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发;张宇
目的:探索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翻身拍背,发热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用药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多项的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根据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情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86例患儿均经过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好转带药出院或治愈出院。结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减低患儿的病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孟薇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0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照随机抽样进行分组,分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牵引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综合治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治疗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明显好于传统单纯牵引法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兴均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与分娩球护理联合对分娩结局与产妇心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分娩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与分娩球护理联合进行,观察两组产妇的顺产率、疼痛程度、心理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顺产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疼痛程度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心理影响情况观察组的产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产妇(P<0.05)。结论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与分娩球护理联合能够明显的增加产妇的顺产率,减少疼痛,并改善产妇的心理影响情况。
作者:由玫瑰;王玉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前已经有糖尿病的患者。对新生儿和产妇均有较大危害。胰岛素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风险。但孕产妇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较复杂,目前,仍然是导致母婴临床死亡的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方面和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妊娠期糖尿病在临床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上特别重视孕期糖尿病的筛查。及时干预以及对2型糖尿患者的家族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态等孕妇的产前检测,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母子安全。
作者:党玲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肠道内支架置人术治疗肠道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肠道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9例患者支架扩展良好,1例患者支架置入后并发了肠穿孔,急诊给予肠造瘘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倩;顾巧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观察两个组的N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5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作者:吴柳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临床中将肠内碱性的内容物和胆汁反流入胃部的疾病称之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和反胃,导致胃黏膜损伤。因为反流入胃部的物质为碱性,所以又被称为碱性反流胃炎。该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例如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的协调功能减弱,胃排空的延迟,幽门关闭功能的减弱或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都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1]。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胃黏膜保护剂和胃动力剂等方式。为了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我院特对72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春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6例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临床表现大多无特异性,感染、缺氧、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为主要高危因素;心律失常类型以快速心律失常为主,经病因治疗或抗心律失常治疗均痊愈或好转。结论对于原发病的治疗是治疗的重点,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预后,祛除诱因,保护心肌,必要时联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在脑瘫儿的康复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实施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所收治的脑瘫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选患儿的病情状况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服务,观察患儿的康复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之后,家属对于患儿病情的了解程度有了进一步的加深,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康复治疗,并建立其更加坚固的治疗信心。结论在脑瘫患儿的康复过程中,针对患儿病情状况,针对性的开展干预护理,能够让家属对于患儿病情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主动配合康复治疗,从而有利于患儿病情的康复。
作者:于春荣;张秀敏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使用后路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观察组35例则采用后路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内固定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凸成角矫正率与远期丢失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内固定术有确切的远期疗效,可有效固定并加快植骨融合,有效恢复神经功能。
作者:马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1我国医疗目前的现状1.1“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我国医疗服务的主要问题集中于“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之难,难在大医院一号难求,一床难候,由于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合理,导致大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人满为患,而乡镇卫生院则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看病之贵,贵在政府投入不足、医保水平低、新药品新技术的高昂费用、“举证责任倒置”所带来的过度检查、药品流通环节中的层层加价,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依然严峻。另一方面,大部分临床医生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巨大,紧张的医患关系常常使他们的工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再加上现阶段医生的收入偏低,体现不出他们的劳动价值,这又进一步恶化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作者:戚华津;吴广川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对收治的4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43例好转,2例由于大面积脑梗死而死亡,1例因中毒感染死亡,治愈率93%。结论密切细致的病情观察、准确的用药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恩杰;杨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联合亚甲蓝局部注射用于肛肠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肛肠手术随机均分为 A组(硬膜外镇痛组)、B 组(硬膜外镇痛联合亚甲蓝局部注射组)组;两组术毕均保留硬膜外导管并与PCEA泵连接,行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B组术毕后再用亚甲蓝行肛周皮下浸润注射。结果 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 A 组(P<0.05)。结论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联合亚甲蓝局部注射用于肛肠手术后镇痛,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效环节患者对术后的疼痛恐惧心理。
作者:杨奎龙;张宝顺;周莉家;陈飞;姚海东;王勇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手术后,患者因恐惧不安、疼痛、寒战、口渴、腹胀、尿潴留等原因,令患者感到许多不适和痛苦,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更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全过程。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舒适护理着重于以患者的舒适为护理重点,减轻患者痛苦增加其舒适度,本科自2014年1月至6月对5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实行舒适护理,减轻患者不适程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洪敏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病理证实的老年(65~81岁)晚期胰腺癌患者29例,一线给予替吉奥单药化疗,体表面积<1.25 m2时给予40mg Bid,1.25~1.5 m2时给予50 mg Bid,体表面积≥1.5 m2时给予60 mg Bid d1-14口服,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后行CT检查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化疗有效患者多至6周期结束。结果29例患者均完成替吉奥单药一线治疗,其中完全缓解CR 0例,部分缓解PR 6例(20.7%),稳定SD11例(37.9%),进展PD12例(41.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 3.7个月(2.9~6.1个月),中位生存期8.5个月(6.9~10.9个月),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为主,未出现IV度化疗副反应,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10例,贫血4例,恶心呕吐8例,厌食2例,乏力3例。结论替吉奥单药作为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疗效好,且安全、毒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对于高龄及生活质量评分相对偏低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阎欣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简称 VAP),是当前重症监护病房采用机械通气患者身上的常见并发症。通常危重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后或停止通气后两天内,患者肺部发生的感染性炎症。相关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为43.1%,病死率高达51.6%。由于VAP病死率高,对危重症患者生命带来严重威胁,引起学界广泛重视,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76例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观察期降钙素原与VAP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良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分析总结24例急性心肌梗死出现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出现误诊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诊断结果、误诊原因和治疗效果。结果9例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急性肺栓塞等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5例误诊为脑血管急症,4例误诊为消化道急腹症,4例误诊为牙周炎等,2例误诊为颈椎病。经紧急抢救,病死率为25.0%。结论初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耽误治疗,增加病死率,医师应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科学的心电图检查和血生化检测等结果,综合鉴别和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马福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指细菌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也称为抗药性,可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治疗失败,耐药性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或应用剂量不足,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止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的[1]。细菌对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是一种自然反应后各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与细菌的耐药性。细菌耐药机制并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有部分耐药性较强者的存在,导致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作者:杨翠仙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产后发热,病因不同,症状各异。结果本文2例均为剖宫产,产后失血过多,失血伤气而致血虚发热为致病特点的治疗。结论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患者体温很快降至正常,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鹿洪涛;薛英波 刊期: 2014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