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陈继文

关键词:长春西汀, 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摘要: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单纯性甲钴胺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长春西汀和甲钴胺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67.65%),且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延续护理对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作用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44例,对照组38例,对对照组出院后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对干预组则是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对其实施为期1年的院外延续护理,进行两组护理对哮喘病患者急性发作的作用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方式的实施,相比于对照组,干预组在哮喘控制以及健康知识得分方面均有大幅的提升(P<0.05),并且在实施延续护理后,干预组1年内住院次数相比于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结论:延续护理能有效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具有很高效的护理效果,应推广运用。

    作者:杨冬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盐酸纳洛酮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0.4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脉络宁注射液3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连用14 d。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基本治愈7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评分、ADL和E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范层层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70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和分析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55~87岁,平均73.5岁。术前均行常规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结果:术后2周和1年的随访,患者疼痛感消失,无并发症,且伤椎恢复至原有高度,疗效满意。结论: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而且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使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值得推广。

    作者:徐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精细化管理下的医疗质量循迹追踪法的运用

    在医疗管理中开展精细化管理,并采用 JCI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评审中的追踪循迹法进行评审。在采用精细化管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升了医院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赵海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腹腔镜保守性术后辅助GnRH-a治疗中重度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术后辅助GnRH-a治疗中重度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中重度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服用避孕药,观察组服用GnRH-a类药物。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其 FSH、LH 水平都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但观察组用药后其FSH和LH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保守性术后辅助GnRH-a治疗中重度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丽聪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心肌梗死治疗中扩血管药物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扩血管药物治疗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5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扩血管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93.10%(27/29),对照组临床总疗效65.52%(19/29),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5,P<0.05)。结论:扩血管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患者8例,均采用Stoppa入路进行前环钢板固定。应用Matta评分标准和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对骨折复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Stoppa切口长10~14 cm(平均12 cm),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平均400 mL)。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术后骨折复位情况,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8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7个月),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对所有8例患者进行术后疗效评价,优5例,良3例,随访时间>6个月的患者6例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Stoppa入路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便,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在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时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Pfannenstiel入路及髂腹股沟入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俊;沈成华;熊才亮;房晓彬;王新春;赵袁丰;杨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经手术、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的骨梗死患者12例,对其X线平片、CT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主要发生于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急性期X线和CT表现为阴性或局部骨质疏松;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亚急性期 X 线及 CT 表现为虫蚀样改变及斑片状、条梭状钙化;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和CT呈不规则形硬化,MRI表现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骨梗死有效的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病变,X线平片对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作者:李秋莉;乔聚义;席彬;刘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阿希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希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宫颈支原体感染患者100例,所有患者支原体培养均阳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阿奇霉素0.5%+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连续治疗7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晚睡前阴道内置入阿希米1粒,1次/d,连续放置7次。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症状和体征消失49例(98.0%),支原体培养转阴48例,阴转率96.0%;对照组疗程结束后症状和体征消失30例(60.0%),支原体培养转阴25例,阴转率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4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对照组痊愈3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希米、阿奇霉素联合用药可以明显改善宫颈支原体感染患者的症状,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成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结节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结节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小结节甲状腺癌患者53例,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53例小结节甲状腺癌患者中,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9例(诊断符合率92.45%),误诊为甲状腺腺瘤的患者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结节甲状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首选诊断手段。

    作者:王滇昆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2011-2013年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采取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30 d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0%和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治疗15 d 和30 d 后,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明显降低,其中30 d 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低(t=22.8,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其中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孔凡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小儿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急救措施

    目的:探讨小儿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严重心律失常患儿30例,对其救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救治成功28例,死亡2例,救治成功率93.3%,死亡率6.7%。结论:根据患儿心律失常类型选用有效药物,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必要时加用电击治疗、纠正心衰等各种措施的综合应用是救治小儿严重心律失常的关键。

