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吟遒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治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4例,均行CT和MR检查,以及血清凝集试验。结果:病变分布于腰椎,其中以L4发病率高。特征性表现:骨破坏灶小而多发,且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灶周增生硬化,新生骨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体边缘新生骨赘加上其间的破坏灶构成“花边椎”样表现。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鉴别诊断主要包括腰椎结核、化脓性脊柱炎。
作者:乔聚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评估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两种进样模式(手动进样、自动进样)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评价两种进样模式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和批内精密度符合要求得基础上,选取5份新鲜全血在两种进样模式下进行检测,以手动进样模式检测结果为参考,将两种进样模式的WBC、RBC、Hb、Hct、MCV、Plt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进样模式WBC、RBC、Hb、Hct、MCV、PLT的相对偏差和相关性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两种进样模式检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王锐;孟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本文就温经汤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应用做一简单介绍,以期望对以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刘胜忠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科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主要实施硫酸镁治疗,试验组则实施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进行治疗,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朱玉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患者对口腔护理液温度的舒适度要求。方法:2013年1月-5月收治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口腔护理液选用生理盐水,对照组选用常温生理盐水,试验组选用40℃左右的0.45%的盐水,按口腔护理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比较两组舒适度。结果:通过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比较分析,舒适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适的口腔护理液的温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周小琴;贺廷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低钙透析(1.25 mmol/L)联合碳酸钙及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治维持性血透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22例,透析采用浓度1.25 mmol/L的碳酸低钙透析液,口服碳酸钙和骨化三醇胶丸,观察透析前、透析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血清PTH。结果:3个月后血钙维持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钙磷乘积和血清PT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钙透析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曹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究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方法:2010-2013年收治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归纳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抢救成功,围产儿中出现8例死胎。结论:对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抢救成功概率提高的重要保障,如有必要则果断将子宫切除并及时补充凝血因子,肝素的使用要遵循小心谨慎的原则,大程度提高患者抢救成功概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究对脑积水患者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2013年收治脑积水患者22例,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9%(20/22),并发症发生率18.2%(4/22)。结论: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临床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发生率不高,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
作者:张中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2012-2013年收治老年患者400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各200例。试验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通过对试验组以及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实施安全护理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了医院老年患者的安全保障。
作者:盛桂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钙、钠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检测76例热性惊厥患儿和对照组69例发热患儿的血清钙、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热性惊厥组血清钙、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存在低血钙、低血钠。热性惊厥与低钙、低钠之间互为因果,针对热性惊厥治疗时除常规止惊、降温外应注意纠正低钙低钠血症,预防惊厥反复发作,减轻脑组织和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
作者:王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肺癌患者60例,作为肺癌组(A组),同期收治肺部良性病变患者67例,作为肺良性病变组(B组),另选健康体检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C组),对CYFRA21-1、NSE、CEA、CA125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A 组 CYFRA21-1阳性率68.3%,NSE 38.3%,CEA 73.3%,CA12545.0%;A 组和 B 组、C 组在 CYFRA21-1、NSE、CEA、CA125水平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FRA21-1、NSE、CEA、CA125检验在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上官昌吉;张丽水;黄明翔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经过院前急救与综合护理,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准确判断严重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早期症状,及时有效进行院前临床救治,严格的掌握发生创伤性休克院前救护的关键要素,如保证呼吸道通畅,迅速的建立两组静脉通道和给予创伤带来的明显的或者潜在的出血伤口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使有效循环血量增加,减少出血,使患者提升血压,减少休克引起的并发症,所以综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分娩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护理方式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满意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巧完全掌握,而对照组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只是基本掌握。结论:母婴同室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还有助于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母婴同室的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表现,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邓明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不同肺动脉分支水平肺动脉内栓子的显示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收治的40例肺栓塞患者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图像分别重建为0.75 mm、1.5 mm、3.0 mm和5.0 mm层厚,记录显示清楚的各分支水平的肺动脉内有无内栓子,比较四组图像对肺动脉分支和动脉内栓子的显示情况。结果:0.75 mm 和1.5 mm 层厚在各水平肺动脉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mm 厚层优于5.0 mm 和3.0 mm(P<0.05)。血栓显示方面,0.75 mm 和1.5 mm 厚层在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子的显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m 与5.0 mm 层厚显示叶、段、亚段肺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mm 层厚的亚段肺动脉栓塞血管显示率显著优于3.0 mm(P<0.05)。结论:重建1.5 mm 层厚图像在显示周围肺动脉和亚段以上肺动脉内栓子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作用,具有重要的诊断和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芙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甲状腺手术患者57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顺利接受治疗,康复出院。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红梅;吴延香;金美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以本院实际诊治的病例为参考依据,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诱因、病程进展、临床表现,从而增加对该病的认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该病的诱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数据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该病好发于3~12岁儿童,尤其7~12岁居多;冬春季发病占全年的78%;患儿常以皮肤紫癜,且有一定比例的患儿合并有肾脏损伤。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多为学龄期儿童,且集中在冬春季发病,常为感染所致,且患者可能存在消化道症状,因此,对于该病的诊治需做好提前防治,尤其是早期合理规范的诊断与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
作者:吴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索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作用与疗效。方法:随机将2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试验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治疗。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84%。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1%(P<0.05)。结论:阿奇霉素对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和玉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常见拆零药品维生素B1、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稳定性分析与管理方法。方法:将维生素B1、对乙酰氨基酚片在规定环境下进行分装留样,在第0、14、28、56以及84天内对于药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维生素B1片在实验第28天之后的测定中,其平均标示量测定结果92.83%,已经达到标准的临界值范围,并且在第56天的测定时,测定结果达到了96.14%,已经显示其不符合标准或者已经发生异常变化;对乙酰氨基酚片含量变化并不明显,在84天后也处于合格范围内。结论:拆零药品应根据各自的药品性质选择相对应的药品包装材料和存放环境,同时注意在分装药品的外包装上注明其有效期。
作者:宋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6-2009年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总结临床体会。结果:60例手术患者,随访1~5年,其中优39例,良16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91.6%。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手术要力求功能复位,充分植骨,佳固定,大程度恢复关节结构和功能,是保证关节面的平整和关节稳定重要因素。术后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段宏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周围神经后引起的急性炎性皮肤病,常侵犯肋间神经,好发于腰部。发生于耳郭周围的带状疱疹致前庭神经元炎者较少见。本文就1例带状疱疹性前庭神经元炎误诊病例做一简单分析,以期望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该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有所帮助。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