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对策

王芳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临床科室, 满意度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有效促进各个科室间的内部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每月由专人对本院20个临床科室的工作人员做满意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整理分析。结果: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对供应室服务态度的满意度95.3%,对回收下放情况满意度95%,对有关业务的满意度96.5%,对无菌物品质量满意度98%。结论:通过专项满意度调查,有效增进了和各个临床科室间的沟通与了解。消毒供应中心转变服务理念,优化完善各项服务模式,满足了各个临床科室的要求,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特点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孕产妇死亡,13例孕产妇获活婴,剩余1例胎死宫内引产。6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4例伴有高脂血症,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孕28周,入院时胎死宫内,控制病情后引产。1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8例胎儿基本成熟,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孕周较小,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4例为产后确诊。结论:胆管疾病与高脂血症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依据,且B超是现今为常见的检查手段;应以评估母婴安全为前提,进而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法。

    作者:喻家奎;杨刚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治IgA肾病患者4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接受来氟米特联合激素用药,对照组接受单纯激素用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60.0%,对照组总有效率55.0%,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1.53±0.69)相比对照组(2.11±0.77)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弛;刘丽;朱小红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粘连性肠梗阻60例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与方法。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48例患者进行了肠切除吻合手术与开腹粘连松解手术,1年内复发6例。粘连松解肠排列手术12例,无复发现象,1例患者发生术后肠瘘。结论:肠切除吻合术与开腹粘连松解术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方式,肠排列术具有较低的复发率。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操作简单,需要注重适应证与禁忌证。上述3种治疗方法均值得推广与运用。

    作者:卢开成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三苯氧胺联合维生素E与乳康片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以三苯氧胺联合维生素E与乳康片进行对比,研究2种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乳腺增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使用乳康片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三苯氧胺联合维生素E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和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和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苯氧胺联合维生素E对于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晓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方式,为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规范组和常规组,每组80例。规范组予以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规范组临床治疗显效52例,有效2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常规组显效38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2.5%。规范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75%,明显优于常规组78.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治疗中,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与稳定,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忠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肋骨骨折患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肋骨骨折患者60例,分别采用X线片、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进行诊断,对比观察X线片与CT扫描诊断结果以及CPR与VRT诊断分析结果。结果: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检出肋骨骨折率(98.3%)、肋软骨骨折率(100%)明显高于X线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显示肋骨骨折率(98.3%)、肋软骨骨折率(100%)明显高于VRT显示率(93.3%、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肋骨骨折及其并发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李松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慢性根尖周炎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特殊人群慢性反复性根尖周炎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特殊人群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12例,采用根管内封碘仿或空管糊剂治疗。结果:治疗后2周,102例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患牙能行使咀嚼功能,X线片示患牙根尖阴影区减小或消失。5例无效拔除。结论:全身因素对慢性根尖周炎病情变化有很大影响,碘仿及空管糊剂对慢性根尖周炎有一定疗效。

