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华
目的:在临床中,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栓塞等,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房颤的药物治疗应根据房颤的分型、并发症以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进行方案的制定,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选取1例诊断为房颤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分析对其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梅;王成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1例。结果: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8.1个月。均无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无深部感染,无髋内翻,无肺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依据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11例,中3例,平均优良率89.2%。结论:PFNA是一种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宇鹤;韩德;郝建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4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73例,克氏针加外固定架2例,T形钢板48例,克氏钉1例。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及影像学评分手段评价手术疗效,并对影响术后预后的不同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Cooney 腕关节评分优100例,良23例,可1例,优良率99.19%;影像学评分中优72例,良4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3.55%。Cooney腕关节评分经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认为骨折分型与骨折复位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Batra影像学评分经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认为年龄为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折分型可对术后腕功能活动产生影响,年龄是术后预后影像学评分的影响因素。
作者:邓吉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其对高血压术前麻醉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手术麻醉前应用阿托品复合咪达唑仑,试验组手术麻醉前应用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统计两组口干、镇静程度,比较两组遗忘率。结果:用药90 min后,对照组口干、镇静评分分别为(2.1±0.6)分、(1.2±0.4)分,均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遗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前用药,效果较佳。
作者:许承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在检测妊娠期女性沙眼衣原体(Chlamydiae trachomatis,Ct)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Genebank公布的Cpn基因序列设计6条 LAMP 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2条环引物),优化并建立 LAMP 检测体系。收治 Ct 感染患者80例,进行LAMP法检测Ct DNA,同时用ELISA检测Ct特异性脂多糖抗原。结果:80例患者中,ELISA检测出阳性46例(57.5%),而LAMP检测出阳性56例(7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有51例服用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ELISA 检测出阳性26例(50.9%),而 LAMP 检测出39例(7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P检测泌尿生殖道Ct感染方法简便、快捷,尤其是对服用过抗生素的患儿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作者:刘玮;刘良专;王华丽;何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产后母婴同室与非母婴同室的泌乳情况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选取母婴同室产妇30例与非母婴同室产妇30例,对其泌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的产妇初次泌乳平均时间(7.12±1.64)h,泌乳频率(3.71±2.03)次/d,而非母婴同室产妇的初次泌乳平均时间(23.25±2.11)h,泌乳频率(2.06±1.16)次/日。母婴同室的产妇乳汁充足24例(80%),乳汁分泌不足仅2例(6.67%),无乳汁分泌0例;非母婴同室产妇乳汁充足仅16例(53.33%),乳汁不足以及无乳汁分泌10例(33.3%)。结论:母婴同室的产妇泌乳时间要早于非母婴同室的产妇,且有利于增进母子间的感情。
作者:乐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云南省普洱市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旨在为普洱市的口腔健康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取普洱市的2个县,再从2个县中各随机抽取2个街道,并在4个街道设置4个点,对中老年人口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安排调查对象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口腔检查结果进行记录统计。结果:男性患者出现楔形缺损、牙周病、牙石以及牙列缺失等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比女性高,仅牙列缺损中男女无明显差异,其余几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龋、楔形缺损、牙石、牙周病、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54岁以及55~64岁,而牙列缺失、半/全口义齿则主要集中在年龄≥65岁;除牙周病发病率各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洱市的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情况并不理想,应当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口腔健康治疗和预防工作。
作者:赵厚玺;王艳兰;杨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索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后腹腔镜下肾脏低温保护技术。方法:选取20例后腹腔镜肾脏低温保护下部分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在后腹腔镜肾脏低温保护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比较两组直肠温度和肾脏温度变化以及肾功能在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2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继发出血、感染及漏尿。研究组冷缺血时间(45.2±5.8)分钟,平均低肾脏温度(15.72±2.93)℃。研究组术前ECT示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33.57±1.07) mL/min,术后1个月患肾GFR(24.91±5.50)mL/min。对照组术前ECT示患肾GFR(35.65±0.45)mL/min,术后1个月患肾GFR(15.50±5.90)mL/min。患者术后随访1~1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无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脏低温保护技术简单易行、效果确切。
