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对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的系统评价

宋捷;邱峰;刘宇;曾钰

关键词:丙泊酚, 麻醉, 剖宫产术, 新生儿, Apgar评分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证据支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集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8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入选标准严格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荟萃分析(Meta分析),对所有结局指标的合并结果,采用GRADE工具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17篇,涉及患者1386例.对照药品包括咪达唑仑、依托咪酯、七氟醚、右美托咪啶和硫喷妥钠.Meta分析结果显示,丙泊酚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MD=-0.16,95%CI=-0.29~-0.04,P<0.05)和右美托咪啶组(MD=-0.34,95%CI=-0.65~-0.03,P<0.05),10 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02,95%CI=0.01~0.03,P<0.05);其他药物组新生儿1、5和10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与咪达唑仑、七氟醚、依托咪酯、右美托咪定和硫喷妥钠总体无差异,基于当前的临床实践,认为丙泊酚可以用于剖宫产术麻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金水宝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水宝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初诊未经药物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Ⅰ组(常规治疗)、Ⅱ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和Ⅲ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金水宝胶囊),每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清胱抑素C(Cys-C)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hs-CRP、TNF-α与IL-6水平明显下降,且Ⅲ组患者明显低于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ACR、Cys-C水平明显降低,eGFR水平明显升高,且Ⅲ组患者ACR、Cys-C水平明显低于Ⅰ、Ⅱ组,eGFR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CR、ΔCys-C与Δhs-CRP、ΔTNF-α和ΔIL-6均呈正相关(P<0.05),而ΔeGFR与Δhs-CRP、ΔTNF-α和ΔIL-6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水宝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可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金水宝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胡志欢;李燕春;蔡振宇;徐小明;刘德慧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临床药师参与肺移植术后患者个体化用药的实践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肺移植术后患者个体化用药的实践,探讨治疗药物监测在肺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对1例肺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常规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联合用药和辅助检查结果等调整给药方案,分析导致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波动较大的原因,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结果:由于他克莫司与伏立康唑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不稳定性,增加了患者排异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临床药师通过密切监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终将其维持在有效治疗窗范围内,未见明显的肾毒性反应发生.结论:虽然治疗药物监测在器官移植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该技术仍是目前保证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佳方式.

    作者:张询研;张相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酮替芬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0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部干、湿性啰音,咳嗽咳痰,发热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患儿的主要症状,加速康复进程,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姚尧;王莹莹;马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对比两组患者的体征改善情况、临床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重度子痫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征总改善率为96.6%(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4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24 h尿蛋白定量及脐动脉血流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S/D)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重度子痫前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体征、肾循环障碍及凝血功能,减少重度子痫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向阳荣;秦婧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当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观察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8%(38/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3/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突出,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

    作者:陈胜;胡睿华;熊莲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浅谈镇痛药的联合应用

    镇痛药联合应用可以增强镇痛效果及降低部分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患者机体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目前,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是临床常用的镇痛药,但临床应用镇痛药的组合相对较少,主要依靠临床经验联合用药.本文主要介绍现有的镇痛药联合应用方法,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时文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21例替加环素致药品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类型,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防范替加环素的ADR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收集使用替加环素导致ADR的个案报道,对患者基本资料、原患疾病及病原菌分布、替加环素使用剂量、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替加环素致ADR 21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2~90岁,平均(66.82±18.63)岁;原患疾病以肺部感染居多(11例,占52.38%);17例记录了替加环素的使用剂量,其中15例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ADR主要发生于用药后7 d内(13例,占61.90%);ADR主要累及血液系统、肝胆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别为9例次(占合计23例次的39.13%)、6例次(占合计23例次的26.09%)和3例次(占合计23例次的13.04%).结论:临床应严格按照用药指征使用替加环素,并应高度警惕ADR的发生,确保安全用药.

    作者:刘峰;邓贵新;刘锐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潜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和平均动脉压(MAP)]、麻醉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注射部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CP、CPP和MAP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拔管后清醒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拔管即刻时,两组患者注射部位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30 min后,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采用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静脉麻醉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减轻注射痛.

    作者:关江;常万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舒洛地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格列奈行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洛地特,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量、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0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平均24 h尿蛋白量为(1.26±0.45)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5±0.54)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机体炎症状态.

    作者:赵宏巧;赵巧飞;焦月江;王彩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抗肿瘤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抗肿瘤药可引起消化系统损伤、骨髓抑制、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心脏毒性及呼吸系统反应等多种药品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临床采取有效的监测及预防措施,积极干预,能控制抗肿瘤药的药品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保证药物治疗的连续性.

    作者:严旭亮;王蕾;李红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对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证据支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集丙泊酚用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8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入选标准严格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荟萃分析(Meta分析),对所有结局指标的合并结果,采用GRADE工具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17篇,涉及患者1386例.对照药品包括咪达唑仑、依托咪酯、七氟醚、右美托咪啶和硫喷妥钠.Meta分析结果显示,丙泊酚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MD=-0.16,95%CI=-0.29~-0.04,P<0.05)和右美托咪啶组(MD=-0.34,95%CI=-0.65~-0.03,P<0.05),10 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02,95%CI=0.01~0.03,P<0.05);其他药物组新生儿1、5和10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与咪达唑仑、七氟醚、依托咪酯、右美托咪定和硫喷妥钠总体无差异,基于当前的临床实践,认为丙泊酚可以用于剖宫产术麻醉.