    作者:邓淑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疗效、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长春西汀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肺心病急性期血液高凝、高黏滞状态。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江保卫;夏亮亮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685例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685例>60岁老年人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肝功能及肾功能水平,指导老年人合理膳食、合理用药,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方法:2013年健康体检的>60岁老年人685例,检测其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UREA)及肌酐(CRE)的水平。结果:685例体检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TC、TG、HDL-C、LDL-C、GLU、ALT、UREA、CRE异常分别为44.38%、29.34%、40.00%、34.74%、4.67%、23.50%、4.09%、28.32%、5.40%。不同性别体重指数(BMI)、TC、TG、CRE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GLU、ALT、U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指标检测均值BMI、TC、TG、LDL-C、C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GLU、ALT、U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60岁老年人群TC、TG、HDL-C、GLU、UREA异常率较高,BMI、TC、TG、CRE异常率及检测均值男女间存在差异,应引起重视,建议对老年人定期检查并从合理膳食及运动等方面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陈亚娟;于沛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有效促进各个科室间的内部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每月由专人对本院20个临床科室的工作人员做满意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整理分析。结果: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对供应室服务态度的满意度95.3%,对回收下放情况满意度95%,对有关业务的满意度96.5%,对无菌物品质量满意度98%。结论:通过专项满意度调查,有效增进了和各个临床科室间的沟通与了解。消毒供应中心转变服务理念,优化完善各项服务模式,满足了各个临床科室的要求,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前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前正中入路于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前正中入路治疗。2011年1月前行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组织坏死、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正中入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能够减少皮肤坏死及组织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刘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小儿推拿在社区推广应用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将成熟的小儿推拿技术向城区、区县的社区推广应用,探索中医实用技术向社区推广的有效路径、存在问题及改良措施。方法:选择城区、区县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将推拿疗效确切的小儿常见病(小儿厌食、腹泻、便秘、夜啼、遗尿)推拿技术推广应用。通过不同时期集中、分散、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评价培训效果。并选取小儿厌食病为代表进行两社区治疗效果对比研究,评价城区、区县小儿推拿技术推广应用的实际成效。结果: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培人员考试考核结果均合格。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培训人员治疗小儿厌食病有效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熟的小儿推拿技术向社区推广具有可行性,但尚需在保障机制、宣传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与加强。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子宫动静脉瘘1例临床分析

    通过对1例子宫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了子宫动静脉瘘的发病原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其中选择性盆腔动栓塞脉造影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于年轻并有生育要求和伴阴道出血为首选治疗方法。本例患者行子宫动脉造影与子宫动脉栓塞有效,术后随访,无复发。

    作者:王升琴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意义。方法:运用神经肌电图检测68例糖尿病患者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分析患者周围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全部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率(86.76%,59/68)高于上肢NCV异常率(60.29%,41/68);47例有周围神经损伤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中,腓总神经SCV异常率(91.49%),21例无症状的患者中,腓总神经SCV异常率(76.19%)均明显高于其他神经损害的异常率。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下肢感觉神经损害为主,及早进行肌电图检测,可以提高对DPN的诊断率,尤其对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的患者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作者:张宏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儿6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加用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观察组胃镜检查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留栓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封闭加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局部封闭,对照组仅采用针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3.33%,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李文光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外伤脱位牙再植术5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外伤脱位牙再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以来收治外伤导致牙完全性脱位后再植患者52例(83颗牙),再植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再植术后,完全成功58颗(69.88%),基本成功17颗(20.48%),失败8颗(9.64%)。牙周膜愈合54颗(65.06%),骨性愈合22颗(26.51%),纤维性愈合7颗(8.43%)。结论:发生完全性牙脱位后,正确地保存脱位牙,并及时就诊再植能够有效地提高再植成功率。

    作者:杨淑英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输血前患者19560例不规则抗体检测及鉴定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9560例拟行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和鉴定。结果:在1956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08例,阳性率0.55%,其中男21例(0.27%),女87例(0.74%),不同性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妊娠或输血史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妊娠或输血史患者(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47例,MNS血型系统5例,Lewis血型系统7例,冷抗体10例,自身抗体18例,药物抗体3例。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对确保输血安全及减少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苹苹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临床标本细菌检验164例结果研究

    目的: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标本260例进行细菌检验,以探讨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问题。方法:2013年8-10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60例,对所有患者的痰液进行分离及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结果:260例患者一共分离得到164份病原菌,其中前3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对于头孢唑啉和氯霉素的耐药性要相对好一些。结论:本次研究的结果中经过细菌标本的检验,结果多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并且不同的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临床使用药物应非常谨慎。

    作者:罗微;杨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探析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结束医院治疗后,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结束医院治疗转入社区康复治疗后,对患者建立慢病档案,采用社区相关的护理干预,观察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6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配合程度较高(97%),满意度较高(93%),护理效果很满意。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数及心理状况,而且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靖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