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1例的临床疗效

王宇鹤;韩德;郝建军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髓内固定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1例。结果: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8.1个月。均无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无深部感染,无髋内翻,无肺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依据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11例,中3例,平均优良率89.2%。结论:PFNA是一种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肺叶切除19例的护理

    目的:总结19例肺结核肺叶切除后临床护理效果,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充分准备,做好有效沟通,全麻后的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液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本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轻度皮下气肿3例,早期肺扩张不全2例,经协助患者有效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肺扩张良好。19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作者:王素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普洱市1256例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云南省普洱市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旨在为普洱市的口腔健康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取普洱市的2个县,再从2个县中各随机抽取2个街道,并在4个街道设置4个点,对中老年人口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安排调查对象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口腔检查结果进行记录统计。结果:男性患者出现楔形缺损、牙周病、牙石以及牙列缺失等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比女性高,仅牙列缺损中男女无明显差异,其余几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龋、楔形缺损、牙石、牙周病、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54岁以及55~64岁,而牙列缺失、半/全口义齿则主要集中在年龄≥65岁;除牙周病发病率各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洱市的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情况并不理想,应当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口腔健康治疗和预防工作。

    作者:赵厚玺;王艳兰;杨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产后母婴同室与非母婴同室泌乳情况分析

    目的:对产后母婴同室与非母婴同室的泌乳情况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选取母婴同室产妇30例与非母婴同室产妇30例,对其泌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的产妇初次泌乳平均时间(7.12±1.64)h,泌乳频率(3.71±2.03)次/d,而非母婴同室产妇的初次泌乳平均时间(23.25±2.11)h,泌乳频率(2.06±1.16)次/日。母婴同室的产妇乳汁充足24例(80%),乳汁分泌不足仅2例(6.67%),无乳汁分泌0例;非母婴同室产妇乳汁充足仅16例(53.33%),乳汁不足以及无乳汁分泌10例(33.3%)。结论:母婴同室的产妇泌乳时间要早于非母婴同室的产妇,且有利于增进母子间的感情。

    作者:乐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目的:探讨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诊断资料。结果:肿瘤转移10例,颈部多形腺瘤8例,颈部腮裂囊肿7例,神经鞘瘤5例,颈部淋巴管囊肿和颈部神经纤维瘤分别3例,淋巴结核和血管畸形分别2例。结论:CT应用于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高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生脉饮复方制剂对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生脉饮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用柯萨奇B病毒建立感染的心肌细胞模型,在感染后24小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生脉饮组和辅酶Q10组。4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在48小时点开始检测,正常对照组无细胞凋亡,生脉饮组及辅酶Q10组均有凋亡,生脉饮组凋亡率低于辅酶Q10组(P<0.05),病理模型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凋亡率增加,72小时点明显高于48小时点(P<0.01),与药物干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饮能够有效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的凋亡,且应该早期干预。

    作者:熊丽辉;孙大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四平市2014年上半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报告

    目的:对每例死亡孕产妇病例进行了认真评审、分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四平市孕产妇死亡病例,明确根本死因,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孕产妇死亡4例,死亡率62.06/10万。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李睿;田雪;安璐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与静脉用药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应用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性实用性。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患者45例,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3组,A组无表面麻醉、无静脉注射利多卡因,B组2%利多卡因3 ml咽喉部气管内表面麻醉,C组2%利多卡因1 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准备行气管插管时)以及气管插管后1min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呛咳反应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气管插管前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0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气管插管后1 min较麻醉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插管时出现呛咳反应8例。B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分钟较气管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较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出现呛咳反应2例。C组患者气管插管反应不大,气管插管后1 min较气管插管前SBP、DBP、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没有出现呛咳反应。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与表面麻醉均能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但静脉注射较表面麻醉更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且给药方便实用性强。