作者:孙大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人禽流感院前急救中医护人员的防护与消毒。方法:2010年2月12-20日转运疑似人禽流感患者14例,在转运过程中遵守工作流程,严格执行防护、消毒隔离制度。结果:院前转运工作结束以后,参加转运工作的司机、医护人员没有发生疑似禽流感感染症状。结论:提高院前急救司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消毒隔离措施,能有效地避免人禽流感在院前转运中的感染传播。
作者:邓明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分析接种疫苗1~2个月后本组患者疫苗接种有效率及血清产生自身抗体情况。结果:年龄<25岁患者接种疫苗后有效率高于年龄25~45岁患者和年龄>45岁患者,首次接种疫苗患者发生血清抗体率低于多次接种疫苗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种灭活流感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流感病毒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提高灭活流感病毒疫苗的接种有效性对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作者:苏振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应用超声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资料。结果:6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胆固醇性息肉73.4%(47/64)、炎性息肉6.25%(4/64)、腺肌增生症4.69%(3/64)、腺瘤15.6%(10/64)。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可依据息肉大小、数目等情况,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手术切除以及随访观察。
作者:高鸣;胡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评价抗CCP抗体检测在R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8例血清标本抗CCP抗体以及 RFIg-A、RFIg-G、RFIg-M。结果:抗 CCP 抗体特异性高达94.8%,敏感性94.5%;RF 敏感性97.2%,特异性71.6%。结论: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很高,联合RF的检测能明显提高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玉梅;高翔;邱迟娥;宗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联合特定电磁波置在防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收治具有脂肪液化高危因素的腹部手术患者20例作试验组,关腹时在筋膜浅面及皮下脂肪深面间置1次性吸痰器作为负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每天2次特定电磁波理疗。收治同期手术的具有同样高危因素的腹部手术患者20例作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常规换药。观察两组切口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负压引流联合特定电磁波置防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明显,简单易用。
作者:于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院个人专业技术档案是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考评、职务职称晋升、学习教育、科研、经验总结的记录和凭证,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科研及其他方面也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作者:闫琴;曾秀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每例死亡孕产妇病例进行了认真评审、分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四平市孕产妇死亡病例,明确根本死因,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孕产妇死亡4例,死亡率62.06/10万。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李睿;田雪;安璐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方式、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7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76例均行甲状腺切除术,无一例患者发生手术死亡,2例患者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术后4~5个月恢复正常;在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的患者中,2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钙性抽搐,经补钙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6年,再手术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骨转移2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
作者:张青松;霍彦平;李茹捧;梁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建立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白酒中甲醇含量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结果:分离组分分离度好,结果令人满意。结论:该方法线性关系好,精密度、准确度高,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化同;王洪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偏头痛性眩晕(MV)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MV 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养血清脑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3次/日。氟桂利嗪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1次/晚。倍他司汀组给予倍他司汀4~8 mg/次,2~4次/日。治疗12周,观察头痛、眩晕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眩晕指标均显著改善。养血清脑颗粒对MV患者头痛指标的影响优于倍他司汀,对头痛时间、程度的影响优于氟桂利嗪,对眩晕频率的影响与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时间的影响与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强度的作用优于氟桂利嗪。治疗后,3组间眩晕残障量表(DHI)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对DHI分项情绪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养血清脑组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MV安全、有效。
作者:周华祥;陈春富;许亮;王维;王国卿;曹玉玲;阎志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建立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监测到的全院MDRO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督导。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MDRO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次数逐渐下降。结论:加强MDRO的监测与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的传播,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萍;王清妍;王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本文对实习生在分娩室实习,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和重视基本技能培训。为毕业后较快的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成为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使用型人才。
作者:徐亚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