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伟;由振东
目的:估计在1998年香港特区的药物滥用成本,探讨药物滥用对社会及个人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把成本分为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明显成本与不明显成本,以及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然后在药物费用、医疗服务、福利开支、预防教育与研究、工作场所、刑法制度与罪案,及财物毁坏7个领域里进行成本估计;资料搜集方面,包括访问与药物滥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及对一个有322人的药物滥用者及康复者的样本进行调查.结果:1998年香港药物滥用成本的总成本为港币42.26亿元,其中68%是社会成本,32%为私人成本.公共开支方面,总额是15.33亿元,是全港所有公共开支的0.8%,其中治疗与康复工作占36%,刑法机构开支占31%,福利开支占22%,医疗服务占7%,及预防、教育与研究占3%.药物滥用的人均成本为港币632元.结论:药物滥用为社会及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有效的预防及干预的工作可大为减轻药物滥用的经济成本.
作者:张越华;钱明年;李大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近召开的第5届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会议上,英国Peto向吸烟者提供三大信息:(1)吸烟的危险性很大;(2)约1/4的吸烟者死于中年时期;(3)戒烟越早越好,即使中年期之后戒烟也会带来好处.以英国医师为对象进行的调查表明,吸烟者寿命约比不吸烟者短8a;如35a之前能戒烟,则寿命与不吸烟者相同.即使35a之后戒烟也可避免大部分死亡危险,例如患心肌梗塞后戒烟者5a后死亡的危险性可降低;50a时戒烟,则70a时罹患肺癌的死亡危险性减半.1992年中国男子每天平均吸烟10支.而中年期因吸烟所致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12%,预计2030年时,中国男子有33%死于同吸烟有关的疾病.目前,英国20-60a男女每3人中有1人、中国男青年每3人中有2人、印度20-60a男子的40%、世界上男女青年的30%(男性50%,女性10%)吸烟,全世界与吸烟有关的死亡人数,2000年为400万人,2030年将会增加到1000万人.20世纪里与吸烟有关的死亡人数达1亿人,如现状不加以改变,那么估计21世纪里与吸烟有关的死亡人数将达10亿人.(来源:MedicalTribune,2001-07-05,资料整理:洪剑霞)
作者:洪剑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前有些医疗单位和戒毒机构在麻醉药品、戒毒药品的管理上存在程度不同的纰漏和问题,极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关注.我单位自1995年开始使用美沙酮脱毒治疗以来,由于领导重视,除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管理办法>、<戒毒药品管理办法>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外,还制订了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制度,推行逐级负责制的多层次管理模式,起到了层层把关,环环紧扣,相互制约,相互督促的作用.我中心6a来共收治戒毒病人3491人次,用去美沙酮口服液86825支,计463533mg,其中剂量10mg的29996支,5mg的21713支,2mg的19892支,1mg的15224支,对以上空瓶的回收数目等方面经本单位每月、每季度、每年和不定期的检查和省、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每年2次的检查核对,均未发现任何差错,因而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与赞扬.现将我们的逐级负责管理方式介绍如下:
作者:孙步青;程盈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NO含量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IL-1、IL-2和TN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NO含量非常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结论: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降低和NO含量显著升高与免疫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作者:何德;刘仿;郭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调查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103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进行调查.结果:83.5%海洛因依赖者有睡眠质量问题,PSQI平均得分12.26±s1.46,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患者脱毒后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躯体化、生活事件、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结论: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存在严重的睡眠质量问题,在临床脱毒治疗后,应重视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这有助于患者成功戒毒.
作者:黄航;吴小云;郑成畴;温达民;黄月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片类依赖戒断综合征中医辨证规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医证候调查表>调查96例脱毒d1-14的患者.结果: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各证发生概率均呈上升或下降趋势.其中尤以类表证、痰浊证和血瘀证较明显,有极显著性差异(χ2=175.875,P<0.001;χ2=36.924,P<0.001;χ2=24.123,P<0.001);单证存在者较少,而以证候之间相兼者多见.结论:阿片类戒断期证候寒、热、虚、实错综复杂.
