脉注射较表面麻醉更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且给药方便实用性强。
作者:程慧;彭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