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营养风险与临床特征的关联分析

杨红伟;李新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营养风险筛查, 临床特征
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营养风险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54例住院确诊为UC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营养风险与临床特征关联分析。结果54例 UC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7.0%(20/54)。症状缓解者1例,且无营养风险;轻、中和重度活动 UC组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2.5%(2/16),40.0%(12/30),85.7%(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筛查发现UC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且营养风险与年龄、临床类型、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结肠镜下病理分级等临床特征有关联。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自我国开展无偿献血以来,不时会出现献血不良反应,既会增加献血者的心理负担,又会影响到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热情和勇气。本文首先分析了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其次,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安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中西汇通“四阶段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西医辩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病机与现代医学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中西汇通、互相参照,拟定了的“四阶段疗法”随机对照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结果中医中药治疗与西药标准化治疗效果相当,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阶段疗法”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苏泽飞;晏廷亮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观察耐药性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通过临床对耐药性结核患者进行观察,总结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80例耐药性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药物耐药性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耐药性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患者的康复状况有明显改善。

    作者:孟令香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内、外括约肌切断松解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Ⅲ期肛裂125例的临床疗效

    肛裂是肛管全层皮肤损伤后形成的纵形小溃疡,为肛肠科的常见疾病,祖国医学将其称为“钩肠痔”“裂痔”或“裂口痔”等。对于Ⅲ期肛裂,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而肛裂术式很多,目前多以内括约肌切断术为主,但同时主张切断外括约肌皮下部的较少。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选取Ⅲ期肛裂患者(后位正中线附近裂口)行后侧围切断外括约肌皮下组织并联合中药熏洗苦参外洗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娜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提高预防接种安全性

    免疫接种是一项面向群体并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民心工程,是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措施,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直接取决与预防接种质量的好坏。当前人们对预防接种的关注已经由儿童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预防接种,会不会出现传染病,逐渐的向会不会因为预防接种而引起健康危害。因此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如出现不良的事件,则会严重的影响医疗机构的信心,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疫苗接种的覆盖范围,对地区的预防接种的工作进程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

    作者:万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护士应急能力的培养方法及急救药品的配备

    目的:研究为提高护士在紧急救护危重患者及解决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方法研究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预案,在全院护士组织并参与护士大练兵。结果提高了护士的应急能力,培养了护士高水平素质,发挥了护士的正能量作用,设专人管理急救室的药品,使患者的病死率下降,抢救成功提高,结论提高护士应急能力直接影响医院的工作效率,急救药品及时到位,使无数频与死亡的患者起死回生,发挥出护士正能量作用。

    作者:徐霞;魏南楠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处理

    目的:总结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加强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结果在患者手术后的5~7 d皆开始下床活动,并且患肢关节可以屈膝超过90°的活动度。结论实施严格的术前术后护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崔晓旭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ABO血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胰腺癌的关系

    目的:评价ABO血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HCV)与胰腺癌之间和关系。方法研究回顾753例胰腺癌患者和3012例健康对照的资料,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估计校正风险比。结果与O比较,A、AB、B型的校正风险比为1.29(95% CI,1.05~1.58;P=0.0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与胰腺癌无关,无论是单变量(风险比1.03;95%CI,0.69-1.53;P=0.91)或是多变量分析(校正风险比1.02;95%CI,0.67~1.56;P=0.93)均如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时胰腺癌的校正风险为2.30(95%CI,1.30~4.08;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非O血型和抗HCV阳性增加胰腺癌发生风险,而乙型肝炎则否。

    作者:杜国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针灸治疗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方法治疗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不完全面神经损伤患者与140例完全性面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两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完全性损伤患者发现,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完全性损伤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式能够得到明显疗效,有利于运用到临床医学治疗方面。

    作者:崔沐群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脑分水岭梗死的不同类型血管狭窄分组与短期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不同类型血管狭窄分组与短期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所收治的9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行颈动脉B超检查及经颅多谱勒(TCD)检查,对于检查确诊存在着血管狭窄的患者,可以进一步应用DSA或者CTA证实是否存在狭窄程度和血管狭窄。分为两组,第一组:血管狭窄、无血管狭窄;第两组:明显血管病变、无明显血管病变。预后评价采用改良Rankin Scale。结果1组皮质脑分水岭梗死;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存在血管狭窄,患者预后不良,皮质脑分水岭梗死;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分组比较及分类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明显狭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后不良发生率与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为了能够对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情况及时了解,应该行颅内外动脉血管检查CWSI患者,以便能够风险评估或者准确预测CWSI的预后,能够避免病情加重的发生率。

