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发书
目的:对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以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110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作为观察组,单发性急性胰腺炎作为对照组,每组55例。对两组病因以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胆结石以及饮酒患者所占的比例54.5%,对照组50.9%,各种致病因素中,胆结石以及饮酒所占的比例高,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致病因素,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预后方面,由于酒精性、饮食不当以及高血脂症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其治愈率比较低,但对于胆源性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其治愈率比较高。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胆源性疾病、酒精摄入以及饮食问题与高脂血症等都是其致病因素,对于患者预后而言,胆结石以及饮酒的治疗有效率比较低,其他原因引起的治疗有效率比较高,应引起注意。
作者:李麒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讨论外科手术感染的处理。方法:2013年6月-11月收治手术感染患者40例,分析手术感染原因,探讨其处理和预防。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性质、手术种类、抗生素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呈正相关。结论:重视手术感染问题,有效处理能够预防手术感染。
作者:程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基层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随机抽取2014年1月-4月2000张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统计的20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56.4%,两联用药比例较高(47.0%),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居多,分别占33.7%、22.5%。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存在问题较多,需加强医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强化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应广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与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差异。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70例,随机分成奥美拉、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组(A组)和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组(B组)各85例,A组:奥美拉唑片20 mg/次,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10 g/次,2次/日;克拉霉素0.15 g/次,2次/日;于饭后服用,疗程1周。后继续单独给予奥美拉唑片20 mg/次,2次/日,连续给药7~10天。B组:奥美拉唑片20 mg/次,2次/日;左氧氟沙星0.2 g/次,甲硝唑0.4 g/次,2次/日,饭后服用,疗程1周。结果:A组痊愈42例,显效30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B组痊愈41例,显效31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根除Hp80例,根除率90.9%,B组根除Hp77例,根除率9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治疗。
作者:申文怡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技术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深度手部烧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治疗组采用早期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手部烧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手部功能和外观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早期电刀浅筋膜层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技术对患有深度手部烧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田宝祥;樊华;蔺海龙;杨雄;刘洋;魏纯琳;刘凤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各种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患病率。方法:调查3年来就诊的30~76岁糖尿病患者104例,进行口腔疾病的各种分类,采用国际通行的调查方法。结果:在104例中,龋齿患者18例(17.31%),牙周炎患者24例(23.08%),牙龈炎患者12例(11.54%),牙列缺损患者43例(41.35%),牙列缺失患者7例(6.73%)。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卫生及口腔组织健康情况相对较差,应着重加强口腔卫生以及口腔健康的宣传工作。
作者:郑雪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早孕妇女无痛人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瘢痕子宫早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丙泊酚行无痛人流。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丙泊酚行无痛人流。观察两组有效扩张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有效扩张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早孕妇女无痛人流中,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能充分软化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作者:何耘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3年接种门诊管辖社区的0~7岁儿童,对其家长进行多样化健康教育,如访视、面对面教育和深入社区等。比较健康教育后的接种率。结果:近5年内,一类疫苗接种率从83%上涨到了95%,而二类疫苗接种率从70%上涨到了83%。结论: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疫苗接种效果,而且降低了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高丽芳;李慧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产后母婴同室与非母婴同室的泌乳情况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选取母婴同室产妇30例与非母婴同室产妇30例,对其泌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的产妇初次泌乳平均时间(7.12±1.64)h,泌乳频率(3.71±2.03)次/d,而非母婴同室产妇的初次泌乳平均时间(23.25±2.11)h,泌乳频率(2.06±1.16)次/日。母婴同室的产妇乳汁充足24例(80%),乳汁分泌不足仅2例(6.67%),无乳汁分泌0例;非母婴同室产妇乳汁充足仅16例(53.33%),乳汁不足以及无乳汁分泌10例(33.3%)。结论:母婴同室的产妇泌乳时间要早于非母婴同室的产妇,且有利于增进母子间的感情。
作者:乐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2005-2010年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全部采用中医分型与辨证治疗。结果:痊愈8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痊愈率8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立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护理差错是指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因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问题等原因造成工作失误,但是经过纠正未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或未造成任何后果的医疗纠纷。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当今,重提如何避免或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很有必要。
作者:杨昌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研究迫切需要相关领域的新发展,尤其是作为当今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输血领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漏洞,这就需要广大医学工作者开拓新思路,逐渐加强血站与医院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输血服务质量,造福当今医疗事业。
作者:陆建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究对重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2011-2013年收治重型脑出血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对重型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有74例脑出血患者顺利抢救,抢救成功率86.0%。结论:对重型脑出血患者除了及时有效的临床急救,临床观察和精心的护理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伤残、死亡率。
作者:关祥芝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方法:对本院ICU 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做的126例颈内静脉置管采取回顾性研究,总结血肿、气胸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置管中发生血肿3例(2.38%),误穿动脉12例(9.5%),气胸2例(1.59%)。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者2例,导管意外脱落1例次。结论: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较少,在临床治疗,特别是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晖;张倩;吴贤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每例死亡孕产妇病例进行了认真评审、分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四平市孕产妇死亡病例,明确根本死因,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孕产妇死亡4例,死亡率62.06/10万。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李睿;田雪;安璐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加强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的综合气道管理,有效预防及控制肺内感染发生。方法:对56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综合气管护理方法,即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气道持续湿化并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观察患者疗效。结果:综合气道护理有效保证了气道黏膜湿化及通畅,促进痰液有效排出,预防并减少肺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结论:加用持续气道湿化及机械振动辅助排痰的综合气道护理是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姜华;李冬梅;池健;麻亚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4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73例,克氏针加外固定架2例,T形钢板48例,克氏钉1例。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及影像学评分手段评价手术疗效,并对影响术后预后的不同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Cooney 腕关节评分优100例,良23例,可1例,优良率99.19%;影像学评分中优72例,良4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3.55%。Cooney腕关节评分经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认为骨折分型与骨折复位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Batra影像学评分经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认为年龄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折分型可对术后腕功能活动产生影响,年龄是术后预后影像学评分的影响因素。
作者:邓吉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142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1例,给予对照组硫酸镁治疗,给予研究组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干咳、过敏性鼻炎、呼吸困难、心功能衰竭以及面部浮肿等常见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呕吐、便秘和皮疹及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风英;吴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及过敏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2011-2013年收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报告240例,对此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累及多种皮肤与附件损害,不良反应涉及药品多的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药品的不良反应累及9个系统,变态反应在不良反应中比例高。240例头孢类用药人群中,有120例患者有食物和药物过敏史,阳性率10.20%,男56例,女64例。结论:临床运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的力度,降低ADR发生率。
作者:孙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院个人专业技术档案是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考评、职务职称晋升、学习教育、科研、经验总结的记录和凭证,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科研及其他方面也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作者:闫琴;曾秀凤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