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华
目的:探索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后腹腔镜下肾脏低温保护技术。方法:选取20例后腹腔镜肾脏低温保护下部分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在后腹腔镜肾脏低温保护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比较两组直肠温度和肾脏温度变化以及肾功能在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2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继发出血、感染及漏尿。研究组冷缺血时间(45.2±5.8)分钟,平均低肾脏温度(15.72±2.93)℃。研究组术前ECT示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33.57±1.07) mL/min,术后1个月患肾GFR(24.91±5.50)mL/min。对照组术前ECT示患肾GFR(35.65±0.45)mL/min,术后1个月患肾GFR(15.50±5.90)mL/min。患者术后随访1~1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无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脏低温保护技术简单易行、效果确切。
作者:孙大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改给老百姓带来了福利,但是基层医疗机构承载的医疗任务重大,基层医院缺设备、缺人才的现状还很严重,不平等的医疗现象在基层显现出来,这都是改革前进中的问题。基层医改应该从基层老百姓的想法入手,老百姓所想、所需的就是我们要改的,使基层医疗改革取信于民,重视基层医改与基层医疗并重。
作者:王登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针刀在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切孔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临床疗效观察并探索相关机理。方法:将已确诊的患者,在膝关节内侧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定点,一般定5个点,局部麻醉,针刀在5个点上刺入骨内1~3 cm,作“十”字切割。结果:经治疗的42个膝关节中,治愈36个,显效5个,好转1个,治疗有效率97.6%。结论:针刀切孔减压治疗膝关节退行病变疗效很好,疗程短,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新型而高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中晚期患者的治疗基本可以代替手术疗法。
作者:何春茂;王雅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颈椎病患者108例,使用中医综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76例(70.4%),显效18例(16.7%),有效11例(10.2%),无效3例(2.7%),总有效率97.3%。结论:颈椎病并非单一的治疗方法,必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使治愈率提高,病程缩短,复发率减少。
作者:麦合木提·阿木提;张起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干眼症患者36例7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滴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贝复舒眼液滴眼,均4次/日,治疗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S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 up time,BUT)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chirmer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T、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
作者:申爱军;王保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建立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白酒中甲醇含量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结果:分离组分分离度好,结果令人满意。结论:该方法线性关系好,精密度、准确度高,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化同;王洪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产后母婴同室与非母婴同室的泌乳情况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选取母婴同室产妇30例与非母婴同室产妇30例,对其泌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的产妇初次泌乳平均时间(7.12±1.64)h,泌乳频率(3.71±2.03)次/d,而非母婴同室产妇的初次泌乳平均时间(23.25±2.11)h,泌乳频率(2.06±1.16)次/日。母婴同室的产妇乳汁充足24例(80%),乳汁分泌不足仅2例(6.67%),无乳汁分泌0例;非母婴同室产妇乳汁充足仅16例(53.33%),乳汁不足以及无乳汁分泌10例(33.3%)。结论:母婴同室的产妇泌乳时间要早于非母婴同室的产妇,且有利于增进母子间的感情。
作者:乐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产后恢复女性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饮食干预与哺乳干预,干预周期1个月。结果:干预期间治疗组的产后贫血、子宫炎、腹泻、便秘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产后第10天与产后第1个月的泌乳量都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在女性产后恢复中的应用能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泌乳量,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偏头痛性眩晕(MV)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MV 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养血清脑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3次/日。氟桂利嗪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1次/晚。倍他司汀组给予倍他司汀4~8 mg/次,2~4次/日。治疗12周,观察头痛、眩晕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眩晕指标均显著改善。养血清脑颗粒对MV患者头痛指标的影响优于倍他司汀,对头痛时间、程度的影响优于氟桂利嗪,对眩晕频率的影响与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时间的影响与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强度的作用优于氟桂利嗪。治疗后,3组间眩晕残障量表(DHI)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对DHI分项情绪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养血清脑组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MV安全、有效。
作者:周华祥;陈春富;许亮;王维;王国卿;曹玉玲;阎志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v)在转录水平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构建好的含有人类TNF-α启动子的以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为报告基因的质粒DNA转染至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中,以AngⅡ刺激并经不同浓度的Atv处理后,通过检测Luciferase的活性来观察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启动子在VSMCs中可高效稳定的表达;而经AngⅡ刺激的VSMCs中,TNF-α启动子活性较未受刺激时明显上调(P<0.05)。在VSMCs中0.1~10μmol/L的Atv可抑制经AngⅡ刺激后上调表达的TNF-α启动子活性,并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P<0.05)。结论:Atv对TNF-α启动子活性的抑制,证明了其对促炎细胞因子在转录水平的潜在抑制作用。
作者:程莹;鲁永织;孙敏;张卓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2013年收治缺血性心肌病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先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治疗。结果:两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86.96%。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有效率76.09%。结论:在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以进一步改善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病情的改善疗效肯定。
