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广先;丁信园;孙坚彤
目的:探讨中药“三圣方”治疗乳突型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00例乳突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采用乳糜状“三圣方”涂于糜烂面治疗,对照组150例采用妇宁栓紧贴糜烂面上药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后3、6、12个月经净后观察临床症状、阴道清洁度、宫颈糜烂面愈合程度和时间、不良反应、颈管有无狭窄及宫颈弹性的变化,同时结合综合评分标准进行统计,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15例,复发率1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治疗中阴道排液、创面感染、腹部不适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合时间、宫颈弹性及颈管狭窄情况比较:治疗组愈合时间(3.9±1.1)周,对照组愈合时间(5.1±1.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宫颈弹性如初,未发现颈管狭窄现象。结论:“三圣方”膏治疗乳突型重度宫颈糜烂方法简单易行,安全、费用低、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书改;邢风琴;解燕昭;田冰儒;刘洪庄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儿童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对策和要点。方法:收治儿童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析患儿的临床疾病特征、首发症状、发病季节、发病年龄等,给予一定的护理对策,包括计划饮食、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运动疗法护理、自我监测和随访。比较护理后两组的缓解出院率、患者家属满意度、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缓解出院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在儿童糖尿病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赵太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患者8例,均采用Stoppa入路进行前环钢板固定。应用Matta评分标准和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对骨折复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Stoppa切口长10~14 cm(平均12 cm),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平均400 mL)。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术后骨折复位情况,8例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8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7个月),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对所有8例患者进行术后疗效评价,优5例,良3例,随访时间>6个月的患者6例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Stoppa入路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便,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在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时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Pfannenstiel入路及髂腹股沟入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俊;沈成华;熊才亮;房晓彬;王新春;赵袁丰;杨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不同类型的儿童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消化不良患儿150例,将不同类型的患儿按照食欲不振、上腹痛上腹胀、恶心呕吐类分为3组。3组都给予相同剂量的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观察各自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食欲不振类治愈20例(40%),有效25例(50%),无效5例(10%)。上腹痛上腹胀类治愈10例(20%),有效15例(30%),无效25例(50%)。恶心呕吐类治愈5例(10%),有效25例(50%),无效20例(40%)。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各种消化不良症状的时候,复合凝乳酶胶囊对食欲不振类的疗效佳,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其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刘亚昆;杨颖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颅脑外伤具有较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给患者及家属心理产生较大影响。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心理压力、心理反应、心理需求等方面,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和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水平,降低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水平,增强患者的信任度,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张俊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pH值与血糖结果关系。方法:2013年5月1日-2014年6月1日产科分娩484例不同程度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其中羊水胎粪污染Ⅰ°160例、羊水胎粪污染Ⅱ°135例、羊水胎粪污染Ⅲ°189例。对新生儿进行脐动脉血气pH值及血糖检测结果分析。结果:脐动脉血血气指标pH值及血糖结果差异显著,Ⅰ°、Ⅱ°羊水胎粪污染程度与脐动脉血血气指标pH值及血糖成正比关系,Ⅲ°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指标pH值及血糖成反比关系。结论:不同程度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pH值与血糖结果差异显著,且与新生儿窒息缺氧的程度有密切联系,有助于判断胎儿血气异常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对于分析胎儿娩出前的状态、评价产科处理经过,指导新生儿治疗、评估新生儿预后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并针对问题对产科、新生儿科提出积极预防干预措施。
作者:高建国;孙庆霞;于普丽;袁星堂;胡美莲;顾艳华;宋燕玲;赵香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脱水、营养脑细胞、降颅压等基础疗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7 d 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以观察组的降低程度尤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代谢,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张林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复合凝乳酶胶囊,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凝乳酶胶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郝云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肾结石患者50例,在超声引导下采取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50例患者手术均实施成功,成功率100%;结石清除率92%,4例残余结石行二期手术取净。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经研究得到明确肯定,值得在肾结石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秀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胃癌患者76例,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分组,其中大出血组22例,急性胃穿孔组33例,合并幽门梗阻21例,术前尽快改善患者体质,对幽门梗阻和胃内潴留的患者给予输血、血浆,术前3 d开始每晚用温盐水洗胃以减轻炎症和黏膜水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切除手术。结果:本组76例胃癌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方式50例,1年生存33例(66.0%);3年生存11例(22.0%);5年生存6例(12.0%);采用姑息性切除手术方式26例,1年生存13例(50.0%),3年生存1例(3.8%),5年生存0例(0),两组手术方式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手术方式是治疗胃癌的佳方式,患者生存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冯亚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其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95例患者中痊愈50例,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结论:综合、全面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对比头孢曲松与盐酸大观霉素治疗单纯性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2013年收治单纯性淋病患者86例,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前者使用头孢曲松,后者使用盐酸大观霉素,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86.1%;治疗组细菌转阴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针对单纯性淋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改善。
作者:李卫民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4年1月收治分娩产妇4689例,其中发生植入性胎盘18例,发生率0.38%,其中16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2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本组18例,新生儿均存活,产妇均痊愈出院。保守治疗方法出血量明显低于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方法的出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方法,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做好产前检查,早期诊断,及时预防,对检出的患者,要仔细评估,选择佳的治疗方案,降低大出血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杨晓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个地区的大小医院都设立体检中心,方便群众前来体检,使其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健康档案也相应的得到了医院、政府的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对健康档案的管理,及时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障群众的利益。
作者:刘洪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解痉平喘、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丙酸倍氯米松250μg,1吸,2次/d。观察组在给予氨茶碱解痉平喘、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μg,1吸,2次/d。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H 值、PaO2、PaCO2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症状缓解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罗先平;屈小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6年4月收治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阑尾切除加腹腔冲洗及腹腔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术时间(98.3±4.1)min、术中出血量(63.2±6.7)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6.1±3.1)h、肛门排气时间(48.3±2.8)h、住院时间(12.1±2.4)d,本组治愈19例,发生切开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阑尾切除加腹腔冲洗及腹腔引流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孙旭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镜对胸外科手术后肺不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3年1月收治肺不张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应用支气管镜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表现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愈18例(52.9%),有效14例(41.1%),无效2例(5.8%)。对照组治愈14例(41.1%),有效12例(35.2%),无效8例(23.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明显优于对照组76.4%(P<0.05)。结论:支气管镜治疗胸外科术后肺不张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江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不同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心肺复苏治疗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行心肺复苏治疗,对照组通过非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行心肺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通气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治疗有效21例,有效率72.4%,对照组中治疗有效15例,有效率51.7%,观察组复苏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序贯性气道开放过程中,可通过使用喉罩或普通面罩使气道开放,便于使心肺复苏成功率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飞;廖露;彭亮;石文贵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长春市宽城区兴业社区重性精神病病例的基本信息资料,为及时有效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监护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686”项目,采用EXCEL提取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患者基本数据信息,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0-1969年出生年龄组所占的比重高;性别构成,男81例(48.2%),女87例(51.8%);无业人员165例,占总病例数的98.2%;非贫困有152例(90.5%)。结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无业人员所占比重大,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未婚人口较多,非贫困人口占多数。
作者:段洪斌;秀君;曹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本文分析了近年来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腹腔镜和开腹穿孔缝合术、胃大部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临床学者更倾向于微创类的腹腔镜单纯修补术,保守治疗也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睐,胃大部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补充,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也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但不管选择哪种治疗方式,都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并结合有效的药物治疗,才能真正提高治愈率。
作者:胡晓群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