作者:白晓菊;宋树立;高学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就酒依赖者与非酒依赖者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进行对照研究,以了解酒依赖者认知功能状况.方法:使用NicoletCA-IV型诱发电位仪,对完成脱酒治疗的33例酒依赖者和30例非酒依赖者诱发电位P300的变化进行对照研究,并就早发酒依赖和晚发酒依赖者的P300进行比较.结果:酒依赖组P300靶刺激中P3波幅较非依赖者明显降低,P3波幅增宽,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晚发酒依赖组(发病年龄>28a)较早发酒依赖组(发病年龄≤28a)P3波幅下降更为明显.结论:酒依赖者P3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提示认知功能受损.晚发酒依赖组较早发酒依赖组P3波幅下降更为明显.
作者:郭崧;杜万君;王援朝;姜佐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若干次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毒品的流行性滥用.例如,美国南北战争后(1861年-)阿片的流行,二战后(1946年-1956年)甲基苯丙胺在日本的流行,以及旧中国(19世纪初-1949年)鸦片的流行.尽管毒品的流行性滥用给这些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但都未形成国际化泛滥,并在采取有效禁毒措施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作者:刘志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盐酸纳洛酮(naloxone hydrochloride,NX)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系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在早期主要用于对阿片受体、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和镇痛药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临床工作者逐步认识到NX除拮抗吗啡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外,还广泛用于治疗非阿片类中枢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苯二氮类等急性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昏迷,急性酒精中毒,各种类型的休克,突发性耳聋、眩晕、耳鸣,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从而显示出该药作为阿片样物质拮抗剂的广泛治疗作用.
作者:韩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药物滥用者HIV、HB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降低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对95例药物滥用者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HI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BV阳性10例,其中8例为静脉注射毒品者(IDUS),占IDUS的19.0%,HCV阳性24例,全部为IDUS,占IDUS的57.1%,梅毒阳性3例.结论:药物滥用者是HIV、HBV、HCV、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对此群体加强血清学检测及健康知识教育.
作者:陈向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其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98例海洛因依赖者的HCV检测结果与一般资料、临床特点、乙肝三系结果及肝功能检查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抗-HCV阳性率为9.1%.其阳性率与静脉注射(iv)海洛因、丙氨酸转氨酶(ALT)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iv海洛因依赖者可能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HCV可能较HBV更易通过iv海洛因传染和引起ALT变化,HCV应是海洛因依赖者肝炎预防和医务人员保健的重点.
作者:章健民;张燕敏;于筱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新药在上市以前必须经过临床前各种实验研究及临床各期试验研究两大阶段.临床试验研究的对象是人,需要格外谨慎小心,为此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药品临床试验研究作出严格而又详尽的规定,成为临床试验的法规.国际上对这种规定称作good clinical practice,简称GCP.国内把它译为临床试验规范或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是国际公认的临床试验标准,凡以人体为对象的临床试验均依照这一标准进行.GCP的目的是保护受试者权益,确保试验数据准确、结果可靠,对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出科学评价.