作者:谢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及过敏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2011-2013年收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报告240例,对此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累及多种皮肤与附件损害,不良反应涉及药品多的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药品的不良反应累及9个系统,变态反应在不良反应中比例高。240例头孢类用药人群中,有120例患者有食物和药物过敏史,阳性率10.20%,男56例,女64例。结论:临床运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的力度,降低ADR发生率。
作者:孙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分析接种疫苗1~2个月后本组患者疫苗接种有效率及血清产生自身抗体情况。结果:年龄<25岁患者接种疫苗后有效率高于年龄25~45岁患者和年龄>45岁患者,首次接种疫苗患者发生血清抗体率低于多次接种疫苗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流感病毒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提高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的接种有效性对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作者:苏振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分析出生缺陷人群监测资料,了解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2年出生的23686例围生儿的出生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构成及人口学特征,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7-2012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84.58/万,其中总唇裂、多指(趾)、神经管缺陷、脑积水和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短缩位居发生主要出生缺陷的前5位,其发生率分别为18.94/万、11.78/万、7.15/万、6.31/万、5.05/万;产妇年龄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结论:出生缺陷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杨淑荣;袁燕;陆晓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帕罗西汀合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共观察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帕罗西汀合用小剂量奥氮平疗效显著,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5.0%和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起效快,可提高疗效。
作者:乔泽国;郭彩娥;张玉英;刘彩云;吴恩海;周海霞;高云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我院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关质量控制举措。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微生物标本不合格情况,计算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构成比,分析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质控举措。结果:我院不合格标本总数135例,标本不合格率1.59%。痰标本不合格率42.96%,尿液标本不合格率20.74%,血液标本不合格率14.81%,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率11.11%,粪便标本不合格率5.93%,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率4.44%。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等是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常见原因。结论: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的沟通,确保标本采集、送检过程科学规范;充分发挥管理部门职能,注重检验人员培训;对提高微生物标本合格率,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海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抽取胸腔积液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效果比较。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并分多次抽出胸腔积液;观察组在采用抗结核药的基础上一次性进行胸腔积液微创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记录两组治疗情况作对比。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对照组的退热时间(8.22±1.96)天,观察组的退热时间(4.76±1.81)天;对照组的积液消失时间(13.44±2.96)天,观察组的积液消失时间(8.86±2.18)天,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时尽可能一次性使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亮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云南省普洱市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旨在为普洱市的口腔健康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取普洱市的2个县,再从2个县中各随机抽取2个街道,并在4个街道设置4个点,对中老年人口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安排调查对象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口腔检查结果进行记录统计。结果:男性患者出现楔形缺损、牙周病、牙石以及牙列缺失等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比女性高,仅牙列缺损中男女无明显差异,其余几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龋、楔形缺损、牙石、牙周病、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54岁以及55~64岁,而牙列缺失、半/全口义齿则主要集中在年龄≥65岁;除牙周病发病率各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洱市的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情况并不理想,应当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口腔健康治疗和预防工作。
作者:赵厚玺;王艳兰;杨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以后临床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可靠数据。方法:2011-2012年收治热性惊厥复发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收治热性惊厥无复发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儿热性惊厥发热的因素包括首次发作年龄、惊厥次数、体温、脑电图异常、围生期异常以及家族癫痫病史;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相关影响因素有首次发作年龄、体温偏低、生活环境恶劣、家族癫痫病史以及复杂性惊厥等。结论:导致患儿出现热性惊厥复发的因素多种多样,对于存在高危潜在风险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需要密切观察,通过合理的方法来避免出现惊厥复发。
作者:田发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应用超声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资料。结果:6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胆固醇性息肉73.4%(47/64)、炎性息肉6.25%(4/64)、腺肌增生症4.69%(3/64)、腺瘤15.6%(10/64)。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可依据息肉大小、数目等情况,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手术切除以及随访观察。
作者:高鸣;胡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