    作者:宋捷;邱峰;刘宇;曾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联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与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持续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100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内脂素和抵抗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细胞因子分泌.

    作者:储新娟;陈阳;侯双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阿魏酸哌嗪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衰竭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阿魏酸哌嗪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查找阿魏酸哌嗪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常规血液透析+阿魏酸哌嗪片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常规血液透析治疗),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合计4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RR=1.19,95%CI=1.09~1.30,P<0.00001)、死亡率(RR=0.35,95%CI=0.14~0.86,P<0.02)、血浆内皮素下降幅度(MD=-11.05,95%CI=-17.46~-4.65,P<0.0007)、SCr下降幅度(MD=-213.79,95%CI=-230.34~-197.24,P<0.00001)、血尿素氮达标时间(MD=-3.13,95%CI=-3.51~-2.76,P<0.00001)及尿蛋白消失时间(MD=-3.46,95%CI=-4.37~-2.56,P<0.0000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7,95%CI=0.28~1.15,P=0.12).结论:阿魏酸哌嗪联合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衰竭,保护肾功能,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好.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的研究方法学质量不高,有待进一步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验证,应谨慎对待本研究结果.

    作者:陈昆;黄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罗库溴铵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肌肉松弛起效及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5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曲库铵,观察组患者给予罗库溴铵.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肌肉松弛起效及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HR、MA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3和10 min,观察组患者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肌肉松弛起效时间为(126.35±39.68)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4.53±41.27)s;平均肌肉松弛维持时间为(49.25±6.99)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32.86±6.3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库溴铵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且起效较快,维持时间较长.

    作者:杨兵;文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辽宁省喀左县中心医院收治的拟行老年胃肠手术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麻醉处理,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微量输液泵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微量输液泵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羟考酮.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及拔管后1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呛咳评分、躁动评分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T1、T2和T3时,观察组患者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呛咳评分、躁动评分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10 min微量输液泵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羟考酮可减轻老年胃肠手术患者的拔管应激反应,减少苏醒期躁动,提高苏醒质量.

    作者:裴福刚;韩金华;刘英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替比夫定阻断妊娠中晚期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替比夫定阻断妊娠中晚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MTC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中关于替比夫定在妊娠中晚期阻断HBV MTCT的疗效及安全性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从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3.0软件进行文献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5篇文献,共涉及妊娠期妇女2699例,婴儿27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替比夫定组的MTCT有效减少,替比夫定组婴儿6~12个月的HBV表面抗原阳性率(RR=0.10,95%CI=0.06~0.17,P<0.00001)、HBV DNA阳性率(RR=0.08,95%CI=0.03~0.16,P<0.00001)和HBV表面抗体阳性率(RR=1.10,95%CI=1.06~1.14,P<0.0000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Apgar得分(SMD=-0.04,95%CI=-0.14~0.07,P=0.384)、体质量(SMD=0.09,95%CI=-0.05~0.22,P=0.20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妊娠期妇女HBV DNA水平(SMD=-3.59,95%CI=-4.87~-2.30,P<0.0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SMD=-0.77,95%CI=-1.47~-0.07,P=0.0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组妊娠期妇女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07,95%CI=0.01~0.38,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妊娠期妇女剖宫产率(RR=1.16,95%CI=1.00~1.35,P=0.05)、肌酸激酶升高率(RR=3.17,95%CI=1.00~10.08,P=0.05)及不良妊娠发生率(RR=0.69,95%CI=0.44~1.10,P=0.11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中晚期使用替比夫定能有效阻断HBV MTCT传播,有效降低分娩前妊娠期妇女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减少宫内感染发生概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作者:李华;张琳;秦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和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后脱甲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和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后脱甲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后脱甲患儿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和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脱甲停止时间、家属满意度、随访1个月的痊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脱甲停止时间为(15.8±4.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4±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为90%(1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痊愈率为80%(16/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和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后脱甲患儿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邓琼晖;张健芳;苏金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6—2017年丹东市第一医院各季度抗菌药物的DDDs与同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DDDs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7、0.771,P分别为0.027、0.025);而其他类抗菌药物的DDDs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的DDDs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存在相关性,提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延缓和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

    作者:孙盼盼;张宁;姜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以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以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天津海滨人民医院收治的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每组43例.Ⅰ组患者给予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Ⅱ组患者给予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和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Ⅰ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02%(40/43),明显高于Ⅱ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Ⅱ组患者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患者的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相比,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李艳林;程芳;陈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疗效及对患儿输血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疗效及对患儿输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贫血早产儿8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儿出生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患儿于出生第3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组患儿于出生第2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T0)、治疗1个月(T1)和治疗3个月(T2)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水平,治疗期间的输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2时,两组患儿Hb、HCT水平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T1、T2时,两组患儿Ret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的输血率为45.24%(19/42),低于对照组的57.14%(24/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3/42),略高于对照组的2.38%(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输血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作者:高玲;徐红丹;翟慢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