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Char-Nie
香港是一个弹丸之地,但却因鸦片战争而闻名于世.也因为鸦片战争,而在两个世纪前,成为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鸦片转运站及贩卖地.1950年后,经海洛因取而代之,海洛因使用障碍乃继阿片而成为香港常见的非法化学物质.为了应付海洛因的非法使用,香港特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统筹方面,有香港禁毒常务委员会、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之禁毒处、香港禁毒基金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如立法、司法、执法机构之协调与合作等等.
作者:陈佳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氯胺酮滥用对性行为的影响,并分析我国六个省市氯胺酮滥用人群中HIV和HC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从2010年3月-2010年12月对北京、上海、云南、广东、湖南和湖北等地的强制隔离戒毒所中合成毒品滥用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并统计分析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及HIV和HCV感染状况.结果:本次分析共纳入141名主要滥用毒品仅为氯胺酮的滥用者,其中女性占45.4%,平均年龄为(26.47 ±6.44)岁.调查对象使用氯胺酮后性冲动增强(t=-5.873,P<0.001),性活动次数增多(x2=18.704,P<0.001),有56.9%的调查对象性活动时间延长,过去一年中,81.2%的氯胺酮滥用者使用合成毒品后与多人发生性关系.在该调查人群中未发现HIV感染者,但HCV感染率为30.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 =2.82,95%可信区间(95%CI):1.33-6.00]、初中及以下学历(OR=6.76,95%CI:2.81-16.24)、无业(OR =2.55,95% CI:1.17-5.58)为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氯胺酮有增强性行为作用,滥用者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该人群中有较高HCV感染率.研究提示相关部门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氯胺酮的滥用及其导致的HCV等性传播疾病的感染与传播.
作者:王汝佳;鲍彦平;马俊;刘志民;时杰;陆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我们单中心自2011年12月以来在处理氯胺酮排尿障碍方面的经验.方法:基线资料以及在标准化的四级治疗方法后的治疗结果从我们前瞻性收集的数据库中复查.同时也将讨论治疗结果的可能预测因素.结果:对540名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审查,患者平均年龄25.2岁.平均氯胺酮使用时间为85个月.经历下尿路症状的时间中位数为24个月.排尿量、膀胱容量和膀胱排空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10.1 ml,151.3 ml和78.1%.参加复诊的患者当中,339名用了一线治疗,92名需要使用二线治疗.22名患者接受了膀胱灌注疗法来控制症状.3名患者在该报告期间接受了外科手术.从结果看,一线及二线治疗都能有效改善症状和尿动力学参数.结合戒毒与药物治疗比单独的药物治疗疗效更好.129名患者报告了不良反应,所有都与一线治疗有关.二线及三线治疗后无不良反应.结论:滥用氯胺酮可导致严重的排尿症状.戒除氯胺酮仍然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吴志辉;余知行;黎珮德;陆晔;李慧敏;谭煜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国氯胺酮滥用人群的基本特征及该人群中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的特征.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北京、上海、云南、湖南和广东等省市的强制隔离戒毒机构中有过合成毒品使用经历的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其中目前主要使用氯胺酮的调查对象进行分析.本研究分别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NASS)评定调查对象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175名调查对象,主要来自深圳(占74.9%).41.1%的调查对象有多药滥用经历,且有53.2%的调查对象有氯胺酮依赖.结果显示:分别有43.5%和45.1%的氯胺酮滥用者存在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10.3%调查对象有精神病性症状.根据文献将PANSS量表全部条目归为5个因子,其中焦虑因子在氯胺酮依赖组和非依赖组均排第一位,排名第二、第三位的症状群在非依赖组分别是阴性症状和兴奋敌对,在依赖组分别是兴奋敌对和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状BDI评分、氯胺酮依赖与PANSS总分相关.结论:氯胺酮滥用后可致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症状等严重精神损害.有近一半的氯胺酮使用者停止使用氯胺酮后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且氯胺酮依赖组与非依赖组精神病性症状的特征不同.
