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育红
目的:观察和分析胸外科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胸外科住院患者6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给予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胸外科外侧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花销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限性小切口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少、疼痛轻、住院花费低、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洪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研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痉挛型脑瘫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痉挛型脑瘫患者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24例痉挛型脑瘫患者在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22例治疗效果比较显著,2例治疗后病症出现复发,治疗总有效率约92%,并且患者在经手术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痉挛型脑瘫患者病症治疗,具有较为突出的治疗效果,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进行长期正规的康复治疗,以后利于避免患者病症出现复发。
作者:孟凡学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在治疗胃溃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0年2月收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17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将这些患者在各自的意愿下随机分成埃索美拉唑组86例和奥美拉唑组89例。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均在应用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基础上,再分别应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奥美拉唑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埃索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总有效率比较理想,且不良反应少,是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
作者:孙育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人工关节置换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治疗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崔俊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普罗帕酮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50%(35/40)、5.00%(2/40),对照组则分别为80.00%(32/40)、12.50%(7/4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治疗时除了要考虑疗效外,还应注意老年人群的耐受性,故而应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处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效果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何德平;刘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泌尿外科后腹腔镜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泌尿系统疾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接受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39例接受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出血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收治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126例,出现出血并发症11例。其中出现手术中出血8例,出现手术后出血3例。对出现出血并发症的11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处理。结果:11例出现出血并发症患者经处理恢复出院,主要结石均被取出,无继发其他并发症。结论:经皮肾镜取石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要求术者操作手术器械技术娴熟,动作轻柔,并且熟练掌握泌尿系B超检查技术;术中仔细止血,术后加强护理避免造瘘管脱落,出现相应并发症后经及时相关处理,绝大部分患者能得到满意恢复。
作者:杨国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减的早期干预在妊娠期妇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亚临床甲减妊娠期妇女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探讨早期干预在亚临床甲减妊娠期妇女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孕妇妊高征、剖宫产、羊水过多、早产、巨大胎儿、胎儿畸形、呼吸窘迫、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分别为9.80%、78.43%、9.80%、15.69%、7.84%、9.80%、5.88%、1.96%,与非干预组的39.21%、92.1%、35.29%、52.94%、25.49%、27.45%、19.61%、11.7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亚临床甲减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同时改善妊娠孕妇和胎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靖洁;彭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常见拆零药品维生素B1、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稳定性分析与管理方法。方法:将维生素B1、对乙酰氨基酚片在规定环境下进行分装留样,在第0、14、28、56以及84天内对于药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维生素B1片在实验第28天之后的测定中,其平均标示量测定结果92.83%,已经达到标准的临界值范围,并且在第56天的测定时,测定结果达到了96.14%,已经显示其不符合标准或者已经发生异常变化;对乙酰氨基酚片含量变化并不明显,在84天后也处于合格范围内。结论:拆零药品应根据各自的药品性质选择相对应的药品包装材料和存放环境,同时注意在分装药品的外包装上注明其有效期。
作者:宋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在分娩过程中经常出现新生儿窒息,及时发现发病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提高存活率,提高新生儿生产效果。本文总结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因素及相关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复苏措施和复苏后的护理。
作者:马香;金莲子;杨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咳嗽、吞咽反射减弱及消失,易阻塞气道导致呼吸不畅从而危及生命。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在临床工作中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作者:周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加压延长方法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经验。方法:应用Ilizarov技术加压延长方法治疗长骨干骨不连缺损20例,在骨折端穿入骨圆针,在截骨处与骨纵轴垂直穿入圆形针锯,安装双轨外固定延长器。术后7天始以1.0 mm速度每天延长截骨端至骨缺损长度后停止。延长骨段骨性愈合后拆除延长器。结果:采用Ilizarov支架固定治疗后骨不连0.7~1.2 a愈合,愈合率100%。全部患者患肢可不扶拐负重行走,关节活动明显优于术前。结论:Ilizarov支架治疗长骨干感染性骨不连具有不加重骨折端软组织和骨组织的血运的损伤;避免了内置物所导致的二重感染;便于调整,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缓慢牵伸产生的一定张力,可刺激骨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达到骨段延长目的;加压使缺损两端骨面紧密对合,在干骺端骨延长过程中,有利于缺损骨端的愈合等优点。
作者:孟祥永;崔旭娜;崔建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关节及肌腱周围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关节及肌腱周围肿块患者76例,回顾性分析其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及发生部位。结果:超声诊断关节及肌腱周围软组织肿块病变76例,其中腱鞘囊肿18例(25.28%),关节囊积液18例(25.28%),腘窝囊肿24例(31.58%),滑囊炎14例(18.42%),腱鞘巨细胞瘤1例(1.31%),腹壁外韧带样纤维瘤1例(1.31%)。结论:高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快速、便于重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应用诊断价值高,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多方位扫查的特点,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特征,并可较好地区分出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及积液、血肿、血栓等,为判断肿块的组织学来源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江艳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HPV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行宫颈癌筛查患者7438例,分别行TCT检查及高危型HPV监测,对任一阳性病例均行病理活检,对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38例患者分别行TCT、HPV检测,646例患者TCT检查呈阳性(8.69%)。782例存在高危型HPV感染情况,阳性率10.51%。对比分析联合检查和单项检查的筛查率,联合检查的筛查率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联合TCT检查能降低宫颈癌筛查漏诊率,提高筛查准确性。
作者:张娟;刘乃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AMI患者40例,年龄≤40岁,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危险因素比较中,吸烟34例(85%)位于第一位;在临床特点中,典型胸痛36例(90%)位于第一位。结论:青年AMI患者病情虽凶险,但如及时准确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作者:钱春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一般性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增加莫西沙星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明显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应用于获得性肺炎的研究和治疗,且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较好,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陈九一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脑利钠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2012年1月-12月收治心力衰竭患者294例,将所有患者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评定标准分为3组,分别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将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脑利钠肽水平。结果:3组患者的脑利钠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其中Ⅲ级组的脑利钠肽水平高于Ⅱ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Ⅱ级组低(P<0.05)。脑利钠肽含量越高,发生再住院及死亡的可能性越高;Ⅱ级组、Ⅲ级组与Ⅳ级组的再住院及死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利钠肽升高的患者短期再住院及死亡率升高,对充血性心衰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红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甲状腺瘤患者58例,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护患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护患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存在并发症的影响及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方法: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进行锁骨钩钢板治疗,并且对并发症及其后期的护理做总结分析。结果:30例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全部修复肩锁韧带,为了更加有利地使用正确的方法,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活动外展仅60°,肩关节功能Herscovici标准:优。结论: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锁骨钩钢板是目前治疗肩锁关节周围创伤的主要针对性的手术,肩关节功能恢复快、优良率高、并发症少。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医生要严格地掌握手术内固定适应证和科学的使用钢板,并且监督患者康复后的功能训练。在整个恢复过程中,间断性的护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与患者和家属时常保持沟通交流是及时治疗的关键。
作者:王带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慢性病在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居民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本文就本辖区内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现状做一简单报告,期望对未来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张民;刘虹宏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