    作者:孙明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静脉用药审核系统》研发与应用

    目的:开发《静脉用药审核系统》,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合理审方提供服务。方法:在SQL SERVER 2005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我院正使用的HIS系统数据库,构建权威的合理用药数据库;通过对审核过程中的多种因素进行完善,以POWERBUILDER 10.0为界面设计软件,完成审核系统的功能板块。结果:《静脉用药审核系统》在试运行期间共审核医嘱283816例,成功审核不合理医嘱2642例,其中包括配伍不合理、溶媒不合理、浓度不合理、单次/d大剂量不合理、用药频次不合理和疗程不合理;同时,软件审方与人工审方相比,每组处方审核可节约24 s且无人工误差。结论:静脉用药审核系统得到初步完成,在试行过程中减轻了药师的审方压力,提高了审方效率,获得初步好评。

    作者:鲁广先;丁信园;孙坚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8例护理分析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救治和护理经验,提高临床救治率和护理质量。方法:2011年2月-2014年3月救治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18例,配合医生紧急抢救,仔细观察患者出血量,认真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协助查明出血原因、控制出血,采取宫腔球囊止血,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加强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8例剖宫产大出血患者,由于抢救措施得当,护理得当,有1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全部患者均成功救治,救治成功率100.0%。结论: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静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不同类型儿童消化不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不同类型的儿童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消化不良患儿150例,将不同类型的患儿按照食欲不振、上腹痛上腹胀、恶心呕吐类分为3组。3组都给予相同剂量的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观察各自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食欲不振类治愈20例(40%),有效25例(50%),无效5例(10%)。上腹痛上腹胀类治愈10例(20%),有效15例(30%),无效25例(50%)。恶心呕吐类治愈5例(10%),有效25例(50%),无效20例(40%)。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各种消化不良症状的时候,复合凝乳酶胶囊对食欲不振类的疗效佳,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其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刘亚昆;杨颖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对于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胆囊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时间、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胆结石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吴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婴幼儿轻度胃肠功能紊乱引发的吐奶和溢奶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婴幼儿溢奶和吐奶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吐奶婴幼儿9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吗丁啉,试验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吗丁啉+复合凝乳酶胶囊。记录患儿每天吐奶次数、吐奶停止时间等指标,于用药后1周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于用药后(80.94±34.19)h 停止吐奶,试验组于用药后(56.23±30.52)h 停止吐奶;对照组1周治愈率65.22%,试验组1周治愈率97.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凝乳酶胶囊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婴幼儿吐奶中有一定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许朝晖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阿司匹林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应用情况,评价健康管理效用,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方法:连续进行问卷调查,获取432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阿司匹林应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规律服药231例,不规律服药125例,未服药76例;影响服药主要原因:担心不良反应36.82%、血压已得到控制29.35%、曾经发生不良反应13.43%、生活工作繁忙忘记10.45%,不规律用药者生活工作繁忙忘记、感觉没有效果高于未服药者,曾经发生过不良反应低于未服药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律用药2年内新发心脑血管并发症率(0.87%)低于不规律用药(16.00%)以及未服药(15.79%)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律用药、不规律用药、未服药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资源获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担忧与重视程度、是否发生不良反应、生活状态是影响其阿司匹林用药情况的主要因素;规律用药有助于防治心血管病发生。

    作者:黄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植入性胎盘18例临床分析与处理

    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4年1月收治分娩产妇4689例,其中发生植入性胎盘18例,发生率0.38%,其中16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2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本组18例,新生儿均存活,产妇均痊愈出院。保守治疗方法出血量明显低于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方法的出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方法,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做好产前检查,早期诊断,及时预防,对检出的患者,要仔细评估,选择佳的治疗方案,降低大出血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杨晓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常见原因及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透析低血压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2012年血透病例96例及2013年血透病例120例,每周透析2~3次,共行血透19200次,低通量透析和高通量透析交替使用。对比两组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2012年血透病例96例低血压发生率16%,2013年血透病例120例低血压发生率7%。结论:透析低血压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避免透析低血压关键是预防。

    作者:杨静;刘国锋;程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