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与过敏问题临床探讨

孙伟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过敏史, 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及过敏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2011-2013年收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报告240例,对此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累及多种皮肤与附件损害,不良反应涉及药品多的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药品的不良反应累及9个系统,变态反应在不良反应中比例高。240例头孢类用药人群中,有120例患者有食物和药物过敏史,阳性率10.20%,男56例,女64例。结论:临床运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的力度,降低ADR发生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颈内静脉置管126例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方法:对本院ICU 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做的126例颈内静脉置管采取回顾性研究,总结血肿、气胸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置管中发生血肿3例(2.38%),误穿动脉12例(9.5%),气胸2例(1.59%)。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者2例,导管意外脱落1例次。结论: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较少,在临床治疗,特别是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晖;张倩;吴贤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的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突发群体伤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前患者145例为对照组,建立后急救绿色通道后患者155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急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48%,死亡率4.52%;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8.28%,死亡率1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急诊室救治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及入院至手术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群体伤患者抢救中运行急救绿色通道可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骆素琴;陈品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治疗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行急诊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147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84例85个动脉瘤,显微手术组63例64个动脉瘤,以出院mRS分级0~2级为预后良好,结合年龄及Hunt-Hess分级对比两种术式预后。结果:两种术式总体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65岁时,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率显著好于显微手术(P<0.05);当患者<65岁时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Hunt-Hess 1~3级和4~5级,两种术式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治疗总体并发症及癫痫发生率显著低于显微手术。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是破裂颅内动脉瘤急诊治疗的有效方法,血管内治疗手术风险更低,尤其适合老年及后循环动脉瘤。

    作者:王芃;李铁男;黄山;郎晓峰;李挪;刘伟;张铁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经皮伤椎椎弓根置钉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恢复椎体高度及胸腰椎序列。通过术前、术后2周及8个月摄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s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2年,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后2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s角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贵振;蔡秀华;李进;袁瑞利;黄震;颜斌;邓贵生;王岗;刘德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干眼症患者36例7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滴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贝复舒眼液滴眼,均4次/日,治疗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S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 up time,BUT)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chirmer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T、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

    作者:申爱军;王保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偏头痛性眩晕的效果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偏头痛性眩晕(MV)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MV 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养血清脑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3次/日。氟桂利嗪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1次/晚。倍他司汀组给予倍他司汀4~8 mg/次,2~4次/日。治疗12周,观察头痛、眩晕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眩晕指标均显著改善。养血清脑颗粒对MV患者头痛指标的影响优于倍他司汀,对头痛时间、程度的影响优于氟桂利嗪,对眩晕频率的影响与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时间的影响与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强度的作用优于氟桂利嗪。治疗后,3组间眩晕残障量表(DHI)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对DHI分项情绪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养血清脑组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MV安全、有效。

    作者:周华祥;陈春富;许亮;王维;王国卿;曹玉玲;阎志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1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1例。结果: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8.1个月。均无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无深部感染,无髋内翻,无肺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依据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11例,中3例,平均优良率89.2%。结论:PFNA是一种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宇鹤;韩德;郝建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脑梗死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脑梗死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脑梗死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糖尿病、吸烟、高血脂症、高血压、心房纤颤。其中年龄>60岁的患者比例大(74.3%),家族遗传所占比例小(14.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发生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吸烟等,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樊瑞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因素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4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73例,克氏针加外固定架2例,T形钢板48例,克氏钉1例。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及影像学评分手段评价手术疗效,并对影响术后预后的不同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Cooney 腕关节评分优100例,良23例,可1例,优良率99.19%;影像学评分中优72例,良4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3.55%。Cooney腕关节评分经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认为骨折分型与骨折复位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Batra影像学评分经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认为年龄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折分型可对术后腕功能活动产生影响,年龄是术后预后影像学评分的影响因素。

    作者:邓吉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医院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管理及利用

