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股沟疝气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探析

王红卫

关键词:腹股沟疝气, 不同手术, 治疗方式, 效果, 探析
摘要:目的:对腹股沟疝气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腹股沟疝气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复发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不仅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患者承受的痛苦小,而且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2007-2012年围产儿出生缺陷人群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出生缺陷人群监测资料,了解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2年出生的23686例围生儿的出生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构成及人口学特征,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7-2012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84.58/万,其中总唇裂、多指(趾)、神经管缺陷、脑积水和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短缩位居发生主要出生缺陷的前5位,其发生率分别为18.94/万、11.78/万、7.15/万、6.31/万、5.05/万;产妇年龄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结论:出生缺陷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杨淑荣;袁燕;陆晓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基层医院行腰大池引流术后管路的护理体会

    在行腰大池引流置管护理时,成立管路护理质控小组,做好引流管护理,防止非计划性拔管,严格消毒隔离管路,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晓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房颤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例

    目的:在临床中,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栓塞等,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房颤的药物治疗应根据房颤的分型、并发症以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进行方案的制定,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选取1例诊断为房颤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分析对其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梅;王成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强阿片类药物致便秘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由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癌痛患者30例,均为首次服用阿片类药物,作为对照组。2013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癌痛患者30例,均为首次服用阿片类药物,作为试验组。试验组进行药物干预、饮食、运动等护理措施预防便秘,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结果:护理干预使试验组便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可有效改善服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结论:患者开始口服阿片类药物时,就应开始护理干预预防便秘,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预防应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

    作者:郭菁;顾晓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治疗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行急诊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147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84例85个动脉瘤,显微手术组63例64个动脉瘤,以出院mRS分级0~2级为预后良好,结合年龄及Hunt-Hess分级对比两种术式预后。结果:两种术式总体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65岁时,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率显著好于显微手术(P<0.05);当患者<65岁时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Hunt-Hess 1~3级和4~5级,两种术式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治疗总体并发症及癫痫发生率显著低于显微手术。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是破裂颅内动脉瘤急诊治疗的有效方法,血管内治疗手术风险更低,尤其适合老年及后循环动脉瘤。

    作者:王芃;李铁男;黄山;郎晓峰;李挪;刘伟;张铁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以后临床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可靠数据。方法:2011-2012年收治热性惊厥复发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收治热性惊厥无复发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儿热性惊厥发热的因素包括首次发作年龄、惊厥次数、体温、脑电图异常、围生期异常以及家族癫痫病史;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相关影响因素有首次发作年龄、体温偏低、生活环境恶劣、家族癫痫病史以及复杂性惊厥等。结论:导致患儿出现热性惊厥复发的因素多种多样,对于存在高危潜在风险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需要密切观察,通过合理的方法来避免出现惊厥复发。

    作者:田发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目的:探讨社区构建和实施糖尿病防治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社区构建糖尿病监控和健康教育系统,并在社区选取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控制不佳80例,控制良好80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和随访。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治疗达标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显著增强,且两组治疗达标率均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构建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中加入糖尿病监控和健康教育系统,能有效规范社区糖尿病模式,提高防治水平,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改善治疗达标率,从而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钱文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偏头痛性眩晕的效果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偏头痛性眩晕(MV)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MV 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养血清脑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3次/日。氟桂利嗪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1次/晚。倍他司汀组给予倍他司汀4~8 mg/次,2~4次/日。治疗12周,观察头痛、眩晕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眩晕指标均显著改善。养血清脑颗粒对MV患者头痛指标的影响优于倍他司汀,对头痛时间、程度的影响优于氟桂利嗪,对眩晕频率的影响与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时间的影响与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强度的作用优于氟桂利嗪。治疗后,3组间眩晕残障量表(DHI)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对DHI分项情绪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养血清脑组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MV安全、有效。

