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宝祥;樊华;蔺海龙;杨雄;刘洋;魏纯琳;刘凤彬
医改给老百姓带来了福利,但是基层医疗机构承载的医疗任务重大,基层医院缺设备、缺人才的现状还很严重,不平等的医疗现象在基层显现出来,这都是改革前进中的问题。基层医改应该从基层老百姓的想法入手,老百姓所想、所需的就是我们要改的,使基层医疗改革取信于民,重视基层医改与基层医疗并重。
作者:王登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针刀在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切孔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临床疗效观察并探索相关机理。方法:将已确诊的患者,在膝关节内侧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定点,一般定5个点,局部麻醉,针刀在5个点上刺入骨内1~3 cm,作“十”字切割。结果:经治疗的42个膝关节中,治愈36个,显效5个,好转1个,治疗有效率97.6%。结论:针刀切孔减压治疗膝关节退行病变疗效很好,疗程短,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新型而高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中晚期患者的治疗基本可以代替手术疗法。
作者:何春茂;王雅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研究晚期妊娠羊水过少采取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晚期妊娠羊水过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入硫酸镁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羊水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胎儿脐动脉血流S/D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羊水过少采取B超进行诊断,同时静脉常规补液,再加硫酸镁治疗,可以使羊水量增多。
作者:段爱多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各种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患病率。方法:调查3年来就诊的30~76岁糖尿病患者104例,进行口腔疾病的各种分类,采用国际通行的调查方法。结果:在104例中,龋齿患者18例(17.31%),牙周炎患者24例(23.08%),牙龈炎患者12例(11.54%),牙列缺损患者43例(41.35%),牙列缺失患者7例(6.73%)。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卫生及口腔组织健康情况相对较差,应着重加强口腔卫生以及口腔健康的宣传工作。
作者:郑雪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帕罗西汀合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共观察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帕罗西汀合用小剂量奥氮平疗效显著,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5.0%和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起效快,可提高疗效。
作者:乔泽国;郭彩娥;张玉英;刘彩云;吴恩海;周海霞;高云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偏头痛性眩晕(MV)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MV 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养血清脑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3次/日。氟桂利嗪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1次/晚。倍他司汀组给予倍他司汀4~8 mg/次,2~4次/日。治疗12周,观察头痛、眩晕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眩晕指标均显著改善。养血清脑颗粒对MV患者头痛指标的影响优于倍他司汀,对头痛时间、程度的影响优于氟桂利嗪,对眩晕频率的影响与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时间的影响与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强度的作用优于氟桂利嗪。治疗后,3组间眩晕残障量表(DHI)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对DHI分项情绪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养血清脑组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MV安全、有效。
作者:周华祥;陈春富;许亮;王维;王国卿;曹玉玲;阎志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在临床中,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栓塞等,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房颤的药物治疗应根据房颤的分型、并发症以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进行方案的制定,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选取1例诊断为房颤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分析对其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梅;王成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讨论外科手术感染的处理。方法:2013年6月-11月收治手术感染患者40例,分析手术感染原因,探讨其处理和预防。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性质、手术种类、抗生素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呈正相关。结论:重视手术感染问题,有效处理能够预防手术感染。
作者:程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痰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痰标本1537份,对其进行培养,672阳性结果;共检出782株病原菌,其中546株革兰阴性杆菌,157株革兰阳性球菌;79株真菌;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有效;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二、三代头孢菌素能有效治疗肺炎链球菌。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主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且菌的药敏性发生较大变化,故临床合理应用药物避免出现耐药性。
