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影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脑梗死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脑梗死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糖尿病、吸烟、高血脂症、高血压、心房纤颤。其中年龄>60岁的患者比例大(74.3%),家族遗传所占比例小(14.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发生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吸烟等,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樊瑞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1例。结果: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8.1个月。均无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无深部感染,无髋内翻,无肺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依据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11例,中3例,平均优良率89.2%。结论:PFNA是一种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宇鹤;韩德;郝建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各种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患病率。方法:调查3年来就诊的30~76岁糖尿病患者104例,进行口腔疾病的各种分类,采用国际通行的调查方法。结果:在104例中,龋齿患者18例(17.31%),牙周炎患者24例(23.08%),牙龈炎患者12例(11.54%),牙列缺损患者43例(41.35%),牙列缺失患者7例(6.73%)。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卫生及口腔组织健康情况相对较差,应着重加强口腔卫生以及口腔健康的宣传工作。
作者:郑雪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工作对精神科患者入院治疗康复出院后返院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入院并于当年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接受系统健康宣教工作的患者79例,作为健康宣教干预组,进行连续3年随访记录其复发返院情况;另外选择2006年入院并于当年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未接受过系统健康宣教工作的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经3年随访复发返院情况。结果:经3年随访,干预组第1~3年的返院率分别为7.59%、24.05%、43.04%;对照组第1~3年的返院率分别为28.74%、48.28%、66.67%。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应随访年限内返院率比较的χ2检验结果分别为12.28、10.46、9.30(P<0.05)。结论:健康宣教干预组3年随访期间返院率明显低于未接受过系统健康宣教的对照组,提示健康宣教工作有助于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康复和降低出院患者的返院率。
作者:贾建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为了贯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落实,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比较2012-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率、规范化管理率,分析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对策。结果:老年人的体检率分别是53%、65%、85%,规范管理率分别是12%、25%、54%。随着我院工作方式的改进,体检率与规范管理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结论:政府支持、广泛宣传、群众支持、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改进工作方式,才能提高老年人管理工作的水平。
作者:关红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干眼症患者36例7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滴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贝复舒眼液滴眼,均4次/日,治疗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S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 up time,BUT)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chirmer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T、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
作者:申爱军;王保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基层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随机抽取2014年1月-4月2000张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统计的20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56.4%,两联用药比例较高(47.0%),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居多,分别占33.7%、22.5%。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存在问题较多,需加强医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强化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应广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分析出生缺陷人群监测资料,了解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2年出生的23686例围生儿的出生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构成及人口学特征,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7-2012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84.58/万,其中总唇裂、多指(趾)、神经管缺陷、脑积水和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短缩位居发生主要出生缺陷的前5位,其发生率分别为18.94/万、11.78/万、7.15/万、6.31/万、5.05/万;产妇年龄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结论:出生缺陷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杨淑荣;袁燕;陆晓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因此,在医院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采取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通过健康教育,普及口腔疾病知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东柱;王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患者80例,分为Focus超声刀组40例和电刀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等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Focus 超声刀组手术时间(110.7±9.5)min,术中出血量(93.5±8.2)mL,引流管留置时间(11.5±1.4)d,与电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检出数目(18.4±1.9)个,皮下积液发生率(5%)与电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中比传统电刀具有明显优势,安全、有效,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谢靖;张超杰;李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祛痰、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纤支镜下局部灌洗。2周1个疗程,观察两组抗生素用药时间、临床症状及血清CRP(C-反应蛋白)值。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3/40)和总有效率(37/40)均高于对照组(9/40)和(27/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生素用药天数(10.35±4.56)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7.30±5.1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CRP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支镜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能够有效缩短抗生素疗程,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孝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慢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85例,给予中药熏洗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运用 KSS 膝关节评分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85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时间为出院后1~12个月,平均9个月。KSS评分由治疗前的(54.21±10.23)分升高到(87.36±12.47)分,所有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具有简、便、效、廉的独特优势,无不良反应,适应人群广,值得临床优势选择。
作者:朱绍欣;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和急诊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2013年1月1日-2013年11月1日收治行动脉血气分析和急诊血常规检查患者115例,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所得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值。结果:动脉血气分析中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急诊血常规检查,二者的成对差分(9.26±17.21),t=5.77,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压积值明显高于急诊血常规检查的水平,二者的成对差分(2.27±4.89),t=5.01,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气分析、急诊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系数 r=0.78,P=0.00,呈明显正相关,红细胞压积的相关系数r=0.77,P=0.00,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要考虑到上述情况,合理分析上述结果,在紧急情况下血气分析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可以作为参考,但要得到更准确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仍需要进一步行血常规检查。
作者:苏淑红;刘志强;李石林;张芙成;高鹏;赵利培;王志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应用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性实用性。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患者45例,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3组,A组无表面麻醉、无静脉注射利多卡因,B组2%利多卡因3 ml咽喉部气管内表面麻醉,C组2%利多卡因1 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准备行气管插管时)以及气管插管后1min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呛咳反应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气管插管前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0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气管插管后1 min较麻醉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插管时出现呛咳反应8例。B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分钟较气管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较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出现呛咳反应2例。C组患者气管插管反应不大,气管插管后1 min较气管插管前SBP、DBP、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没有出现呛咳反应。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与表面麻醉均能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但静脉注射较表面麻醉更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且给药方便实用性强。
作者:程慧;彭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技术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深度手部烧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治疗组采用早期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手部烧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手部功能和外观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早期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技术对患有深度手部烧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田宝祥;樊华;蔺海龙;杨雄;刘洋;魏纯琳;刘凤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异搏定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3年8月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48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异搏定组,各24例,分别给予静注胺碘酮、异搏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有效22例,无效2例,有效率91.7%;异搏定组治疗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87.5%,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3,P>0.05)。胺碘酮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窦性心动过缓1例、窦性停搏1例、低血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异搏定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停搏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低血压4例、休克1例、心功能恶化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8.33%;胺碘酮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异搏定组(χ2=8.8889,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兰银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每例死亡孕产妇病例进行了认真评审、分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四平市孕产妇死亡病例,明确根本死因,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孕产妇死亡4例,死亡率62.06/10万。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李睿;田雪;安璐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颈椎病患者108例,使用中医综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76例(70.4%),显效18例(16.7%),有效11例(10.2%),无效3例(2.7%),总有效率97.3%。结论:颈椎病并非单一的治疗方法,必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使治愈率提高,病程缩短,复发率减少。
作者:麦合木提·阿木提;张起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就要从根本上加大对非计划再手术的监管力度。本文主要分析了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从质量管理工具PDCA循环模型在非计划再手术监管中的应用做出探讨。
作者:杨培鲜;于剑波;陈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集体检者49例,所有患者血液样本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样本为溶血样本,对照组样本为未溶血样本,分析两组样本肝功能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标本肝功能 ALP、DBIL、TBIL、γ-GT 检验结果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LB、AST、ALT检验结果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在临床血样标本检验中避免发生溶血现象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作者:刘彩丽;李岚;赵慧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