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银花
目的:总结19例肺结核肺叶切除后临床护理效果,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充分准备,做好有效沟通,全麻后的护理,呼吸道管理,引流液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本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轻度皮下气肿3例,早期肺扩张不全2例,经协助患者有效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肺扩张良好。19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作者:王素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院个人专业技术档案是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考评、职务职称晋升、学习教育、科研、经验总结的记录和凭证,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科研及其他方面也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作者:闫琴;曾秀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索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后腹腔镜下肾脏低温保护技术。方法:选取20例后腹腔镜肾脏低温保护下部分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在后腹腔镜肾脏低温保护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比较两组直肠温度和肾脏温度变化以及肾功能在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2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继发出血、感染及漏尿。研究组冷缺血时间(45.2±5.8)分钟,平均低肾脏温度(15.72±2.93)℃。研究组术前ECT示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33.57±1.07) mL/min,术后1个月患肾GFR(24.91±5.50)mL/min。对照组术前ECT示患肾GFR(35.65±0.45)mL/min,术后1个月患肾GFR(15.50±5.90)mL/min。患者术后随访1~1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无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脏低温保护技术简单易行、效果确切。
作者:孙大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诊断资料。结果:肿瘤转移10例,颈部多形腺瘤8例,颈部腮裂囊肿7例,神经鞘瘤5例,颈部淋巴管囊肿和颈部神经纤维瘤分别3例,淋巴结核和血管畸形分别2例。结论:CT应用于颈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高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全身麻醉和硬模外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观察组则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中失血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全麻方式。
作者:王占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研究晚期妊娠羊水过少采取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晚期妊娠羊水过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入硫酸镁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羊水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胎儿脐动脉血流S/D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羊水过少采取B超进行诊断,同时静脉常规补液,再加硫酸镁治疗,可以使羊水量增多。
作者:段爱多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在行腰大池引流置管护理时,成立管路护理质控小组,做好引流管护理,防止非计划性拔管,严格消毒隔离管路,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晓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祛痰、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纤支镜下局部灌洗。2周1个疗程,观察两组抗生素用药时间、临床症状及血清CRP(C-反应蛋白)值。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3/40)和总有效率(37/40)均高于对照组(9/40)和(27/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生素用药天数(10.35±4.56)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7.30±5.1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CRP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支镜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能够有效缩短抗生素疗程,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孝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产后母婴同室与非母婴同室的泌乳情况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选取母婴同室产妇30例与非母婴同室产妇30例,对其泌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的产妇初次泌乳平均时间(7.12±1.64)h,泌乳频率(3.71±2.03)次/d,而非母婴同室产妇的初次泌乳平均时间(23.25±2.11)h,泌乳频率(2.06±1.16)次/日。母婴同室的产妇乳汁充足24例(80%),乳汁分泌不足仅2例(6.67%),无乳汁分泌0例;非母婴同室产妇乳汁充足仅16例(53.33%),乳汁不足以及无乳汁分泌10例(33.3%)。结论:母婴同室的产妇泌乳时间要早于非母婴同室的产妇,且有利于增进母子间的感情。
作者:乐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在急诊宫外孕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宫外孕手术患者45例,给予术中自体输血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术中一般情况均好转,未发生输血反应,术后亦无明显感染,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自体输血是抢救内出血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的器械、材料,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潘建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本病主要是针对心衰和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根据情况选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女性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为更好地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张彪;郑亚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腹彩色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切口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5月-2014年2月收治子宫切口妊娠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妊娠囊型患者2例,混合性回声影患者13例;妊娠囊位置显示率100%。患者血流信号异常,所有患者PSV均>40 cm/s,RI均<1;经药物治疗后,行宫腔镜或清宫术,随访3~12个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很强的敏感度,同时为后期的手术治疗时机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分析替米沙坦治疗不同类型高血压的不同用药方案及其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在院接受治疗的不同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于上午8时行替米沙坦治疗,治疗组于晚8时行替米沙坦治疗,用药剂量均80 mg/次,1次/日,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24小时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情况及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替米沙坦治疗,于晚8时用药效果更佳,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压类型,促进昼夜节律的恢复。
作者:王束秀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和急诊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2013年1月1日-2013年11月1日收治行动脉血气分析和急诊血常规检查患者115例,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所得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值。结果:动脉血气分析中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急诊血常规检查,二者的成对差分(9.26±17.21),t=5.77,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压积值明显高于急诊血常规检查的水平,二者的成对差分(2.27±4.89),t=5.01,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气分析、急诊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系数 r=0.78,P=0.00,呈明显正相关,红细胞压积的相关系数r=0.77,P=0.00,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要考虑到上述情况,合理分析上述结果,在紧急情况下血气分析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可以作为参考,但要得到更准确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仍需要进一步行血常规检查。
作者:苏淑红;刘志强;李石林;张芙成;高鹏;赵利培;王志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早孕妇女无痛人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瘢痕子宫早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丙泊酚行无痛人流。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丙泊酚行无痛人流。观察两组有效扩张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有效扩张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早孕妇女无痛人流中,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能充分软化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作者:何耘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2013年收治缺血性心肌病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先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治疗。结果:两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86.96%。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有效率76.09%。结论:在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以进一步改善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病情的改善疗效肯定。
作者:谢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均在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后,作为观察组;在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前,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糖尿病护理小组组建前后两组临床护理质量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的组建,不仅有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而且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的糖尿病护理专业知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遵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分析出生缺陷人群监测资料,了解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2年出生的23686例围生儿的出生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构成及人口学特征,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7-2012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84.58/万,其中总唇裂、多指(趾)、神经管缺陷、脑积水和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短缩位居发生主要出生缺陷的前5位,其发生率分别为18.94/万、11.78/万、7.15/万、6.31/万、5.05/万;产妇年龄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结论:出生缺陷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杨淑荣;袁燕;陆晓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云南省普洱市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旨在为普洱市的口腔健康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取普洱市的2个县,再从2个县中各随机抽取2个街道,并在4个街道设置4个点,对中老年人口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安排调查对象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口腔检查结果进行记录统计。结果:男性患者出现楔形缺损、牙周病、牙石以及牙列缺失等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比女性高,仅牙列缺损中男女无明显差异,其余几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龋、楔形缺损、牙石、牙周病、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54岁以及55~64岁,而牙列缺失、半/全口义齿则主要集中在年龄≥65岁;除牙周病发病率各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洱市的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情况并不理想,应当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口腔健康治疗和预防工作。
作者:赵厚玺;王艳兰;杨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为了贯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落实,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比较2012-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率、规范化管理率,分析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对策。结果:老年人的体检率分别是53%、65%、85%,规范管理率分别是12%、25%、54%。随着我院工作方式的改进,体检率与规范管理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结论:政府支持、广泛宣传、群众支持、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改进工作方式,才能提高老年人管理工作的水平。
作者:关红春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