作者:马俊;鲍彦平;王同瑜;李素霞;时杰;陆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省新生药物滥用者滥用氯胺酮的情况及相关行为特征,为防控氯胺酮滥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调查对象为2010-2014年度药物滥用监测机构收治/收戒的新生药物滥用者,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调查对象所填写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近五年新生药物滥用者滥用氯胺酮的情况及相关行为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10-2014年间,共有6334名新生药物滥用者曾经滥用过氯胺酮,5385名以氯胺酮为主要滥用物质;滥用方式主要为鼻吸(74.8%);滥用场所主要为夜总会/KTV (45.6%)、无固定地点(25.8%)、朋友处(22.3%);滥用原因主要为追求欣快或刺激(51.5%)、满足好奇(35.1%);而获得途径主要为同伴(45.1%)、娱乐场所(31.5%)和黑市(19.2%).结论:广东省新生药物滥用者滥用氯胺酮的形势较为严峻,且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氯胺酮滥用具有便利、快捷、群体性、娱乐性等特征,容易迷惑青少年人群,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提高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于氯胺酮的深刻认识.
作者:高雪;邓剑雄;黄敬辉;黄国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氯胺酮于1962年首次被合成,系NMDA-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静脉麻醉.镇痛作用时可产生迷幻状态,出现镇静和记忆丧失;亚麻醉状态时可产生分离状态(人格解体或去真实感);高剂量时可出现严重的视、听幻觉分离(K-洞);停药后反应主要有激动不安、神智混乱或精神病症状;反复使用极易成瘾.氯胺酮滥用对家庭、生活技能和社交参与等均会产生负面影响;用药后的异常状态常会使用药者被抢劫、攻击,或被强奸.氯胺酮滥用者多死于过量中毒、溺水和交通事故,也有死于自杀者.
作者:张锐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测了二十二碳六烯酸对慢性氯胺酮暴露所致ICR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行为学影响.方法:使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小鼠腹腔注射氯胺酮(30mg/ks/次,每日2次)28 d造成慢性氯胺酮暴露导致空间认知损害的模型,此后灌胃二十二碳六烯酸[420 mg/(kg·d)] 42 d后观察实验小鼠空间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1)氯胺酮处理后的小鼠定向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的表现明显差于对照组.(2)氯胺酮组小鼠定向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实验中的表现差于氯胺酮+ DHA组.结论:慢性氯胺酮暴露导致了小鼠空间认知功能损害,二十二碳六烯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ICR小鼠慢性氯胺酮暴露所致的空间学习损害.
作者:黄书才;郝伟;谌红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男性氯胺酮依赖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从2013年2月-2015年7月在我院物质依赖科住院的患者中筛查符合氯胺酮依赖诊断的患者,在入院后次日收集血清标本;同期招募正常对照组收集血清标本,统一送我院检验科进行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性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血清睾酮(TEST)、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RG)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泌乳素(PRL)、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依赖者可能存在性激素水平异常.
作者:蓝晓嫦;王达平;李含秋;刘玉平;刘恩益;王怀坤;段炼;丁毅;周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青少年是否因冲动性、奖赏敏感性与惩罚敏感性、忧郁情况而影响其氯胺酮滥用情形.方法:采用冲动量表、奖赏敏感性与惩罚敏感性量表、忧郁量表对台北市212位高中职夜间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高中职夜校学生中有46人(21.7%)滥用过氯胺酮,其冲动性、奖赏敏感性及忧郁与滥用氯胺酮有统计显著相关.结论:高中职夜校学生滥用氯胺酮主要的相关因素是奖赏敏感性及冲动性,另忧郁愈高也愈容易滥用氯胺酮.
作者:李思贤;汤淑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的形势日渐恶化,如何扭转这一局势已成为澳门地区相关禁毒部门关注的焦点.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和毒品获取倾向理论,本次研究系统性地抽样调查了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的情况,分析了派对活动、吸毒朋辈、毒品获取难易程度、对吸毒的态度以及对吸毒危害认知等因素对他们吸食合成毒品概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参与派对活动频率高、合成毒品获取难度低、对吸食合成毒品反对程度小、对合成毒品危害认知少、结识吸毒朋友较多的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其吸食合成毒品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青少年.在此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还对如何预防澳门地区在学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建议.