作者:徐国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以下简称稽延症状)产生的原因及其与β-EP、ACTH和IFN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RIA法测定45例海洛因依赖者戒断d15时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β-EP、ACTH和IFN的含量;应用稽延症状评定量表评定海洛因依赖者3种主要症状的严重程度;对稽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3种物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戒断d15时均有中-重度稽延症状;其血清中β-EP、IFN的含量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ACTH含量显著增高(P<0.01);依赖者的稽延症状得分与β-EP和IFN含量有显著性负相关(r=-0.97,r=-0.94),与ACTH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97).结论:(1)海洛因依赖者戒断d15时β-EP、IFN含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ACTH则显著升高,提示依赖者神经-免疫功能受损;(2)β-EP、IFN、ACTH3种介质含量变化与稽延症状的严重程度有直接联系,并很可能是引起稽延症状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爱霞;王嘉军;张伟;刘东亮;魏敬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戒毒疗效好、不造成新的药物成瘾,且经济的脱毒方案.方法:将60例海洛因依赖者分成A、B两组组,A组给予济泰片联合洛非西定脱毒,B组单纯使用小剂量美沙酮脱毒,对照观察两组的脱毒疗效.结果:在控制戒断症状方面,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不良反应轻微.B组有17例停用美沙酮后有索药行为.两药合用,济泰片用量减少.结论:济泰片联合洛非西定组临床疗效可靠,且无成瘾性,副作用少,价格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熊建国;肖早香;李军;秦德胜;闵明山;杨建辉;王艳红;晏灵;舒秋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已知神经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向邻近的神经元传递信息.一旦这种传递工作完成,神经元表面上的运输蛋白便将神经递质送回到神经元内,当下一个神经冲动来时再释放.研究显示可卡因可作用于多巴胺、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元的运输蛋白,阻断这些神经递质的重摄取.据此,一些研究人员假设可卡因可提高脑细胞外多巴胺水平.这样,过多的多巴胺可持续作用于这些部位的神经元而导致欣快感.若上述假设是真实的,则清除脑中多巴胺运输蛋白就可以消除可卡因的欣快效应.为此,研究人员在小鼠胚胎上将这种与运输蛋白有关的基因灭活或将之破坏,从而养育出缺乏多巴胺运输蛋白的小鼠.然后,用自身给药和位置偏爱技术进行研究以确定其使用可卡因时所获得的欣快效应.结果显示那些被破坏了基因的鼠尽管不具有多巴胺运输功能,但依然表现出对可卡因的渴求与嗜好.这一结果显示多巴胺运输蛋白对可卡因奖赏效应来说并不是必需的.研究人员采用同样方法对破坏了5-HT运输蛋白的小鼠做了研究,结果也发现了可卡因的奖赏效应.研究人员假设可卡因通过同时阻断多巴胺运输蛋白和5-HT运输蛋白而产生奖赏效应,这样,多巴胺和5-HT二者水平均升高可能产生欣快感.另一项研究发现破坏小鼠后脑部多巴胺运输蛋白后,细胞外多巴胺水平较正常高出近5倍.因为不能将多巴胺送回到神经元内部,因此当给这些小鼠可卡因时,细胞外多巴胺水平不再升高.这些鼠的多巴胺运输蛋白基因虽被破坏,但并不影响可卡因对5-HT运输蛋白的阻断,所以就像在正常小鼠所做研究显示的那样,5-HT水平是先上升后下降.为此,认为业已存在的高多巴胺水平加之5-HT水平上升可能是破坏了多巴胺运输蛋白的小鼠呈现可卡因奖赏的原因.以上研究提示脑内不只是由一个神经递质来调节愉快.若一些因素破坏了一个系统,其他系统依然能够正常工作以产生奖赏效应.可卡因具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可能是它可同时作用于几个神经递质,共同参与调节愉快情绪.上述研究成果支持这样一种设想,就是在治疗可卡因成瘾时除针对可卡因外,还应考虑其他神经递质.20世纪90年代美国药物滥用研究所已与药厂合作开发一些可用于治疗可卡因成瘾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程度不同地作用于多巴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运输蛋白.动物实验已表明它们对人是安全的,并有潜在的效能.有些化合物正处于一期临床试验的早期阶段.
