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35例临床疗效观察

马沉香;黄岩

关键词:舒血宁注射液, 脑梗死,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脑梗死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3.3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不适。结论:为脑梗死患者提供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并且安全可靠,是今后医院单位提高本病治疗水平的关键,建议临床加强普及。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患者80例,分为Focus超声刀组40例和电刀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等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Focus 超声刀组手术时间(110.7±9.5)min,术中出血量(93.5±8.2)mL,引流管留置时间(11.5±1.4)d,与电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检出数目(18.4±1.9)个,皮下积液发生率(5%)与电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中比传统电刀具有明显优势,安全、有效,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谢靖;张超杰;李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效果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儿童64例,分析其初步情况,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哮喘治疗,而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无论在治疗时间还是在疗效上更优于对照组。结论:哮喘儿童应用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起效快,疗效好,可有效改善症状体征和肺功能。

    作者:瞿萍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与过敏问题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及过敏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2011-2013年收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报告240例,对此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累及多种皮肤与附件损害,不良反应涉及药品多的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药品的不良反应累及9个系统,变态反应在不良反应中比例高。240例头孢类用药人群中,有120例患者有食物和药物过敏史,阳性率10.20%,男56例,女64例。结论:临床运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的力度,降低ADR发生率。

    作者:孙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方法探讨

    目的:为了贯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落实,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比较2012-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率、规范化管理率,分析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对策。结果:老年人的体检率分别是53%、65%、85%,规范管理率分别是12%、25%、54%。随着我院工作方式的改进,体检率与规范管理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结论:政府支持、广泛宣传、群众支持、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改进工作方式,才能提高老年人管理工作的水平。

    作者:关红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正骨推拿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正骨推拿加牵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加牵引治疗及自我保健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正骨推拿手法加牵引治疗后临床疗效确切,总有效率98.0%。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正骨推拿加颈椎牵引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作者:何云刚;宁万兵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后恢复女性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饮食干预与哺乳干预,干预周期1个月。结果:干预期间治疗组的产后贫血、子宫炎、腹泻、便秘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产后第10天与产后第1个月的泌乳量都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能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泌乳量,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

    目的:分析我院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关质量控制举措。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微生物标本不合格情况,计算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构成比,分析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质控举措。结果:我院不合格标本总数135例,标本不合格率1.59%。痰标本不合格率42.96%,尿液标本不合格率20.74%,血液标本不合格率14.81%,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率11.11%,粪便标本不合格率5.93%,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率4.44%。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等是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常见原因。结论: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的沟通,确保标本采集、送检过程科学规范;充分发挥管理部门职能,注重检验人员培训;对提高微生物标本合格率,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海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锥体束CT在研究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OSAHS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锥体束CT(CBCT)在研究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21例戴用可调式口腔矫治器的OSAHS患儿中,选取按医嘱位治疗后主诉症状明显改善且坚持戴用>3个月,同时结合PSG同步监测证实达到有治疗意义标准的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治疗前、医师医嘱位和患者调节位分别行CBCT检查。结果:CBCT显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于治疗前、医嘱位和患者调节位的下颌骨位置总体比较,矢状向指标(PAS)有明显变化,垂直向指标(H-MP)变化较小,舌后气道小截面积有较大变化;相比治疗前舌后气道小截面积与PAS位置重叠例数降低。结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可以改变下颌的位置,使气道截面积加大,是治疗轻中度儿童 OSAHS 的一种有效方法。CBCT 能形象直观地显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对下颌及气道的影响,可为临床确定终调节位提供参考。

    作者:张宗德;赵健;赵昊;罗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肺结核肺叶切除19例的护理

    目的:总结19例肺结核肺叶切除后临床护理效果,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充分准备,做好有效沟通,全麻后的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液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本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轻度皮下气肿3例,早期肺扩张不全2例,经协助患者有效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肺扩张良好。19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作者:王素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因素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4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73例,克氏针加外固定架2例,T形钢板48例,克氏钉1例。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及影像学评分手段评价手术疗效,并对影响术后预后的不同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Cooney 腕关节评分优100例,良23例,可1例,优良率99.19%;影像学评分中优72例,良4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3.55%。Cooney腕关节评分经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认为骨折分型与骨折复位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Batra影像学评分经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认为年龄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折分型可对术后腕功能活动产生影响,年龄是术后预后影像学评分的影响因素。

