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朱绍欣;高丽丽

关键词:中药熏洗, 慢性膝关节滑膜炎, 痹症,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慢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85例,给予中药熏洗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运用 KSS 膝关节评分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85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时间为出院后1~12个月,平均9个月。KSS评分由治疗前的(54.21±10.23)分升高到(87.36±12.47)分,所有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具有简、便、效、廉的独特优势,无不良反应,适应人群广,值得临床优势选择。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前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其对高血压术前麻醉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手术麻醉前应用阿托品复合咪达唑仑,试验组手术麻醉前应用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统计两组口干、镇静程度,比较两组遗忘率。结果:用药90 min后,对照组口干、镇静评分分别为(2.1±0.6)分、(1.2±0.4)分,均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遗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前用药,效果较佳。

    作者:许承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临床疑似阑尾炎患者的术前CT对照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阑尾坏疽伴穿孔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仅有2例CT显示不清,CT诊断率75%;2例阑尾坏疽伴穿孔CT检查均有异常;4例单纯性阑尾炎CT检查发现2例阑尾增粗,CT的诊断率50%。结论:CT能显示阑尾本身、周围组织改变及合并症,可显著提高急性阑尾炎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庆荣;汪海滔;王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应用超声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资料。结果:6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胆固醇性息肉73.4%(47/64)、炎性息肉6.25%(4/64)、腺肌增生症4.69%(3/64)、腺瘤15.6%(10/64)。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可依据息肉大小、数目等情况,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手术切除以及随访观察。

    作者:高鸣;胡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房颤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例

    目的:在临床中,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栓塞等,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房颤的药物治疗应根据房颤的分型、并发症以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进行方案的制定,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选取1例诊断为房颤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分析对其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梅;王成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纤支镜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祛痰、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纤支镜下局部灌洗。2周1个疗程,观察两组抗生素用药时间、临床症状及血清CRP(C-反应蛋白)值。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3/40)和总有效率(37/40)均高于对照组(9/40)和(27/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生素用药天数(10.35±4.56)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7.30±5.1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CRP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支镜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能够有效缩短抗生素疗程,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孝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报告

    目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本病主要是针对心衰和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根据情况选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女性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为更好地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张彪;郑亚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与静脉用药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应用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有效性实用性。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患者45例,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3组,A组无表面麻醉、无静脉注射利多卡因,B组2%利多卡因3 ml咽喉部气管内表面麻醉,C组2%利多卡因1 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准备行气管插管时)以及气管插管后1min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呛咳反应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气管插管前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0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气管插管后1 min较麻醉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插管时出现呛咳反应8例。B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分钟较气管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较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出现呛咳反应2例。C组患者气管插管反应不大,气管插管后1 min较气管插管前SBP、DBP、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没有出现呛咳反应。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与表面麻醉均能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但静脉注射较表面麻醉更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反应,且给药方便实用性强。

    作者:程慧;彭云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微创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优势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抽取胸腔积液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效果比较。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并分多次抽出胸腔积液;观察组在采用抗结核药的基础上一次性进行胸腔积液微创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记录两组治疗情况作对比。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对照组的退热时间(8.22±1.96)天,观察组的退热时间(4.76±1.81)天;对照组的积液消失时间(13.44±2.96)天,观察组的积液消失时间(8.86±2.18)天,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时尽可能一次性使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亮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患者80例,分为Focus超声刀组40例和电刀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等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Focus 超声刀组手术时间(110.7±9.5)min,术中出血量(93.5±8.2)mL,引流管留置时间(11.5±1.4)d,与电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检出数目(18.4±1.9)个,皮下积液发生率(5%)与电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中比传统电刀具有明显优势,安全、有效,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谢靖;张超杰;李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乡镇卫生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基层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随机抽取2014年1月-4月2000张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统计的20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56.4%,两联用药比例较高(47.0%),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居多,分别占33.7%、22.5%。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存在问题较多,需加强医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强化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应广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干眼症患者36例7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滴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贝复舒眼液滴眼,均4次/日,治疗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S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 up time,BUT)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chirmer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T、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

