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秦素风;马月爱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单纯性甲钴胺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长春西汀和甲钴胺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67.65%),且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继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55~87岁,平均73.5岁。术前均行常规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结果:术后2周和1年的随访,患者疼痛感消失,无并发症,且伤椎恢复至原有高度,疗效满意。结论: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而且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使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值得推广。
作者:徐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和总结部分脾栓塞联合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利用部分脾栓塞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60例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对肝功能、血常规、血病毒载量、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以及脾静脉内径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外周血细胞上升、病毒量下降、肝功能得到改善,门静脉压力降低、脾脏缩小,消化道出血减少。结论:对部分脾栓塞联合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非常安全,治疗效果也非常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谭宏祜;周晓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扩血管药物治疗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5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扩血管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93.10%(27/29),对照组临床总疗效65.52%(19/29),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5,P<0.05)。结论:扩血管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脱水、营养脑细胞、降颅压等基础疗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7 d 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以观察组的降低程度尤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代谢,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张林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对比头孢曲松与盐酸大观霉素治疗单纯性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2013年收治单纯性淋病患者86例,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前者使用头孢曲松,后者使用盐酸大观霉素,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86.1%;治疗组细菌转阴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针对单纯性淋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改善。
作者:李卫民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胃癌患者76例,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分组,其中大出血组22例,急性胃穿孔组33例,合并幽门梗阻21例,术前尽快改善患者体质,对幽门梗阻和胃内潴留的患者给予输血、血浆,术前3 d开始每晚用温盐水洗胃以减轻炎症和黏膜水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切除手术。结果:本组76例胃癌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方式50例,1年生存33例(66.0%);3年生存11例(22.0%);5年生存6例(12.0%);采用姑息性切除手术方式26例,1年生存13例(50.0%),3年生存1例(3.8%),5年生存0例(0),两组手术方式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手术方式是治疗胃癌的佳方式,患者生存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冯亚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本文汇报了1例高原地区脑水肿并发大面积脑梗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指出及时、合理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及康复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田甜;魏林节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对于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胆囊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时间、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胆结石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吴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在医疗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并采用 JCI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评审中的追踪循迹法进行评审。在采用精细化管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升了医院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赵海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合理正确的使用自动化仪器设备,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和检验分析质量。可通过加强检验知识学习,提高专业素质,结合仪器设备相关资料和说明书正确使用仪器。另外,检验分析报告不仅需要仪器的机械检测,还需要检验人员细致的工作态度及仪器的自动化和手工操作的有机结合。
作者:瞿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了解霍林郭勒市离退休人员用药情况,提高离退休干部保健水平。方法:采取查阅相关门诊、住院记录、电话随访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180例离退休人员用药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长期服药175例,用药2种及以上164例,使用心血管类药物157例。离退休人员总体用药依从性差。结论:离退休人员对医疗保健的依赖性提高,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应对他们加强用药教育,选择合理用药方案。
作者:刘秀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单药奥沙利铂同期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宫颈癌患者30例,均采取单药奥沙利铂同期放疗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宫颈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取单药奥沙利铂同期放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采取相应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有积极治疗意义。
作者:宋艳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四季微调降压药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409例,按季节调整高血压药物用量,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90%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结论:四季微调降压药的效果显著。
作者:曹惠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双环醇治疗高转氨酶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根据不同用药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双环醇联合国产短效干扰素(凯因益生)治疗,试验组则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双环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中ALT与AST含量、血清表面抗原含量以及乙肝病毒的DNA转阴率。结果:经有效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ALT与AST含量、血清表面抗原含量以及乙肝病毒的DNA转阴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试验组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双环醇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的抑制与消除作用更为明显,能更有效的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致死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蔺鹏珍;李国文;李璞;马丽萍;景葳;张文斐;赵超;秦华;梁丽华;郑刚;郭文婷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简称喘支)患儿喘息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84例,住院治愈后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40例,出院后进行卡介菌多糖核酸1 mL肌注;对照组44例,出院后不进行任何防治,均跟踪随访2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喘息复发情况及喘息时持续时间。结果:预防组2年内喘息复发率20%,发作频率平均(1.88±0.227)次,发作喘息时持续时间平均(2.46±0.194) h;对照组2年内喘息复发率59%,发作频率平均(2.04±0.216)次,发作喘息时持续时间平均(2.80±0.21)h;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具有预防喘支患儿复发的作用,且有缩短发作频率及发作时持续时间。
作者:陈丽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加强心理护理用于肾病综合征护理中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加强的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儿童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对策和要点。方法:收治儿童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析患儿的临床疾病特征、首发症状、发病季节、发病年龄等,给予一定的护理对策,包括计划饮食、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运动疗法护理、自我监测和随访。比较护理后两组的缓解出院率、患者家属满意度、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缓解出院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在儿童糖尿病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赵太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小儿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严重心律失常患儿30例,对其救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救治成功28例,死亡2例,救治成功率93.3%,死亡率6.7%。结论:根据患儿心律失常类型选用有效药物,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必要时加用电击治疗、纠正心衰等各种措施的综合应用是救治小儿严重心律失常的关键。
作者:孙明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31例(31眼),给予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眼压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前葡萄膜反应、前房出血、后囊破裂、晶体悬韧带部分离断和虹膜损伤。结论: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快、眼压稳定良好且并发症少的特点,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洁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