    作者:程慧;彭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联合用药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胃溃疡Hp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和左氧氟沙星。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Hp阳性率和胃溃疡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8/40),显效25例,有效1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0%,显效10例,有效18例,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阳性率分别为2.5%、15%,胃溃疡的复发率分别为1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及左氧氟沙星能有效清除Hp,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胃溃疡的复发率。

    作者:闫永丽;张国洲;许克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类型高血压采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替米沙坦治疗不同类型高血压的不同用药方案及其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在院接受治疗的不同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于上午8时行替米沙坦治疗,治疗组于晚8时行替米沙坦治疗,用药剂量均80 mg/次,1次/日,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24小时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情况及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替米沙坦治疗,于晚8时用药效果更佳,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压类型,促进昼夜节律的恢复。

    作者:王束秀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产前抑郁症对妊娠的影响与预防

    目的:产前抑郁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孕期心理疾病,是孕妇因为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在妊娠期产生了各种负面情绪。根据临床研究发现,产前抑郁症发生在妊娠的不同时期均能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与产后抑郁症相比,有着更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产前抑郁症的原因分析,探讨其对妊娠的影响,并针对妊娠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临床疑似阑尾炎患者的术前CT对照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阑尾坏疽伴穿孔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仅有2例CT显示不清,CT诊断率75%;2例阑尾坏疽伴穿孔CT检查均有异常;4例单纯性阑尾炎CT检查发现2例阑尾增粗,CT的诊断率50%。结论:CT能显示阑尾本身、周围组织改变及合并症,可显著提高急性阑尾炎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庆荣;汪海滔;王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与过敏问题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及过敏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2011-2013年收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报告240例,对此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累及多种皮肤与附件损害,不良反应涉及药品多的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药品的不良反应累及9个系统,变态反应在不良反应中比例高。240例头孢类用药人群中,有120例患者有食物和药物过敏史,阳性率10.20%,男56例,女64例。结论:临床运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的力度,降低ADR发生率。

    作者:孙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干眼症患者36例7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滴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贝复舒眼液滴眼,均4次/日,治疗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S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 up time,BUT)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chirmer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T、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

    作者:申爱军;王保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效果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儿童64例,分析其初步情况,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哮喘治疗,而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无论在治疗时间还是在疗效上更优于对照组。结论:哮喘儿童应用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起效快,疗效好,可有效改善症状体征和肺功能。

    作者:瞿萍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后恢复女性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饮食干预与哺乳干预,干预周期1个月。结果:干预期间治疗组的产后贫血、子宫炎、腹泻、便秘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产后第10天与产后第1个月的泌乳量都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能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泌乳量,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彩色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切口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5月-2014年2月收治子宫切口妊娠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妊娠囊型患者2例,混合性回声影患者13例;妊娠囊位置显示率100%。患者血流信号异常,所有患者PSV均>40 cm/s,RI均<1;经药物治疗后,行宫腔镜或清宫术,随访3~12个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很强的敏感度,同时为后期的手术治疗时机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QT离散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阐明在高血压治疗中逆转心肌肥厚的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两组,其中左心室肥厚者78例为LVH组;无左心室肥厚者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左心室改变及QTd差异。结果:LVH组与观察组QT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伴有左室肥厚者的复极离散度明显大于无左室肥厚者。

    作者:蔡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电刀浅筋膜层切痂中厚皮移植治疗手深度烧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技术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深度手部烧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治疗组采用早期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手部烧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手部功能和外观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早期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技术对患有深度手部烧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田宝祥;樊华;蔺海龙;杨雄;刘洋;魏纯琳;刘凤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无痛人流中应用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早孕妇女无痛人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瘢痕子宫早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丙泊酚行无痛人流。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丙泊酚行无痛人流。观察两组有效扩张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有效扩张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早孕妇女无痛人流中,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能充分软化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作者:何耘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自体输血在急诊宫外孕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在急诊宫外孕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宫外孕手术患者45例,给予术中自体输血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术中一般情况均好转,未发生输血反应,术后亦无明显感染,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自体输血是抢救内出血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的器械、材料,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潘建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