作者:曹家琪;连智;刘志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正常人单剂量口服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多次给药的稳态血药浓度和波动性.方法:正常健康志愿者19例,随机自身交叉口服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和进口片30mg;晚期癌痛病人27例次,随机(部分病人自身交叉)多次口服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和进口片至稳态.采用GC-MS测定血药浓度.结果:求得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和进口片的Cmax为14.65ng·ml-1±s3.08ng·ml-1和14.71ng·ml-1±s2.13ng·ml-1,Tmax为3.84h±s0.50h和3.84h±s0.37h,曲线下面积AUC为76.67ng·h·ml-1±s8.32ng·h·ml-1和80.06ng·h·ml-1±s10.89ng·h·ml-1,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89%±s15.33%;达稳态时谷浓度分别为15.11ng·ml-1±s8.98ng·ml-1和12.52ng·ml-1±s10.14ng·ml-1,峰浓度分别为24.06ng·ml-1±s11.18ng·ml-1和20.32ng·ml-1±s13.18ng·ml-1,血药浓度的波动系数(%)为47.96±s19.91和46.89±s18.77.结论: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符合要求,多次给药的稳态血药浓度和波动性与进口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邓艳萍;王凯;刘丽京;孙莉;刘锐克;蔡志基;楼雅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吗啡对大鼠选择性饮水行为和动机的影响.方法:给大鼠间歇性或连续性地饮用含吗啡的黄连素溶液,以大鼠在呈现两种不同溶液时选择吗啡溶液的比率为指标,进行测试,每3d一次.20d后,用高浓度吗啡蔗糖溶液进行干预后再测试.结果:大鼠饮用吗啡溶液2周后,吗啡溶液选择比率显著升高,并与饮用吗啡浓度和饮用程序有关;测试前饮用吗啡能降低吗啡溶液选择比率,亦存在显著剂量相关.结论:吗啡可以显著性增加大鼠选择性饮水行为,并与给药程序有关.
作者:谭北平;陈晶;杨晓燕;隋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三氟拉嗪对吗啡镇痛耐受性的影响.方法:热板测痛法,测定三氟拉嗪对小鼠热板(55℃)痛阈值(s)的影响;慢性吗啡处理使小鼠对吗啡的镇痛作用产生耐受性,观察低剂量三氟拉嗪对吗啡耐受小鼠大镇痛效率的影响.结果:(1)三氟拉嗪(2-20mg·kg-1)呈剂量依赖性延长小鼠的热板(55℃)痛阈值(s);(2)慢性吗啡处理使6mg·kg-1吗啡大镇痛效率降低42.2%(P<0.05),9mg·kg-1吗啡大镇痛效率降低9.8%(P>0.05);(3)合用低剂量三氟拉嗪(2mg·kg-1)和吗啡(6mg.kg-1)可以使吗啡耐受小鼠的大镇痛效率提高47.9%(P<0.01),其大镇痛效率与单独急性吗啡(6mg·kg-1)处理相同.结论:三氟拉嗪对小鼠的吗啡镇痛耐受性存在翻转作用.
作者:梁建辉;孙红蕾;潘励山;崔艳英;刘锐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小鼠肝组织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皮下定量注射吗啡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经褪黑素治疗4周后,用HE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吗啡依赖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及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肝细胞变性的发生率在吗啡自然戒断组为10例(10/10);ACP、LDH活性升高,而SDH活性降低.褪黑素治疗组仅1例(1/10),且为个别肝细胞水肿;ACP、LDH和SDH活性正常.结论:褪黑素可使吗啡所致的肝损害得到良好恢复.
作者:李银生;田素民;唐岩;李枫;唐军民;邱学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93年6月-1999年12月,先后收治因静脉注射(iv)海洛因致烧伤患者6例,现将我们的临床治疗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7-30a,平均23.3a±s4.2a.职业:无业3例,工人2例,学生1例.吸毒时间长5a,短0.5a.平均2.6a±s1.6a.日滥用剂量0.5-1.0g,平均0.7g±s0.2g.由他人引诱吸毒3例,好奇心驱使2例,因病1例.
作者:李木惠;韦彤;杨政文;杨昕;刘惠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