作者:李德;张小华;唐伟;夏一巍;林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氯胺酮是苯环己哌啶(Phencyclidine,PCP)的衍生物,是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是一种静脉全麻药,也是一种目前在青少年人群中广泛流行的毒品.氯胺酮具有中枢兴奋、中枢抑制、镇痛、抗焦虑、麻醉、致幻等作用,长期使用后可以导致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作者:杨晶金;梁勇;胡诺恩;周展鸿;邓康齐;姚大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氯胺酮(Ketamine)是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分离性麻醉剂.近年来氯胺酮被作为一种娱乐性新型毒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滥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氯胺酮对人躯体及心理的作用.本文旨在综述氯胺酮长期及急性使用对夜间睡眠的影响.长期大量使用氯胺酮,可以导致睡眠障碍,主要为睡眠质量差、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低等.而小剂量氯胺酮急性使用,可以使早期慢波睡眠活动增加及振幅增高.氯胺酮可能通过增加突触可塑性、提高BDNF水平,从而增加慢波睡眠活动.
作者:孙伟;陶然;董平;邓佳慧;张杨;孙洪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短期介入(Brief Intervention)为个别化、省时之处遇,着重于提供个人回馈并教导如何减少物质滥用与预防其他后遗症.目前已有实证显示短期介入为有效且具经济效益之治疗模式,并广泛运用在药物与酒精滥用疾患上.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短期介入在氯胺酮使用疾患治疗上的角色.方法:筛选符合(1) DSM-IV-TR准则里氯胺酮滥用或成瘾之疾患;(2)无其他生理、心理疾病以致于无法进行研究之个案.取得知情同意后,有83名个案接受短期介入.每位受试者皆经过成瘾专科医师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前与治疗完成后三个月,填写药物使用信心量表(DTCQ-8)、国际卫生组织简短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IEF)与可视化渴瘾量表并接受药物尿液筛检,其自我效能与药物筛检结果将作为成效评估之目标.结果:个案于处遇后可减少对氯胺酮的渴求,接受短期介入个案于三个月后,其自我效能与验尿结果显著改善.结论:短期介入提供个别化回馈,较卫教课程更适于应用于氯胺酮使用疾患之治疗.
作者:李俊宏;刘于新;王作仁;郑静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台湾地区非法药物使用青少年族群(包括在校学生、收容少年)之非法药物使用盛行率,并分析在校学生及收容少年氯胺酮滥用盛行率及差异性.方法:研究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间,针对台湾地区主要城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学校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后抽出2,375名学生样本,检误后有2,116名学生为成功样本,成功率89%,在95%之信心水平下,抽样误差为正负2.16%.收容少年方面则按当期台北、台中、高雄少观所收容少年人数进行全部抽样,共完成147名样本.本研究以次数分配、卡分分配针对两个族群进行分析.结果:1.8%在校生、4.2%收容少年曾持有任何一种毒品;1.3%在校生、4.3%收容少年曾使用任何一种毒品.所有样本之中,曾持有氯胺酮者占4.85%(收容少年3.91%、在校生0.94%)、曾使用氯胺酮者占4.83%(收容少年4.06%、在校生0.77%).在所有毒品种类之中,氯胺酮为青少年接触之大宗(持有27.8%;使用30.57%).结论:无论于持有或使用氯胺酮方面,收容少年皆拥有较多经验,判断为毒品使用高危险群,未来可针对相关危险因子进一步分析.此外,非法药物使用调查为相当基础且必要之流行病学调查,建议未来建立长期、稳定之调查模式,以实时提出防治方案供拟定政策参考.
作者:杨士隆;戴伸峰;曾淑萍;顾以谦;刘子瑄;张梵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受国际毒潮泛滥影响,氯胺酮作为一种化学合成类毒品,自二十世纪90年代先后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及中国大陆地区开始出现,由此所引发的氯胺酮生产、制造、贩运、滥用问题突出,并导致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为有效预防、遏制、管控氯胺酮的非法生产、制造、贩运及滥用活动,减低由氯胺酮所带来的危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大对氯胺酮的宣传力度,使公众充分认识氯胺酮对人体、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净化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作者:李云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Ketamine is a dissociative anaesthetic.It is list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1] in its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which are basic drugs required for any health-care system.Indeed, clinically ketamine possesses hypnotic, analgesic and amnesic effects.It is commonly used as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anaesthetic in surgery, especially in paediatric[2] and veterinary[3-4] surgery, with clear clinical guideline[5].In fact, it has been administered for a variety of surgical and diagnostic procedures for burn patients, aged an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obstetric patients, cardio-thoracic patients, outpatients and asadjunct to local and regional anaesthetics[6].
作者:CHEN Char-Nie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