    作者:周静;温昌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妇科药物流产的应用及护理

    药物流产是妇产科近几年来采用的终止妊娠的一种新方法,但应用药物流产时发现很多情况,在身体与心理上对患者影响很大。作者通经过对药流的注意事项、优缺点、用药程序及护理措施的阐述。

    作者:乌仁高娃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不同方法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保守治疗方法对输卵管妊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及随访的方法研究245例不同方法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及治疗后输卵管再通情况,随访近3年的妊娠情况。结果腹腔镜及开腹手术组术后患侧输卵管再通率均为73%,再孕率相当,药物保守治疗组为30%,再孕率低;对侧输卵管有损害和正常者,受孕率分别为41%和79%。结论输卵管妊娠后再通率手术治疗较药物保守治疗高,治疗后妊娠率与治疗方式及对侧输卵管是否受损有关。

    作者:都娜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农村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数量在2009年已经达到了近1.6万人,其中农村的老年人数量超过了60%。和城市老年人对比,农村的患病率较高,且增长速度较快。国内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有超过一半的老年人疾病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1]。同时,农村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医学健康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更容易患病。为了评价社区护理干预对农村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辖区内的124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英实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颈侧淋巴结清扫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伴高危因素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的意义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机会多,临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患者,经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有40%~72%病例伴淋巴结转移[1],而颈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致死因素之一,针对cN0 PTC患者尤其具备高危因素者是否需在清扫Ⅵ区淋巴结的基础上行颈侧清扫及清扫范围尚存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cN0 PTC高危因素患者同期行颈清扫术87例,分析颈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cN0 PTC高风险人群行选择性颈清扫的必要性及其范围。

    作者:邹华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B型脑利钠肽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舒张性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预后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极为相似,目前,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简便客观的手段,特别是对于早期诊断更是十分困难,误诊率和漏诊率很高。B 型脑利钠肽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用作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客观生化指标,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其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虽然存有争议,但笔者相信未来随着临床实验研究的深入,B型脑利钠肽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极有可能成为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早期可靠的生化指标,而且,其分界值也会十分明确,进而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会变得简便可行和客观可靠。

    作者:张璐炜;王东元;叶琳;吴凤丽;王海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机械通气患者鼻饲误吸的护理干预

    临床上,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其因不能经口进食而使其机体处于高代谢和高分解的负氮平衡状态。然临床为了有效保证患者营养摄入需求而满足患者代谢需求,加速其身体康复,因此需实施营养支持。人体肠道黏膜营养大多来自肠腔内的营养物质,少数来自动脉血供。因此临床上对机械通气患者一般采用插入鼻饲管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供应来满足患者对营养的需求,但是由于鼻饲管可以引起环状括约肌损伤,临床上常见反流、胃潴留、腹泻等并发症,其中反流误吸是发生吸入性肺炎常见的原因。为了减少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我科护理人员实施了有效的干预,减少误吸的发生率。

    作者:胡颖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唑来膦酸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恶性肿瘤的根本特性是侵袭转移,病程晚期可出现多脏器的转移。骨骼是转移的好发部位之一,常见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肿瘤[1],约20%~30%患者确诊肿瘤时即已存在骨转移[2]。恶性肿瘤骨转移所造成的骨骼变化以溶骨性改变为主,临床可出现骨相关事件如病理性骨折、骨髓压迫等[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迅速有效地预防骨相关事件发生、缓解控制相关症状。双膦酸盐作用于破骨细胞,阻止骨质吸收,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的主要药物之一,常用于临床的有唑来膦酸等。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了3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分别采用了唑来膦酸单药或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敏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手术室安全护理隐患及管理措施

    在经济快快速发展地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医疗机构必须不断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增强护理服务质量,严格执行各项手术室安全护理管理制订,降低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医疗护理纠纷、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差错。

    作者:毛红霞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肾移植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econdary hyperparathr-oidism,SHPT)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钙或高血磷刺激甲状旁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综合征。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终末肾病(ESR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3]。约5%~10%的患者会因骨疼痛、皮肤瘙痒、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要求手术治疗,目的是切除高功能旁腺组织以恢复钙的平衡[4]。我科2013年10月收治1例肾移植术后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同时伴有原发性高血压,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对其实施手术治疗,通过精心护理,成功治疗了甲亢症状。

    作者:吕婕;耿永超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防治思路探讨

    本文重点阐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病位和中医药防治规律,即辨析该病病因、病机和病位,强调益肾强督,辨证施治,平衡机体阴阳,;祛痰化瘀通络贯穿始终;辨位用药,引经达节;选用特色药物,提高疗效;重视调摄,顾护后天之本;多途径给药,多方位治疗,促进疾病向愈。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情发展,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志敏;马宏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