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绚;陈滇;陈小燕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均无严重的感染、坏死、子宫缺血等并发症。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随访中,两组均恢复良好。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子宫切除率,减少出血量,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慧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结束医院治疗后,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结束医院治疗转入社区康复治疗后,对患者建立慢病档案,采用社区相关的护理干预,观察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6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配合程度较高(97%),满意度较高(93%),护理效果很满意。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数及心理状况,而且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靖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中医“腑以通为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采取中医“腑以通为用”的治疗原理,根据病症发作情况不同,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向为前提,帮助患者解除生命危机,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结果:中医治疗的综合性方案,让患者病死率减少了11.7%。结论:“腑以通为用”的治疗原理,起到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唐玲玲;孙敏娴;嵇征鸿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方式,为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规范组和常规组,每组80例。规范组予以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规范组临床治疗显效52例,有效2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常规组显效38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2.5%。规范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75%,明显优于常规组78.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治疗中,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与稳定,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胎盘胎膜残留所引发的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方法:2010-2013年收治因胎盘胎膜残留导致晚期产后出血患者9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28例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其治愈率71.4%(20/28),其余8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后进行清宫术治疗,痊愈出院。70例患者直接接受清宫术治疗,顺利治愈出院。结论:对胎盘胎膜残留导致晚期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方案中,生化颗粒冲剂和米索前列醇片是常用药物,而手术治疗则以清宫术为重要手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全面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大程度保障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娥建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具备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数目及其体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脑梗死发生及其发展的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对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图与血小板数目(PLT)进行测定,并同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体积与纤维血浆蛋白原含量明显比正常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血浆蛋白原含量与血小板体积的异常同脑梗死发生及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对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体积进行有效的测定,能够当作机体形成血栓倾向的重要程度指标,并对临床医师用药进行有效的指导。
作者:刘宝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护理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202例,通过整体化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202例患者均插管成功,1次取石成功182例(90%);2次取石成功20例(10%)。52例患者出现术中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切口渗血,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及穿孔现象。3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10 d后治愈出院。结论:内镜胆总管取石是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微创介入治疗。经过全方面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闫秀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通过对1例子宫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了子宫动静脉瘘的发病原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其中选择性盆腔动栓塞脉造影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于年轻并有生育要求和伴阴道出血为首选治疗方法。本例患者行子宫动脉造影与子宫动脉栓塞有效,术后随访,无复发。
作者:王升琴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治疗措施和疗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92例,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给予注射复方丹参和黄芪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30例,显著效果9例,好转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6%。对照组基本治愈20例,显著效果8例,好转8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7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一定要全面、有效,不仅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还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盛惜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外伤脱位牙再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以来收治外伤导致牙完全性脱位后再植患者52例(83颗牙),再植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再植术后,完全成功58颗(69.88%),基本成功17颗(20.48%),失败8颗(9.64%)。牙周膜愈合54颗(65.06%),骨性愈合22颗(26.51%),纤维性愈合7颗(8.43%)。结论:发生完全性牙脱位后,正确地保存脱位牙,并及时就诊再植能够有效地提高再植成功率。
作者:杨淑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留置胃管及改良固定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留置胃管患者195例,进行常规操作及护理作为传统组;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留置胃管患者333例,采用改良棉线固定方法和心理行为干预作为改良组,对比两组重复插管率、脱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改良组胃管意外脱管率、重复插管率明显少于传统组。结论:对留置胃管患者加强心理行为干预、棉线固定胃管则发生脱管数明显少于胶布固定者,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迎芬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孕产妇死亡,13例孕产妇获活婴,剩余1例胎死宫内引产。6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4例伴有高脂血症,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孕28周,入院时胎死宫内,控制病情后引产。1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8例胎儿基本成熟,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孕周较小,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4例为产后确诊。结论:胆管疾病与高脂血症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依据,且B超是现今为常见的检查手段;应以评估母婴安全为前提,进而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法。
作者:喻家奎;杨刚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究射频(RFA)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PC)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NSCLC患者7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以PC方案,研究组予以RFA联合PC方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良好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A联合PC方案治疗NSCLC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会希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120例。采用穿刺与活检对照的方法对浅表肿大淋巴结病因以及穿刺涂片细胞学的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0例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中良性病变70例,淋巴结转移癌50例,其中,在中老年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比较多见,大部分颈部淋巴结肿大来源于鼻咽部、肺、食管、甲状腺等部位反应性或转移性病变。结论:浅表淋巴结肿大可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法作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从而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患者痛苦小、准确率高的优点。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BMI的影响。方法:2013年6-12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有氧训练+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有氧训练6个月后,采用心电监测仪器对患者静息心率、血压、大摄氧量和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采用日本产HI-701型肺功能测定仪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检查;计算体重指数(BMI,kg/m2),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心肺功能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MI指数明显下降。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有氧训练能改善心肺功能,降低BMI。
作者:桂亮;吴斌;张文利;阮叶兰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相关危险因子检查,并将检测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IM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危险因素之间的IM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危险因素越多,IMT水平越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FPG、SBP、TG、HOMA-IR水平会随着其IMT水平的升高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有效提示心血管病变和代谢异常,对于心血管功能和风险的评价非常有效。
作者:蔡婷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性、血小板聚集功能等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张忠锋;刘阳贵 刊期: 2014年第31期
目的:了解不同血浆置换量对降低多发性骨髓瘤(MM)球蛋白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浆置换的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给予不同血浆置换量后球蛋白的下降情况。结果:分别以80~90 mL/kg、120~130 mL/kg、160~170 mL/kg、200~210 mL/kg血浆置换量,球蛋白平均下降分别为41.7%、58.3%、60.9%、61.7%。结论:血浆置换能迅速有效地降低MM患者的球蛋白,120~130 mL/kg的血浆置换量可能较为合理有效。
作者:林达义;郭孟贤;林聪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肺纤维化(PF)是一种原因不明、多种疾病共有的、以过多胶原蛋白在肺组织沉积为特征的病理过程,是与炎症有关的纤维化反应。近年来各种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白细胞介素家族与肺纤维化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永琦;卢绍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称为普通感冒,主要为咽部、鼻腔、喉部出现急性炎症,发生率高。该疾病80%是由病毒引起,20%为细菌导致。但是在治疗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很多医生在对该类患者治疗时,大部分都采用抗生素,但实际上对于病毒感染的疾病抗生素并不能够得到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多。而在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西医方面缺少显效的方法,可结合中医药的相关方法,给予患者合理用药治疗。
作者:刘戈 刊期: 201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