    作者:周华祥;陈春富;许亮;王维;王国卿;曹玉玲;阎志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联合用药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胃溃疡Hp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和左氧氟沙星。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Hp阳性率和胃溃疡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8/40),显效25例,有效1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0%,显效10例,有效18例,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阳性率分别为2.5%、15%,胃溃疡的复发率分别为1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及左氧氟沙星能有效清除Hp,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胃溃疡的复发率。

    作者:闫永丽;张国洲;许克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甲醇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白酒中甲醇含量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结果:分离组分分离度好,结果令人满意。结论:该方法线性关系好,精密度、准确度高,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化同;王洪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乳腺纤维瘤患者9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采用放射状切口,试验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两组在切口愈合情况、复发率、美观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复发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乳房美观满意度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采用环乳晕切口可取得满意的美观效果,且不影响切口愈合,不增加复发,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作者:吕发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慢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85例,给予中药熏洗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运用 KSS 膝关节评分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85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时间为出院后1~12个月,平均9个月。KSS评分由治疗前的(54.21±10.23)分升高到(87.36±12.47)分,所有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具有简、便、效、廉的独特优势,无不良反应,适应人群广,值得临床优势选择。

    作者:朱绍欣;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应用超声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资料。结果:6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胆固醇性息肉73.4%(47/64)、炎性息肉6.25%(4/64)、腺肌增生症4.69%(3/64)、腺瘤15.6%(10/64)。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可依据息肉大小、数目等情况,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手术切除以及随访观察。

    作者:高鸣;胡爱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56例的综合气道护理

    目的:通过加强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的综合气道管理,有效预防及控制肺内感染发生。方法:对56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综合气管护理方法,即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气道持续湿化并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观察患者疗效。结果:综合气道护理有效保证了气道黏膜湿化及通畅,促进痰液有效排出,预防并减少肺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结论:加用持续气道湿化及机械振动辅助排痰的综合气道护理是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姜华;李冬梅;池健;麻亚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与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差异。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70例,随机分成奥美拉、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组(A组)和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组(B组)各85例,A组:奥美拉唑片20 mg/次,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10 g/次,2次/日;克拉霉素0.15 g/次,2次/日;于饭后服用,疗程1周。后继续单独给予奥美拉唑片20 mg/次,2次/日,连续给药7~10天。B组:奥美拉唑片20 mg/次,2次/日;左氧氟沙星0.2 g/次,甲硝唑0.4 g/次,2次/日,饭后服用,疗程1周。结果:A组痊愈42例,显效30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B组痊愈41例,显效31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根除Hp80例,根除率90.9%,B组根除Hp77例,根除率9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治疗。

    作者:申文怡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帕罗西汀合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共观察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帕罗西汀合用小剂量奥氮平疗效显著,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5.0%和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起效快,可提高疗效。

    作者:乔泽国;郭彩娥;张玉英;刘彩云;吴恩海;周海霞;高云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负压引流联合特定电磁波防治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疗效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联合特定电磁波置在防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收治具有脂肪液化高危因素的腹部手术患者20例作试验组,关腹时在筋膜浅面及皮下脂肪深面间置1次性吸痰器作为负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每天2次特定电磁波理疗。收治同期手术的具有同样高危因素的腹部手术患者20例作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常规换药。观察两组切口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负压引流联合特定电磁波置防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明显,简单易用。

    作者:于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四平市2014年上半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报告

    目的:对每例死亡孕产妇病例进行了认真评审、分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四平市孕产妇死亡病例,明确根本死因,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孕产妇死亡4例,死亡率62.06/10万。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李睿;田雪;安璐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类型高血压采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替米沙坦治疗不同类型高血压的不同用药方案及其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在院接受治疗的不同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于上午8时行替米沙坦治疗,治疗组于晚8时行替米沙坦治疗,用药剂量均80 mg/次,1次/日,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24小时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情况及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替米沙坦治疗,于晚8时用药效果更佳,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压类型,促进昼夜节律的恢复。

    作者:王束秀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142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1例,给予对照组硫酸镁治疗,给予研究组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干咳、过敏性鼻炎、呼吸困难、心功能衰竭以及面部浮肿等常见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呕吐、便秘和皮疹及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风英;吴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