作者:周云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了解荣巷街道2010-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搜集手足口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3年共监测到荣巷街道手足口病576例,按照荣巷地区总人口89086计算,年平均发病率161.64/10万,男372例,女204例,男女比1.824:1;以≤5岁儿童为主(89.76%),尤以≤3岁儿童发病率高(61.98%),发病高峰集中在5-7月份。结论:荣巷街道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性,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托幼机构卫生管理。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SAS分值以及SDS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优良率比对照组高,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认知,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孙茂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探讨导致直肠癌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收治延误诊治的直肠癌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临床处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治疗有效率并进行5~7年的随访。结果:经再次检查确诊的患者,按病理类型分类,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4例,黏液腺癌1例,乳头状腺癌2例;按照直肠癌的Dukes改良分期标准分类,B2期8例,C1期6例,C2期3例,D期2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实施化疗(2例),直肠癌根治术(12例),姑息手术(5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5~7年的随访,患者的1年生存率78.9%(15/19),3年生存率52.6%(10/19),5年生存率26.3%(5/19)。结论:导致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发生延误的原因涉及到患者自身对相关疾病知识和医疗常识的匮乏、医护工作者的医疗水平、医生在诊断中的疏忽等。医院要从提高直肠癌的临床检测技术和加强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心培养,强化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入手,降低直肠癌延误诊断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袁小雨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工作对精神科患者入院治疗康复出院后返院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入院并于当年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接受系统健康宣教工作的患者79例,作为健康宣教干预组,进行连续3年随访记录其复发返院情况;另外选择2006年入院并于当年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未接受过系统健康宣教工作的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经3年随访复发返院情况。结果:经3年随访,干预组第1~3年的返院率分别为7.59%、24.05%、43.04%;对照组第1~3年的返院率分别为28.74%、48.28%、66.67%。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应随访年限内返院率比较的χ2检验结果分别为12.28、10.46、9.30(P<0.05)。结论:健康宣教干预组3年随访期间返院率明显低于未接受过系统健康宣教的对照组,提示健康宣教工作有助于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康复和降低出院患者的返院率。
作者:贾建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慢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85例,给予中药熏洗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运用 KSS 膝关节评分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85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时间为出院后1~12个月,平均9个月。KSS评分由治疗前的(54.21±10.23)分升高到(87.36±12.47)分,所有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具有简、便、效、廉的独特优势,无不良反应,适应人群广,值得临床优势选择。
作者:朱绍欣;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社区构建和实施糖尿病防治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社区构建糖尿病监控和健康教育系统,并在社区选取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控制不佳80例,控制良好80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和随访。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治疗达标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显著增强,且两组治疗达标率均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构建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中加入糖尿病监控和健康教育系统,能有效规范社区糖尿病模式,提高防治水平,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改善治疗达标率,从而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钱文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颈椎病患者108例,使用中医综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76例(70.4%),显效18例(16.7%),有效11例(10.2%),无效3例(2.7%),总有效率97.3%。结论:颈椎病并非单一的治疗方法,必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使治愈率提高,病程缩短,复发率减少。
作者:麦合木提·阿木提;张起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本文总结了各类神经症者的心理模式,从思维、反应和行为方面深入探讨这些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功用,模式是人格的基础,有助于咨询师深入了解咨客,引导咨客改变模式。
作者:陈蓉;郭国旗;刘晓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均在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后,作为观察组;在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前,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糖尿病护理小组组建前后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的组建,不仅有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而且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的糖尿病护理专业知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遵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建立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白酒中甲醇含量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结果:分离组分分离度好,结果令人满意。结论:该方法线性关系好,精密度、准确度高,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化同;王洪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集正常受检者350例,通过凝聚胺技术给予试验,并检测74份疑难血液标本。结果:正常受检者10秒内非特异性凝聚消失人数182例(52.00%),在20秒内消失人数168例(48.00%);在3分钟内所有正常受检者非特异性凝聚全部消失。但3分钟后全部受检者的特异性凝聚均未消失。利用凝聚胺技术检测出有抗体且反复输血血液标本、配血不合格以及正常献血和输血反应者的标本74份。通过凝聚胺技术测定青霉素抗体标本,肉眼即可识别2+凝聚。结论:凝聚胺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便利、高效以及灵敏度高等优势,可有效防止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石俊平;陈艳萍;王训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