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怀东;何秋毅;陈杰;黄凯鹏;王若伦
目的:探讨行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开封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6-12月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会阴侧切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共1 d;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侧切、缝合及消毒,不使用任何抗菌药物.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率、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33%(3/90),对照组为4.44%(4/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率为96.67%(87/90),对照组为95.56% (8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01±0.92)d,对照组为(4.85±1.1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靶向抗肿瘤药厄洛替尼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引发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及规律.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致皮疹患者的病例,分析抗肿瘤药治疗方案、ADR监测及处理,评估抗肿瘤药使用后皮疹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运用所学的药学知识,结合抗肿瘤药的药动学特点,参与厄洛替尼致皮疹的药物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为患者讲解药学知识、用药注意事项及ADR的防范措施,与医护人员协作,能发挥专业特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门诊中成药与化学药的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茂名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2014年门诊各年度联合用药处方1 000张,共3 000张,对中成药与化学药联用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2012-2014年所抽取的处方中,各年度中成药与化学药联用处方分别为279、336、382张,分别占27.9%、33.6%、38.2%.内科中成药与化学药联用所占比例高,妇科、儿科中成药与化学药联合应用比例较低.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中成药与化学药联合应用情况处于持续改善状态,但仍需加强监管,进一步给予干预.
作者:黄塘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肾衰竭患者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期间抗感染治疗的药学实践.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1例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行CVVH治疗,临床药师建议万古霉素首剂给予1g,维持剂量0.5 g/次、每12 h给药1次,达到稳态后监测血药谷浓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使其谷浓度控制在15~20 μg/ml内;CVVH治疗期间增大美罗培南的用量为1g、每8h给药1次,延长每次滴注时间至3h.结果:万古霉素首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22.14 μg/ml,根据Ritschel 一点法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为0.4 g、每12 h给药1次,再次监测谷浓度为18.05 μg/ml.临床药师通过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剂量调整保证了抗感染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促使患者的病情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对此类特殊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制订个体化抗感染给药方案,发挥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彭怀东;何秋毅;陈杰;黄凯鹏;王若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清宣止咳颗粒与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3-9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86例.2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对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清宣止咳颗粒,5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率为74.42%(64/86),对照组为45.35% (3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分别为(2.34±0.90)、(3.62±0.83)、(3.83±1.21)d,与对照组的(3.63±0.42)、(4.64±1.51)、(4.98±1.5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清宣止咳颗粒与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联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凡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 (54/54),对照组为92.59%(50/54),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92.6±5.33)分,对照组为(86.4±10.22)分,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 (3/54),对照组为18.52% (10/54),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继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10月荆门市第一人民收治的11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尼美舒利颗粒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基氨基葡萄糖胶囊,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21% (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为(85.25±3.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5±4.24)分,且均明显高于2组治疗前的(53.01±2.52)、(52.41±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3% (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案讨论,在患者出现了拉米夫定耐药后,临床药师提出改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案,并对不合理用药实施干预,对患者开展用药教育.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明显好转,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提高了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障了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马薇;雷有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左心房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MI+瑞舒伐他汀干预组(Rstatin组)及MI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3组大鼠左侧星状神经节(left stellate ganglion,LSG)及左心房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阳性物质含量以反映神经纤维的分布和密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者的蛋白含量.结果:Rstatin组和MI组大鼠LSG与左心房组织中GAP43及NGF阳性神经密度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statin组明显低于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tatin组和MI组大鼠LSG及左心房组织中GAP-43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statin组明显低于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tatin组和MI组大鼠LSG及左心房组织中NGF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statin组与MI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MI大鼠左心房交感神经重构,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LSG内GAP-43及左心房组织中NGF的表达及蛋白生成有关.