    医院个人专业技术档案是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考评、职务职称晋升、学习教育、科研、经验总结的记录和凭证,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科研及其他方面也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作者:闫琴;曾秀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临床疑似阑尾炎患者的术前CT对照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阑尾坏疽伴穿孔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仅有2例CT显示不清,CT诊断率75%;2例阑尾坏疽伴穿孔CT检查均有异常;4例单纯性阑尾炎CT检查发现2例阑尾增粗,CT的诊断率50%。结论:CT能显示阑尾本身、周围组织改变及合并症,可显著提高急性阑尾炎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庆荣;汪海滔;王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120例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麦咪康帕阴道栓;观察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阴道给药,1粒/晚。持续用药6 d后,观察两组外阴瘙痒、疼痛、灼热等症状有无改善,阴道分泌物是否恢复正常,阴道有无充血、出血点;妇科检查中阴道分泌物镜检阴性还是阳性、病原体阴性还是阳性;同时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用药6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及用药结束后复查,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刀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方法探讨

    目的:为了贯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落实,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比较2012-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率、规范化管理率,分析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对策。结果:老年人的体检率分别是53%、65%、85%,规范管理率分别是12%、25%、54%。随着我院工作方式的改进,体检率与规范管理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结论:政府支持、广泛宣传、群众支持、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改进工作方式,才能提高老年人管理工作的水平。

    作者:关红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评价抗CCP抗体检测在R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8例血清标本抗CCP抗体以及 RFIg-A、RFIg-G、RFIg-M。结果:抗 CCP 抗体特异性高达94.8%,敏感性94.5%;RF 敏感性97.2%,特异性71.6%。结论: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很高,联合RF的检测能明显提高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玉梅;高翔;邱迟娥;宗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108例报告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颈椎病患者108例,使用中医综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76例(70.4%),显效18例(16.7%),有效11例(10.2%),无效3例(2.7%),总有效率97.3%。结论:颈椎病并非单一的治疗方法,必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使治愈率提高,病程缩短,复发率减少。

    作者:麦合木提·阿木提;张起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实际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3年接种门诊管辖社区的0~7岁儿童,对其家长进行多样化健康教育,如访视、面对面教育和深入社区等。比较健康教育后的接种率。结果:近5年内,一类疫苗接种率从83%上涨到了95%,而二类疫苗接种率从70%上涨到了83%。结论: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疫苗接种效果,而且降低了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高丽芳;李慧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无痛人流中应用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早孕妇女无痛人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瘢痕子宫早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丙泊酚行无痛人流。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丙泊酚行无痛人流。观察两组有效扩张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有效扩张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早孕妇女无痛人流中,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能充分软化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作者:何耘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针刀与骨减压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针刀在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切孔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临床疗效观察并探索相关机理。方法:将已确诊的患者,在膝关节内侧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定点,一般定5个点,局部麻醉,针刀在5个点上刺入骨内1~3 cm,作“十”字切割。结果:经治疗的42个膝关节中,治愈36个,显效5个,好转1个,治疗有效率97.6%。结论:针刀切孔减压治疗膝关节退行病变疗效很好,疗程短,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新型而高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中晚期患者的治疗基本可以代替手术疗法。

    作者:何春茂;王雅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目的:探讨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诊断资料。结果:肿瘤转移10例,颈部多形腺瘤8例,颈部腮裂囊肿7例,神经鞘瘤5例,颈部淋巴管囊肿和颈部神经纤维瘤分别3例,淋巴结核和血管畸形分别2例。结论:CT应用于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高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锥体束CT在研究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OSAHS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锥体束CT(CBCT)在研究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21例戴用可调式口腔矫治器的OSAHS患儿中,选取按医嘱位治疗后主诉症状明显改善且坚持戴用>3个月,同时结合PSG同步监测证实达到有治疗意义标准的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治疗前、医师医嘱位和患者调节位分别行CBCT检查。结果:CBCT显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于治疗前、医嘱位和患者调节位的下颌骨位置总体比较,矢状向指标(PAS)有明显变化,垂直向指标(H-MP)变化较小,舌后气道小截面积有较大变化;相比治疗前舌后气道小截面积与PAS位置重叠例数降低。结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可以改变下颌的位置,使气道截面积加大,是治疗轻中度儿童 OSAHS 的一种有效方法。CBCT 能形象直观地显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对下颌及气道的影响,可为临床确定终调节位提供参考。

    作者:张宗德;赵健;赵昊;罗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