    作者:申爱军;王保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糖尿病患者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分析接种疫苗1~2个月后本组患者疫苗接种有效率及血清产生自身抗体情况。结果:年龄<25岁患者接种疫苗后有效率高于年龄25~45岁患者和年龄>45岁患者,首次接种疫苗患者发生血清抗体率低于多次接种疫苗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流感病毒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提高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的接种有效性对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作者:苏振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彩色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切口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5月-2014年2月收治子宫切口妊娠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妊娠囊型患者2例,混合性回声影患者13例;妊娠囊位置显示率100%。患者血流信号异常,所有患者PSV均>40 cm/s,RI均<1;经药物治疗后,行宫腔镜或清宫术,随访3~12个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很强的敏感度,同时为后期的手术治疗时机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检测妊娠期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在检测妊娠期女性沙眼衣原体(Chlamydiae trachomatis,Ct)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Genebank公布的Cpn基因序列设计6条 LAMP 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2条环引物),优化并建立 LAMP 检测体系。收治 Ct 感染患者80例,进行LAMP法检测Ct DNA,同时用ELISA检测Ct特异性脂多糖抗原。结果:80例患者中,ELISA检测出阳性46例(57.5%),而LAMP检测出阳性56例(7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有51例服用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ELISA 检测出阳性26例(50.9%),而 LAMP 检测出39例(7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P检测泌尿生殖道Ct感染方法简便、快捷,尤其是对服用过抗生素的患儿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作者:刘玮;刘良专;王华丽;何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腹股沟疝气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探析

    目的:对腹股沟疝气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腹股沟疝气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复发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不仅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患者承受的痛苦小,而且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红卫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产前抑郁症对妊娠的影响与预防

    目的:产前抑郁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孕期心理疾病,是孕妇因为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在妊娠期产生了各种负面情绪。根据临床研究发现,产前抑郁症发生在妊娠的不同时期均能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与产后抑郁症相比,有着更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产前抑郁症的原因分析,探讨其对妊娠的影响,并针对妊娠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健康宣教对精神科患者返院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工作对精神科患者入院治疗康复出院后返院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入院并于当年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接受系统健康宣教工作的患者79例,作为健康宣教干预组,进行连续3年随访记录其复发返院情况;另外选择2006年入院并于当年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未接受过系统健康宣教工作的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经3年随访复发返院情况。结果:经3年随访,干预组第1~3年的返院率分别为7.59%、24.05%、43.04%;对照组第1~3年的返院率分别为28.74%、48.28%、66.67%。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应随访年限内返院率比较的χ2检验结果分别为12.28、10.46、9.30(P<0.05)。结论:健康宣教干预组3年随访期间返院率明显低于未接受过系统健康宣教的对照组,提示健康宣教工作有助于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康复和降低出院患者的返院率。

    作者:贾建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避免和减少护理差错的措施

    护理差错是指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因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问题等原因造成工作失误,但是经过纠正未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或未造成任何后果的医疗纠纷。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当今,重提如何避免或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很有必要。

    作者:杨昌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重型脑出血患者86例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对重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2011-2013年收治重型脑出血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对重型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有74例脑出血患者顺利抢救,抢救成功率86.0%。结论:对重型脑出血患者除了及时有效的临床急救,临床观察和精心的护理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伤残、死亡率。

    作者:关祥芝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治疗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行急诊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147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84例85个动脉瘤,显微手术组63例64个动脉瘤,以出院mRS分级0~2级为预后良好,结合年龄及Hunt-Hess分级对比两种术式预后。结果:两种术式总体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65岁时,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率显著好于显微手术(P<0.05);当患者<65岁时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Hunt-Hess 1~3级和4~5级,两种术式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治疗总体并发症及癫痫发生率显著低于显微手术。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是破裂颅内动脉瘤急诊治疗的有效方法,血管内治疗手术风险更低,尤其适合老年及后循环动脉瘤。

    作者:王芃;李铁男;黄山;郎晓峰;李挪;刘伟;张铁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