    作者:邓吉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偏头痛性眩晕的效果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偏头痛性眩晕(MV)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MV 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养血清脑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3次/日。氟桂利嗪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1次/晚。倍他司汀组给予倍他司汀4~8 mg/次,2~4次/日。治疗12周,观察头痛、眩晕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眩晕指标均显著改善。养血清脑颗粒对MV患者头痛指标的影响优于倍他司汀,对头痛时间、程度的影响优于氟桂利嗪,对眩晕频率的影响与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时间的影响与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强度的作用优于氟桂利嗪。治疗后,3组间眩晕残障量表(DHI)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对DHI分项情绪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养血清脑组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MV安全、有效。

    作者:周华祥;陈春富;许亮;王维;王国卿;曹玉玲;阎志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负压引流联合特定电磁波防治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疗效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联合特定电磁波置在防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收治具有脂肪液化高危因素的腹部手术患者20例作试验组,关腹时在筋膜浅面及皮下脂肪深面间置1次性吸痰器作为负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每天2次特定电磁波理疗。收治同期手术的具有同样高危因素的腹部手术患者20例作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常规换药。观察两组切口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负压引流联合特定电磁波置防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明显,简单易用。

    作者:于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生脉饮复方制剂对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生脉饮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用柯萨奇B病毒建立感染的心肌细胞模型,在感染后24小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生脉饮组和辅酶Q10组。4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在48小时点开始检测,正常对照组无细胞凋亡,生脉饮组及辅酶Q10组均有凋亡,生脉饮组凋亡率低于辅酶Q10组(P<0.05),病理模型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凋亡率增加,72小时点明显高于48小时点(P<0.01),与药物干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饮能够有效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的凋亡,且应该早期干预。

    作者:熊丽辉;孙大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策略。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危重症患者80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其并发症及其护理。结果:80例危重症患者体重稳定71例,体重增加5例,血糖控制稳定,营养状况良好。出现腹泻5例,电解质异常3例,高糖血症1例,胃潴留1例,脱管1例。结论:实施病情评估,采取及时合理的护理对策可以提高肠内营养的疗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包娟;曾钧发;罗勇;桂培根;冯靖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观察并分析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集正常受检者350例,通过凝聚胺技术给予试验,并检测74份疑难血液标本。结果:正常受检者10秒内非特异性凝聚消失人数182例(52.00%),在20秒内消失人数168例(48.00%);在3分钟内所有正常受检者非特异性凝聚全部消失。但3分钟后全部受检者的特异性凝聚均未消失。利用凝聚胺技术检测出有抗体且反复输血血液标本、配血不合格以及正常献血和输血反应者的标本74份。通过凝聚胺技术测定青霉素抗体标本,肉眼即可识别2+凝聚。结论:凝聚胺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便利、高效以及灵敏度高等优势,可有效防止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石俊平;陈艳萍;王训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与分析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使用及治疗情况,为确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类型降压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卡托普利组舒张压及收缩压稳定情况更为显著,控制率分别为95.3%与94.6%。结论:临床上,可选择降压药物配合日常饮食、生活调节来稳定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

    作者:孙翠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后腹腔镜肾脏低温保护下部分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后腹腔镜下肾脏低温保护技术。方法:选取20例后腹腔镜肾脏低温保护下部分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在后腹腔镜肾脏低温保护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比较两组直肠温度和肾脏温度变化以及肾功能在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2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继发出血、感染及漏尿。研究组冷缺血时间(45.2±5.8)分钟,平均低肾脏温度(15.72±2.93)℃。研究组术前ECT示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33.57±1.07) mL/min,术后1个月患肾GFR(24.91±5.50)mL/min。对照组术前ECT示患肾GFR(35.65±0.45)mL/min,术后1个月患肾GFR(15.50±5.90)mL/min。患者术后随访1~1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无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脏低温保护技术简单易行、效果确切。

    作者:孙大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无锡市荣巷街道2010-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荣巷街道2010-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搜集手足口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3年共监测到荣巷街道手足口病576例,按照荣巷地区总人口89086计算,年平均发病率161.64/10万,男372例,女204例,男女比1.824:1;以≤5岁儿童为主(89.76%),尤以≤3岁儿童发病率高(61.98%),发病高峰集中在5-7月份。结论:荣巷街道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性,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托幼机构卫生管理。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避免和减少护理差错的措施

    护理差错是指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因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问题等原因造成工作失误,但是经过纠正未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或未造成任何后果的医疗纠纷。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当今,重提如何避免或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很有必要。

    作者:杨昌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无痛人流中应用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早孕妇女无痛人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瘢痕子宫早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丙泊酚行无痛人流。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丙泊酚行无痛人流。观察两组有效扩张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有效扩张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早孕妇女无痛人流中,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能充分软化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作者:何耘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