作者:路清华;顾明明;魏长春;路鹏;刘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提升小儿健胃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麦冬、陈皮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苷含量进行测定,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含0.04%三乙胺的0.1%冰醋酸溶液(V∶ V=12∶ 8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在薄层色谱中,麦冬、陈皮斑点清晰,易于识别;芍药苷含量在0.403~2.01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7%,RSD为1.14%.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很好地控制该药品的质量.
作者:袁红英;杨雪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东医学院附属中山市陈星海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3年7月13日464例ADR报告,对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4例ADR报告中,男性215例,女性249,年龄2个月~95岁;共涉及128种药品,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共397例(85.56%);涉及抗感染药234例(50.43%)、中药制剂40例(8.62%);引起ADR的中药制剂共16种,其中中药注射剂32种,占所有中药制剂的80.00%;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附件损害197例(42.45%).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有关,临床应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重视ADR的检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毛秋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与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胃铋镁联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消化胃溃疡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与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胃铋镁联合治疗(四联疗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铋钾片与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联合治疗(胃三联法).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平均中位溃疡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25% (73/80),对照组为76.25% (6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13,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86.25%(69/80),对照组为66.25% (5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35,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6/80),对照组为13.75% (1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5,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奕璇;孙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沙利铂.治疗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56.25%(27/48),肿瘤控制率为66.67%(32/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75%(21/48)、52.08%(2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但症状均较轻微,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可取得理想的近期疗效,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药品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崔敬敬;高吉俊;张黎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孝感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门诊2014年68例ADR患者的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结果:≤12岁年龄段中ADR发生率较高,达39.7%,提示儿童为ADR高发人群;68例患者中,44例(占64.7%)ADR患者均为抗菌药物引起,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皮疹、发热;静脉滴注药品ADR发生率高,达85.3% (58/68).结论:我院门诊药品ADR的发生在患者年龄、应用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特点,可通过加强对儿童及老年人的用药过程监测、慎重选用抗感染药、确定合适给药途径等措施,提高门诊用药安全性.
作者:张会娥;汪友兰;党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 (42/45),对照组为82.22%(37/45),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3例出现头晕、呕吐,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头晕、2例出现皮疹,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老年肺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谭宇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欢天安神饮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欢天安神饮中的丹参、郁金、远志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欢天安神饮中的丹参酸B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的斑点清晰;丹酚酸B在进样量为0.25~5 μg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3.35%(RSD=1.01%,n=6).结论:本鉴别方法的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可靠,可用于欢天安神饮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颖;李文;刘永年;隆红艳;杜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儿制订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LN患儿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制订,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及其并发症相关的临床症状、体征与实验室相关检查进行监测.结果:临床药师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对其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进行制订、评估、调整,以减少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滥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药学专业知识,参与临床实践,可确保患儿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进行.
作者:简福梅;梁冬梅;赖小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抑郁药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对2011-2014年我院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4年,我院抗抑郁药结构相对稳定,用药频度逐年增长,销售金额逐年上升,限定日费用未见明显变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使用较多;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文拉法辛的DDDs和销售金额排序一直居前3位;文拉法辛、帕罗西汀的DDC排序居前3位.结论:我院抗抑郁药的使用结构较合理,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新型抗抑郁药已逐步成为临床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基本符合我国目前抗抑郁药的发展趋势.
作者:黄好武;孟倩;周春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厦门市仙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病区的退药情况.方法:收集并整理我院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计算机系统中的退药记录,对其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与结论:我院各病区均存在退药情况,以抗精神病药(占27.79%)、注射剂(占31.47%)退药为主,抗焦虑抑郁药、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的退药情况较少,分别占6.87%,15.46%、8.40%.退药原因主要包括更改医嘱、药品品规选择不合适、计算机录入错误、药品库存原因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等.病区频繁退药,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了药品的质量管理,还会增加医患矛盾.建议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以有效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周义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流浪精神分裂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培酮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先使用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2周,然后改为口服氟哌啶醇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hizophrenia cognition rating scale,SCoRS)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各时点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各时点的SCo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霞;周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